文匯報·文匯理論

上觀新聞 發佈 2023-12-22T05:58:41.789098+00:00

咖啡與潮流生活方式的嫁接,咖啡與文化藝術、數字科技、生活時尚的深度融合,推動了上海咖啡產業不斷創新產品、服務和模式,持續構建咖啡消費的新業態,打造兼具社交與文化屬性的咖啡消費新體驗。

本文刊載於2023年6月4日《文匯報》第7版:文匯理論/智庫

咖啡與潮流生活方式的嫁接,咖啡與文化藝術、數字科技、生活時尚的深度融合,推動了上海咖啡產業不斷創新產品、服務和模式,持續構建咖啡消費的新業態,打造兼具社交與文化屬性的咖啡消費新體驗。咖啡文化已經成為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活力源泉、亮點標杆和優勢資源。

第三屆上海咖啡文化周以「活力上海 夢想齊啡」的主題開幕。無論咖啡館的數量、分布和特色,咖啡的消費量、品質、多樣性和創新性,還是咖啡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影響力,以及咖啡相關的活動等各種指標,上海正在追趕米蘭、倫敦、西雅圖、墨爾本等以咖啡文化著稱的城市,有望名列世界咖啡之都。步入全民化新階段的上海咖啡浪潮,正在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助力上海在引領全球消費創新中占據一席之地。

賦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有力抓手

上海特色的國際消費集聚區新場景層出不窮,文旅消費新熱點的能量始終澎湃,社區商業業態也不斷豐富升級,上海購物品牌正越叫越響。咖啡文化賦能消費場景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生活的日常與亮點,咖啡文化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形成了密切而雙向的關係。一方面,上海咖啡文化是上海國際化、開放與創新的重要體現,是上海吸引國內外消費者、投資者、創業者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上海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咖啡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優質的資源供給、完善的政策支持。上海已成為中國本土精品咖啡品牌成長的搖籃,海外咖啡品牌也對上海青睞有加,約20家知名品牌將上海作為拓展中國市場的首選城市。咖啡品牌集體「滬漂」的新潮流,促進了咖啡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了上海「咖啡總部經濟」迅猛成勢。

作為全國餐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始終被視為「行業先鋒」,卻又每每被惋惜道「上海雖容得下多元,有時卻扎得不夠深」。然而這一評論對上海「咖啡」卻是不適用的,上海對於咖啡的態度堪稱精益求精,一粒咖啡豆會經歷咖啡農、出口商、經銷商、進口商、烘焙者等多道中間環節,這直接影響了首末兩端的利潤收入。虹橋國際咖啡港規劃的全產業鏈貿易港已經初具規模和特色,而強有力的產業鏈正是咖啡市場的蓬勃發展的先決條件,咖啡的「國際產地特色」無疑有助於構建全球化的消費生態體系,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為末端提供更多的精品生豆的選擇範圍,這對激發世界級的消費市場活力具有深遠意義。

咖啡文化自帶的社交美學同樣為「15分鐘生活圈」賦能,讓社區成為了城市消費的活力源。半開放式的咖啡吧檯能夠豐富社區的商業業態,成為咖啡師與消費者,抑或是不同消費者之間尋找認同的「介質」。咖啡萃取生產過程中流淌的時間、逸散的香氣、人與人的交流,都是咖啡消費文化的獨特魅力——消費者飲用咖啡的目的和需求是各有不同的,有的可能是文化體驗,有的可能是社交需求,有的可能僅僅為了提神,這些消費需求的挖掘也將為「15分鐘生活圈」增添獨一無二的特色。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注重「線上+線下」雙渠道消費的互動與融合,美團外賣發布的《上海外賣咖啡新浪潮黃皮書》指出,上海咖啡外賣銷售規模占據全國首位,截至2023年4月,過去一年上海線上咖啡外賣銷售規模超20億元,同比增長超60%。線上服務讓消費行為得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直播帶貨等新興「線上」渠道則有效地將咖啡文化影響力輻射到了更為廣闊的區域。咖啡文化賦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效盤活了社區、商場、園區、書店、菜場、劇院、美術館等城市公共場域資源,突破了產業邊界,塑造了創意空間與複合消費場景,成為撬動體驗式消費市場、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支點。

構建「活力上海」的破圈密碼

咖啡是海派文化與上海記憶的重要載體,如今一批海內外咖啡品牌對於上海「在地性」的重視和對本土文化深入挖掘,進一步激活並續寫著上海咖啡文化的多維面向。受到海派文化深度滋養並與上海開放、包容、創新的城市品格渾然相成的上海咖啡文化,不僅是最鮮活的城市名片,也是連結消費新空間的理想紐帶。以「咖啡」為關鍵詞,一方面可以串聯起消費空間內的商業購物、旅遊觀賞、主題會展、文化娛樂等多種元素,將消費場所轉變為集購物、體驗、社交、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活動空間,不斷豐富與創新消費空間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藉助「咖啡」展現不同消費地標的內涵與特色,例如為消費新地標定製專屬咖啡,可以建立文化想像和消費想像,提升區域消費活力和影響力。

上海咖啡文化以豐富的張力激發著城市生活的想像力,並將咖啡打造成多行業跨界營銷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例如實體書店的咖啡經營收入成為整體營收的重要構成,商圈的咖啡主題會展成為招徠新客的有效途徑,城市行走活動開始設定了咖啡館之旅,同仁堂、邵萬生等老字號也開始賣起了咖啡。上海咖啡文化內涵的豐富性以及在跨界融合方面的靈活度,不僅創造了不同凡響的契機,而且構建了「活力上海」的破圈密碼。

咖啡對消費活力的刺激還體現在其強大的「造節」能力,「上海咖啡文化周」「國際咖啡文化節」「西岸國際咖啡生活節」等繽紛多彩的活動遍及大街小巷,廣泛的宣傳資源以及全城動員能力,讓咖啡嘉年華活動成為激發創新動能、釋放消費活力的重要引擎;富有創意和市場效應的跨界聯動也為「24小時城市」夜生活集聚區增添了夜間亮色。

咖啡文化是上海與國際城市共同擁有的「話語體系」,巴黎塞納河、倫敦泰晤士河、維也納多瑙河的河岸都保留著歷史悠久的咖啡館。塞納河畔的「雙偶咖啡館」店名意味「兩尊中國人的塑像」,店裡的牆上掛著兩座身穿的老者塑像,其前身是一家賣中國絲綢的店鋪;與「雙偶咖啡館」幾步之遙的「花神咖啡館」,是徐志摩、周恩來在留學期間常常光顧之地。上海的蘇州河畔也林立著各式各樣咖啡館,從外灘源到四行倉庫到長風公園碼頭,咖啡館和水流河道共同記錄著上海的百年變遷。咖啡是作為「舶來品」進入國內的,但咖啡的起源故事、品種產地、文化影響力,卻很難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標籤來歸納和概括。咖啡文化由於其自身的國際基因和世界屬性,能夠更自然地聚集全球優質市場主體和優質產品服務;能夠成為向國際宣傳上海本土品牌以及消費新熱點的信使,為增強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發揮積極作用,發軔於雲南昆明的麥隆咖啡已經從上海走向國際,擁有國際化與天賦活力的上海咖啡有能力成為「活力上海」的破圈密碼。

創新未來的嶄新賽道

新業態與新體驗提升了咖啡的文化內涵、創意表達、影響力和話題度,形成了咖啡產業的生態鏈和價值鏈,推動了咖啡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為上海咖啡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咖啡品質、體驗和多樣性的提升,以及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和高端化需求的滿足,離不開產業新賽道的布局,產業新形態的孵化,以及咖啡文化新表達的探索,這同時也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跨上新台階所必需的動能和活力。

咖啡文化的新表達有許多不同面向,目前上海咖啡文化比較欠缺的是面向未來的表達,上海氦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嘗試過全自動的COFE+機器人咖啡亭。其實,咖啡產業的新物種、新模式、新業態與新體驗,特別是人工智慧賦能咖啡產業,是一條寬廣的嶄新賽道。傳感器、攝像頭、在線平台的數據、AI輔助等,可以優化咖啡供應鏈,提高效率和精度,減少浪費。AI可以創建個性化的推薦,調整沖泡過程,生成新穎的口味,提升咖啡體驗。AI也可以通過促進咖啡創業者、研究者和愛好者之間的創新、協作和人才培養,支持在地咖啡產業的發展。AI能夠超越專業咖啡烘焙師所必須依靠的直覺和經驗,分析整個烘焙過程中單個豆子的進度,並通過數據自動調節溫度和氣流。2014年世界咖啡師冠軍伊崎英典,是瑞幸三位國際咖啡大師團隊成員之一,主要負責研發部門的產品開發和質量控制,他認為咖啡豆烘焙過程中AI自動記錄的每粒豆首次裂縫,是整個烘焙過程中關鍵的數據,與AI合作使他能夠比過去更有效率地工作。AI的發展方向,顯然不是讓輕鬆製作咖啡的機器人取代咖啡師,而是通過人工智慧的介入,幫助咖啡師贏得更多為客戶服務的時間。

(包亞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