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全史」第六部《後唐三朝》上市

現代出版社 發佈 2023-12-22T09:43:44.035198+00:00

全套書共八部,分別是《黃巢起義》《萬馬逐鹿》《朱溫稱霸》《大唐末路》《後梁帝國》《後唐三朝》《契丹強橫》《三賢帝時代》。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

「五代十國全史」,是麥老師傾情著作的一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全套書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雲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了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書共八部,分別是《黃巢起義》《萬馬逐鹿》《朱溫稱霸》《大唐末路》《後梁帝國》《後唐三朝》《契丹強橫》《三賢帝時代》。近日,第六部《後唐三朝》已上市。

《後唐三朝》從李存勗滅梁建立後唐寫起,主要講述了李存勗、李嗣源、李從珂三朝的興亡史,詳細地剖析了三位後唐皇帝的性格、為人、政績、缺憾,而且從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風俗上予以揭示,故事情節起伏跌宕,引人入勝。其通俗寫法,尤其人物之間的利益關節、明爭暗鬥,不乏看點。

作者麥老師,本名趙屏遠。善於歷史通俗文寫作,以及配套歷史地圖製作。曾著有《鐵血南北朝之氣吞萬里劉寄奴》《歷史真有故事·五代十國》等。

精彩內文

三月三十日,樞密使李紹宏,宰相豆盧革、韋說等向李存勗奏報說:「據報,叛軍前鋒石敬瑭部已經逼近汜水關(著名的虎牢關,在洛陽城東面汜水向北注入黃河處),不過好在魏王的征蜀大軍也快要回來了。陛下最好出師控制汜水險要,讓叛軍不得深入,只要等伐蜀之師回來,那一切還有轉機。」李存勗也覺得這樣做最好,於是,下令集結各軍,於第二日早晨出師汜水關。

四月一日清晨,李存勗還在皇宮中吃早餐,受命跟隨他前往汜水關禦敵的皇家禁軍,正在向兩個指定地點集合,準備出發。禁衛騎兵的集合地點在宣仁門(洛陽皇城東面城門,與上東門相對)外,負責人是朱守殷;禁軍步兵的集合地點在五鳳門(洛陽皇宮的正南大門,亦稱應天門)外,負責人不詳。

這時,李存勗手下最精銳的一支近衛騎兵部隊,也就是早有反心的從馬直士卒,從武庫領到武器之後,並沒有按照命令前往宣仁門外集合,而是在郭從謙的策劃串聯下,準備抓住這個機會造反,計劃目標非常大膽:直取皇帝李存勗的項上人頭,擁戴郭從謙的義父睦王李存乂為新皇帝!

這裡有讀者可能會奇怪:李存乂不是早就死了嗎?不錯,李存乂已死,但與殺郭崇韜和朱友謙的高調大株連不同,李存勗將這個弟弟秘密處決於宮中,宮外的人暫時還不知道這件事,以為他只是被軟禁了。

郭從謙和他的從馬直將士,就帶著這個絕對不可能成功的目標,在趕往宣仁門外集合點的途中發動了兵變,沖向宮城的南門興教門(洛陽宮城南面城牆設了三道城門,正中一道為「應天門」,又叫「五鳳門」,偏東一道為「興教門」,又叫「明德門」,偏西一道為「光政門」,又叫「長樂門」),準備從這裡殺進宮去。

可興教門西邊不遠處就是宮城正門五鳳門,準備出征的步兵部隊正在那裡集結,郭從謙就在大軍的眼皮子底下造反,不是作死嗎?

以往可能是,現在真不是。雖然近在咫尺,但五鳳門外集結的禁軍沒有一支趕來勤王,相反,倒是有兩支身穿黃甲,番號不明的禁軍鼓譟起來,吶喊著加入從馬直叛軍行列,一起衝擊興教門。其餘禁軍步兵雖然沒有參加叛亂,但也自行散走,乘亂沖入洛陽的市集街巷,開始大搶特搶。

聽到南面傳來的喊殺聲,李存勗情知不妙,急忙扔下筷子,急召身邊諸將、各位親王,以及宮中的護衛騎兵奔往出事地點。叛軍剛剛撞開興教門,沖入宮城,就與李存勗的隊伍迎頭相撞。

看著衝來的叛軍,李存勗又怒又驚。他們每一個都是自己以為最忠誠、最可信賴的親軍。他們中間有多少人,甚至是自己親自挑選,一個一個從各軍中提拔出來的勇士。我與他們多少次一起征戰,多少次一起狩獵?對他們的要求,我多少次有求必應?外邊的軍隊有怨言倒也罷了,他們憑什麼也背叛我?難道我待他們還不夠好嗎?難道全天下人都要背叛我嗎?

悲憤至極的李存勗發出了一聲長嘯,在夾寨、在柏鄉、在胡柳陂時,那個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英勇無畏的戰神之魂仿佛又重新回到李存勗體內。只不過,當年許多護衛在他身旁的身影,現在出現在他的對面。儘管如此,經過一番激烈的惡鬥,李存勗率左右衛士將叛軍殺退,將他們趕出了興教門。

但戰鬥並沒有結束,李存勗登上城樓,指揮衛士與叛軍對射。叛軍見強攻不進,轉而縱火燒門,同時用大量繩鉤鉤住城頭,攀城而上。激戰中,李存勗得知宣仁門外朱守殷統領的騎兵部隊還保持平靜,沒有出亂子,不由得略感欣慰:到底還是與自己一起玩大的家奴,忠誠度總是比外人要高一些。李存勗趕緊派一名宦官奔宣仁門外,向朱守殷傳旨,要他率軍火速趕到興教門參戰,平滅叛軍。

一見到聖旨,朱守殷果然「火速」行動了起來,只不過他帶著兵馬不是向南奔興教門,而是向北出洛陽城,來到北郊的邙山腳下,找了一片茂密的樹林,讓全軍停下休息。

朱守殷可能最初沒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一時不知所措,等他見到傳旨的宦官,知道了居然是從馬直等親軍造反,便做出了最後的判斷:自己從小侍候大的亞子少爺,已經喪盡軍心,這次估計是死定了!誰也救不了他,自己帶著這些兵趕去興教門,他們會不會臨陣倒戈加入叛軍行列,那真是誰也說不準。不過,要救自己的話,還有機會。

於是,朱守殷完全不擔心李存勗如果成功翻盤怎麼辦,從容自若地選擇了對自己最安全的生存方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