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薩爾滸之戰明軍精銳被八旗吊打?是明朝人天生體格弱嗎?

歷史風暴 發佈 2023-12-23T05:33:44.453267+00:00

雖然早在薩爾滸之戰20年前明朝就已經有人對努爾哈赤領導的女真人有了清醒的認識,但明朝的主流認知還停留在過去的刻板印象中,認為以明軍精銳的戰鬥力搞定努爾哈赤是沒什麼問題的。

爆發於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是明朝與努爾哈赤八旗集團進行的第1場正面大規模決戰。

在此之前的萬曆抗日援朝期間,明朝已經對努爾哈赤集團的戰鬥力有了比較初步的認識。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在評價日本軍隊和女真武士之間的戰鬥力差距的時候就說到:

此賊7000,可敵倭奴10萬。

這是常年在遼東地區從軍的專業人士,在經過和日本戰國精英戰鬥之後對兩支部隊所給予的比較客觀的評價。

雖然早在薩爾滸之戰20年前明朝就已經有人對努爾哈赤領導的女真人有了清醒的認識,但明朝的主流認知還停留在過去的刻板印象中,認為以明軍精銳的戰鬥力搞定努爾哈赤是沒什麼問題的。

可是交戰之後情況卻大出意外,杜松所率領的明軍主力竟然僅僅一天就被擊潰。第2天,努爾哈赤率軍對馬林部發動攻擊,馬林在此之前已經得知杜松軍的覆滅,為了防衛努爾哈赤軍隊的突襲,趕緊修築臨時的壁壘,可沒想到仍然被努爾哈赤輕易攻破。

接著,努爾哈赤馬不停蹄奔襲上百里,在阿布達里崗伏擊劉綎,在遭到後金軍的圍攻後,劉綎陣亡,所率兵馬幾乎全軍覆沒。

從此之後,明朝軍隊從過去輕視後金軍,變成對後金軍畏敵如虎。直到松錦之戰前,雙方在戰場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野地浪戰。

其實,即使明朝曾經輕視後金軍,在準備薩爾滸之戰的時候也沒有掉以輕心。在當時的明朝看來,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料敵從寬。

因為,薩爾滸之戰明軍所出動的是當時最精銳最能打的士兵和擁有豐富作戰經驗在戰場上取得了眾多戰果的將領。

明軍主力包括:

曾經長期和女真人進行戰鬥的遼東鐵騎2萬多人。

京東一帶常年和蒙古人作戰的薊鎮守軍數千人。

宣大、山西、延寧、甘固等七大軍鎮調來的1.6萬多精銳部隊。

西南地區長期和緬甸各土司作戰的漢土官兵上萬。

另有朝鮮兵1萬多,葉赫部1萬多。

還有數量不菲的京營部隊。

除了京營戰力比較拉胯之外,其他各支軍隊各有所長,而且全是在各地精挑細選的勇士。

將領方面:

總指揮楊稿曾經指揮了第2次明朝抗倭戰爭,對日本戰國精英多次取得大勝。

各分路將領中杜松、馬林、李如柏、劉綎等,也都是具備多年的從軍生涯,能力可圈可點。

除了李如柏在戰役期間延誤軍機之外,其他幾支部隊都表現出了旺盛的戰鬥精神和求戰的渴望。

而且,從楊鎬對各路大軍的規劃來看,本來就寄希望於杜松在薩爾滸一帶和努爾哈赤的後金主力形成戰略僵持,然後在戰鬥的最關鍵時刻,馬林所率領的明軍葉赫部聯軍對後金的側翼發動攻擊。

以杜松所率領的4萬部隊,即使沒有控制住薩爾滸的戰場,也不至於當天就敗。

到了第2天,馬林和葉赫部參戰後,在兵力上至少不弱於後金軍隊。

這個時候努爾哈赤主力被拖在薩爾滸,而劉綎所率領的明、朝聯軍只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就能抵達赫圖阿拉。

赫圖阿拉兵力空虛只有4000老弱,在劉綎的攻擊下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被拿下。

這裡聚集著努爾哈赤手下眾多主要將領的家眷,一旦赫圖阿拉失守,努爾哈赤就算擊敗了杜松、馬林也雖勝猶敗,底下人肯定會紛紛背叛。

所以,只要杜松和馬林這兩支主力部隊能夠堅持個三五天,薩爾滸之戰他就輸不了。

可實際的結果是,明軍根本抵擋不住後金軍隊的猛攻。

戰力最強的杜松部竟然連一天都堅持不下來。

最次的李如柏這一路,竟然還未跟後金軍隊交鋒就嚇得屁滾尿流。

明朝一個人口上億的大國家,搜颳了全國精衛拼湊起來的部隊,怎麼就這麼不禁打呢?

要知道,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隊可是傾國出擊。

也就是說,後金軍隊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是當地普通人的戰鬥力。

難道是明朝人體格太弱?

記得周星馳的《大內密探零零發》中北方金人曾經有這樣的台詞:漢人體弱,士兵多病。

在生活中也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思想,覺得少數民族身材天生高大威猛,遇見個瘦不拉嘰的小瘦子,就覺得他不正宗。

好像身體瘦弱是華夏族的特點,而周邊的民族個個身體強壯無比,一個個都像人形高達一樣。

其實,這是一種刻板思想,並沒有真正的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間的身體狀態。

實際上,東亞地區在經過幾千年的交流之後,身體素質方面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就比如,基因檢測顯示成吉思汗竟然是劉邦的後裔。

在今天的各項體育賽事上,其他民族也沒有表現出在運動方面和身高方面的先天優勢。

所以,明朝精銳打不過八旗和身體素質無關。

難道是明軍士兵吃不飽飯沒勁?

眾所周知,明朝後期衛所制崩潰,朝廷上下腐化墮落,大多數士兵經常處於欠響欠糧的狀態。

對於士兵們的討響行為,有的官員不分青紅皂白就予以武力鎮壓。

例如,在第一次抗日援朝戰爭結束之後,浙江兵討要軍餉,結果在薊鎮遭到武力打擊,1000多人幾乎全軍覆沒。

「己未,南軍‬以要挾糧餉‬鼓譟,薊鎮督撫道臣擒其倡亂者正法,餘黨盡殲,奏聞兵部覆請,報可。」

這些英勇的士兵沒有在和倭寇交戰的戰場上陣亡,竟然被自己人給殺掉了。

在《繡春刀1》這部電影中,丁修應該就是這批浙江兵的倖存者,所以丁修對他師弟在錦衣衛供職非常不滿,希望一起退隱江湖。

《繡春刀2》中,丁修的師父丁白纓很有可能是這支浙軍將領的後代,她從小習武,還幫助父輩訓練手下士兵,所以雖然看上去年齡不大,卻被這些士兵稱為師師父。


不過,相對於大多數明軍得不到充足糧餉,各級將領為了能夠保證自己掌控軍隊,手下有一幫非常能打的家丁,到總兵這一級往往有數千家丁。

比如,李成梁手下家丁數超過8000,吳三桂手下家丁數超過3000。

這些家丁糧餉充足,對主將忠心耿耿,他們在和八旗精銳進行作戰的時候經常能打得你來我往,戰鬥力絕對比普通的八旗士兵強。

明朝在準備薩爾滸之戰時,從各軍鎮調的兵都不多,薊鎮的兵源額度已經高達八九萬人,但只抽調了幾千人,不到總兵力的1/10。

從這方面來看,大多數應該都屬於家丁,剩下的少部分也是預備家丁級別,戰鬥力不會比普通的八旗士兵差,這些都是各級將領手下的心腹不可能被虧待。

而且,從明軍的行軍速度來看,大多數士兵素質是相當的不錯。

杜松為了搶功急行軍一天一夜,跑了100多里地。

要知道,這可是重裝火器和冷兵器的混合部隊。

即使在拿破崙時期,混合部隊正常的行軍速度每小時也不會超過3公里,一天就算是行軍10個小時也不會超過25公里,100多里地至少得走兩天。

而且,杜松在抵達薩爾滸之後馬上投入戰場,面對以逸待勞的後金軍隊一度取得戰場的局部優勢。

可見,杜松率領的軍隊水平還是可以的。

馬林部、劉綎部在行軍中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只有李如柏率領的部隊差點意思,尤其是京營部隊基本上就是氣氛組,但即使沒有李如柏,後金的贏面也不大。

明軍雪崩式潰敗的原因。

總的來說三個原因。

  • 第1個原因,太輕敵了。

作為主攻的杜松方面軍在經歷了急行軍之後,面對以逸待勞兵力上遠超杜松的後金軍隊,不應該立即發動總攻,更不應該多次分兵。

馬林、劉綎兩支部隊同樣因為輕敵落敗。

俗話說: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啊。

  • 第2個原因,氣候。

薩爾滸之戰爆發於早春時節,剛下完雪天氣還非常冷的時候,努爾哈赤他們是本地人無所謂,別說早春,大冬天都沒關係。

可明朝軍隊大多數都來自長城以南,還有不少人常年生活在西南地區,哪受得了這種氣候。

  • 第3個原因,萬曆的瞎指揮。

本來按照楊鎬的想法,天氣轉暖之後再進攻,而且還能再調集2萬土司兵。

可萬曆皇帝等不及了,不斷催促。

萬曆皇帝整天在京城的皇宮裡呆著他哪知道戰場上什麼情況?

這個時候既然讓楊鎬擔任總指揮,就應該賦予他足夠的權力,不要學習常凱申微操。

從古自今都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於是,本來這場仗明朝就算是輸了也能撕下來後金一大塊肉,讓後金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後繼無力,也不可能讓明軍失去和後金主力野戰的信心。

但是,因為綜合的因素的影響,導致戰爭最終以明軍的慘敗而告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