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的「秘密」:糞便去哪了?乘務員晚上為何要強行拉窗簾?

一葉禪兒 發佈 2023-12-22T17:12:59.337139+00:00

春運的熙熙攘攘,旅途的歡聲笑語,返鄉的歸心似箭,每個人對火車的印象都不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高鐵成了更多人的選擇,但火車依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執紀實之筆,繪真情畫卷,誠邀各位點擊關注,我將持續更新優質內容,共同感悟世間百態。


春運的熙熙攘攘,旅途的歡聲笑語,返鄉的歸心似箭,每個人對火車的印象都不一樣。

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高鐵成了更多人的選擇,但火車依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也許是反感太快的生活節奏,也許是令人心動的價格,又或許是充滿煙火氣息的氛圍。

但無論坐過幾次,總有一些細節被忽略,而這些火車上的小秘密,很少有人注意到。

沒有蓄水倉的火車,為何水源用不完呢?

沒有垃圾廂的火車,垃圾和糞便何去何從?

為何每逢深夜,就要把窗簾拉起來呢?

火車之水,從何而來?

相伴於火車上的最好伴侶莫過於方便麵,作為經濟實惠的代表桶面,往往是乘火車時必備的糧食。

有道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我們往往司空見慣,認為火車的水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這個結論的由來,卻充滿迷霧。

日常飲用需要水,洗漱沖廁需要水,一趟動輒幾個小時、十幾小時的旅途,水源卻似乎源源不斷。

相信有人想過,可能有一節車廂專門拉載充足的水源,以供路途使用。

但細心的人觀察過,大部分的火車不具備儲水車廂。

即便掛在乘客車廂上,不必說體積龐大,不必說影響美觀,單是安全隱患就難以避免。

既然沒有懸掛,沒有拉水車廂,水源究竟從何而來?每一趟旅途中,為何沒有出現過缺水的情況?

其實,每個火車車廂的頂部,有一個不易察覺的水箱。

通常而言,車廂的頂部呈現圓弧形狀,類似於一個半圓柱體,這處平凡無奇的「小機關」,正是火車之水的澎湃來源。

這個水箱可以容納大約800kg的水源,在沒有特殊情況下,足以滿足一節車廂旅客十小時的使用量。

即使水源即將殆盡,可以在每一個站點進行補充,所以乘客並不用擔心水源不足。

但是,火車儲水位的「雛形階段」,並非如此便捷。

起初,補充水源需要人工搬運,每當火車進站時,便有工作人員及時往水箱補水。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許以調查報告來分析補水人員的艱辛,恰到好處。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不僅麻煩,而且費時費力,畢竟加滿一節車廂,需要整整800kg的水。

所以純靠人工搬運,工作難度十分巨大,並且因為停靠時間的倉促,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事故,畢竟鐵軌作業好似「虎口奪食」。

隨著時代推進,科技進步,傳統的人工運水方式,早已被特殊的管道注水方式取代。

每當列車停靠時,輸水人員會對剩餘水量進行檢測。只要低於一個節點的車廂,便將高壓水槍插入排水管,只需要短短几分鐘,水箱就可以灌滿。

這種半機械化的工作模式下,讓人力勞動得到極大的緩解,完美印證「機器不能完全取代人,但人可以合理運用機器」的理論。

即便如此,運水工作背後的心酸故事,仍令人動容。

一位工作22年的水工,曾經在採訪時說道,給列車注水是件爭分奪秒的事情,每一輛列車在站內停靠的時間十分短暫。

此外,當數輛列車同時進站的時候,注水人員可謂與時間賽跑,每天工作結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兩萬步打底。

或許,抱怨列車晚點時,不妨換位思考,給予注水員一分時間和諒解,何憂旅途不順?

有人不禁發問,這些飲用水安全嗎?

這樣的疑問無可厚非,畢竟乘客無法目睹注水過程。

根據客運服務管理規定,給乘客提供的飲用水不僅需要在高溫下加熱,而且水源也要進行pH值,微生物等各項指標的檢查檢測。

各項檢測合格之後,工作人員還會進行過濾,消毒等工序,最後才會被運進車廂。

每個車廂的淨水器和電爐都會定期檢查維護,所有繁瑣的步驟,只為提供安全水源。

看似普通的東西,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火車上的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節約用水也不只是說說而已。

無數注水員的辛勤汗水,正是火車之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因。

火車之排泄物,何去何從?

2018年1月的清晨,一塊藍色固體在印度古爾岡的天空,轟然墜落。

印度作為一個宗教信仰濃郁的國家,很多人對於神的存在,可謂深信不疑。

所以,面對這件「上天賜予」的物體,當地很多民眾都把它奉為神跡。更有甚者,想通過吞食「神跡」獲取神的恩賜。

但也不乏信仰科學的理智之人,將神物送往檢測機構,報告顯示出乎眾人意料。

當地檢測機構分析之後,公開發布聲明,所謂的「神物」,不過是飛機上的排泄物而已。

得知科學結論的當地居民,霎時間精神崩潰,特別是通過口服吞咽的一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胃都吐出來。

雖然,這是一種很落後的將飛機排泄物清理的方法,但不由讓人聯想到:

火車上的排泄物如何解決呢?

在火車衛生間的狹小環境中,如果不能及時將排泄物合理處置,將會導致車廂臭味撲鼻,嚴重影響乘客的旅途生活。

一些細心的朋友們發現,很多火車廁所都是直排式的,通過蹲坑裡的黑洞,甚至可以看到不斷划過的鐵軌。

那麼,乘客的排泄物真的落到鐵軌上嗎?長期以往,是否影響鐵軌的使用壽命?

其實不然,當火車高速行駛,排泄物在掉落的過程中,就會被飛速的氣流迅速分解,然後散落到鐵軌之上。

而我們觀察到,鐵軌上常常會有幾顆嫩綠的青草冒出小頭,這正是排泄物中的廢料所創造的奇觀。

當身體的廢料被分解之後,落在小石子的夾縫中,經過風吹雨曬之後,化作幾株小草的養料,便是早期鐵軌上布滿青草的原因。

但氣流分解排泄物,建立在火車高速行駛的基礎上。

而在火車即將到站停靠時,速度相對較慢,這時候也就不會再有高速的氣流。

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在使用廁所,將對停靠點周圍的鐵軌,造成極大的污染。

那麼,如何避免排泄物污染環境呢?

早期,當火車進站或到達城區時,廁所的門便會鎖住。

畢竟沒有高速氣流的幫助,長期以往的積累下,停靠點的畫面那簡直難以想像。

即便如此,也難免出現「漏網之魚」,部分未分解的排泄物散落在軌道上,只能通過工作人員帶著專業設備,定期清理和維護鐵軌。

久而久之,這種簡單的處理方式,缺點自然凸顯了出來。

火車之排泄物,不僅影響周圍的生活環境,也對鐵軌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

並且這對於工作人員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畢竟鐵軌的路程並不短。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對於火車排泄物的處理,終於得到更好的解決方式。

2000年起,我國的高鐵和火車開始使用「真空集便器」。

所謂真空集便器,相當於是一個污物桶,在每節車廂都配備一個的情況下,利用正負壓的原理將排泄物吸到污物桶中。

正是乘客每次在沖廁所時,都會明顯聽到吸氣聲音的原因。

原理在於,桶中的特殊液體可以進行降解,將排泄物稀釋到顆粒化的程度,等到火車停靠站台時,再由工作人員對排泄物進行處理。

半自動機械化的進程之下,工作人員通過一根連接管,將污物桶和運載車廂連接,只需一杯咖啡的時間,便可以合理處置。

即便行駛過程中,物桶的存放量達到極限,或者車廂的水不夠用了。

這種情況下,車內的衛生間便會發出探測警報,系統將自動切斷廁所的使用。

當然,由於技術發達,這種情況通常十分罕見。

雖然科技的進步,給乘客提供了諸多方便之處,但要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畢竟一整節車廂中,並不只有你我。

深夜拉窗簾,緣何?

如今,很多長途火車的乘客會選擇臥鋪,不僅可以養足精神,還利於第二天的工作或旅遊。

與此同時,每到夜幕降臨,火車便會強行熄燈,乘務員甚至拉上窗簾,原因令人費解。

01:提高睡眠質量

火車在夜間行駛,很多路段和隧道呈交叉狀,特別是經過漆黑的隧道時,自然適合乘客睡眠。

但火車駛出隧道時,鐵軌旁的路燈和居民區常常會閃起燈光。此外,維護工人會在夜間對鐵路進行維護,必然戴著照明頭盔,從而影響乘客睡眠。

火車高速行駛的情況下,這些一閃而過的燈光容易晃到眼睛。

這對於睡眠很淺的乘客而言,十分不利,所以乘務員在深夜拉上窗簾,主要出於提高乘客休息質量的服務。

02:保護財產和健康

每當火車深夜停靠在站台,倘若沒有窗簾遮擋,外面的人很容易看到車廂內部的情況,影響乘客的人身安全。

如果將窗簾拉上,可以極大程度削減圖謀不軌之人的野心,避免乘客的財產損失。

此外,當火車行駛於幽深的隧道中,人類的瞳孔為了接受更多的光線,通常會自然放大,從而在黑暗中明辨事物,逐漸適應隧道環境。

倘若火車駛出隧道,大量燈光照進車廂,輕則刺痛眼睛,重則短暫失明。

所以,乘務員在深夜拉上窗簾,不僅可以保護乘客財產,還能利於身體健康。

03:保護隱私和恐懼

經歷旅途顛簸的乘客,通常會在深夜安然睡眠,出現各種「尷尬睡相」。

如果沒有窗簾遮擋,可能被部分不尊重他人隱私的行人拍攝,成為網友嘲弄的對象。

或許有些乘客並不在意,但是每個人的觀念不同,保護個人隱私安全,從來不是矯揉造作的舉動。

此外,拉上窗簾可以保護母親哺乳嬰兒、衣著單薄少女的隱私,還能避免乘客對窗外漆黑的恐懼,讓旅途增添溫暖。

既然,深夜拉窗簾是對乘客的貼心服務,倘若出現緊急情況,是否可以拉開窗簾?

通常來說,只要不影響他人休息,取得所在車廂的乘客同意後,可以適當拉開窗簾。

所以,深夜中的火車窗簾能否打開,並沒有強制要求,更多取決於乘客的自覺性。

火車作為公共空間,乘客不應該只想到自己,多數情況下要為其他的乘客所考慮。

畢竟,同為漂泊旅途的乘客,對於他人的尊重,往往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綠皮火車的溫暖

截至2022年,我國仍保留81輛綠皮火車,覆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途經530個偏遠貧困地區的車站,票價幾十年不變。

如今,綠皮火車的速度和舒適不及高鐵,但它源於無數乘務員的辛勤付出,承載著無數乘客的美好回憶。

或許,綠皮火車的價值,已不單是通行工具,而是時代的溫暖。

綠皮火車的存在,讓經濟能力不太好的人,可以見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愛人、孩子、朋友;讓偏遠山區的老百姓,可以享受醫療、教育、工作的新時代……

綠皮火車承載著太多的情懷和記憶,尤其身處喧譁的都市,綠皮火車仿佛代表著我們內心嚮往的慢生活。

「慢」,是綠皮火車的情懷,也是我們現代生活中的精神寄託。

推開窗戶徐徐微風,車內酸甜苦辣,車外錦繡河山,站站皆為生活。

綠皮火車的小秘密,源於鐵路人員的智慧,延於科技通行的發達,無數深夜中的默默耕耘,何嘗不值得一分尊重,一聲謝謝。

參考資料:

鐵路網:《中國溫度——綠皮火車》


往期精彩推薦:

11年前,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如今成就驚艷四方

湖北高材生失蹤10年,回家7天後痛苦離世,臨終遺言讓父母痛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