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護視角下探究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特徵及發展趨勢

新湖南 發佈 2023-12-23T08:53:50.966907+00:00

摘要:基於文化保護視角探尋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相關問題,一方面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傳承瑤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開發旅遊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本次研究中,相關工作人員基於瑤族村落發展現狀,從風格、材料、裝飾布局等方面,詳細分析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特徵。

摘要:基於文化保護視角探尋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相關問題,一方面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傳承瑤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開發旅遊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本次研究中,相關工作人員基於瑤族村落發展現狀,從風格、材料、裝飾布局等方面,詳細分析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特徵。在此基礎上,對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發展趨勢進行總結歸納,並從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出發,探究如何將瑤族村落建築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瑤族村落;建築設計;建築風格

中圖分類號:TU745 文獻標識碼:A

瑤族作為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貴州、雲南等省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瑤族擁有獨特的風俗文化和村落建築文化。然而,在現代化進程中,瑤族村落建築文化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因此,保護和傳承瑤族村落建築文化已成為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特徵及發展趨勢,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和保護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同時,探索如何將瑤族村落建築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也是當前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

一、瑤族村落建築發展現狀

隨著歷史發展,瑤族村落傳統建築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建築特點(詳見表1)。

表1: 瑤族村落傳統建築特點

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對表1的深入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瑤族村落建築採用傳統的木結構和天然材料,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2)屋頂形式多樣,反映了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和氣候條件。(3)空間布局注重分隔和利用,反映了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慣。(4)這些傳統建築的設計和裝飾藝術非常豐富多彩,包括雕刻、彩繪、壁畫等形式,反映了瑤族人民的文化信仰和審美情趣[1]

在現代化進程中,瑤族村落建築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許多傳統的建築材料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淘汰,被新型建築材料所取代。同時,城市化、現代化等因素也使得瑤族村落建築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價值以及功能(如圖1所示)。

數據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

圖1:2013-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瑤族村落數量變化

分析圖1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瑤族村落數量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其中,2015年以後減速明顯,到2020年已減少一半以上。這主要是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瑤族村落面臨著土地流失、人口外流、傳統文化缺失等問題所致。

從瑤族自然村落分布情況來看,其發展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如圖2所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2022年瑤族自然村落分布數據

分析圖2可以發現,瑤族村落分布主要集中在廣西、湖南、貴州和雲南等省份,其中廣西的瑤族村落數量最多,占全國總數的近一半。這些省份是中國瑤族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也是瑤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區域[2]。同時,這些地區的瑤族村落也面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等問題,需要加強保護和傳承工作。

二、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特徵

(一)建築風格

1.斗拱結構

斗拱結構是瑤族村落建築的典型特徵,也是瑤族建築與其他民族建築明顯不同之處。斗拱結構是指將兩個或多個相交的凸面體接合成一個整體的結構形式。在瑤族村落建築中,斗拱通常用於房屋的門廊、前廳和走廊等部位,其美觀大氣、穩定堅固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

2.筒子樓

筒子樓是瑤族村落建築的另一種特色,它是一種類似塔樓的建築形式,通常為多層木結構。筒子樓的外形呈圓柱形或八角形,頂部呈錐形或蘑菇狀。在瑤族村落中,筒子樓常用於寺廟、會館等公共建築,其高大挺拔的形象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

3.建築形態

瑤族村落建築形態多樣,但總體上呈現出均衡、對稱的特點。在空間布局上,多採用「中軸線對稱」的方式,即將主體建築沿著中心線分成左右兩側,構成對稱的整體。同時,由於當地氣候條件的限制,瑤族村落建築通常具有較高的屋頂和寬敞的門廊,以適應潮濕多雨的環境(如圖3所示)。

圖3: 瑤族村落建築高大屋頂

(二)建築材料

1.建築材料的種類

(1)硬質材料

硬質材料是指那些堅硬、穩定的建築材料,如石頭、磚塊等。在瑤族村落建築中,常用的硬質材料包括花崗岩、青石板、板岩等。這些材料不僅堅固耐用,而且天然美觀,能夠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如圖4所示)。

圖4:硬質材料建造的瑤族村落傳統建築

(2)木材

瑤族人居住的地區大多為森林山區,所以木材也是其建築材料的主要來源之一。常用的木材有柿子樹、榕樹、楠木等,這些木材堅硬度高,同時還具有防腐、耐水、耐火等優良性能(如圖5所示)。

圖5:木材建造的瑤族村落傳統建築

(3)竹子

竹子是瑤族村落建築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材料。瑤族人善於利用竹子,將其製成各種工藝品和建築構件。竹子具有輕便、耐腐、易加工等優點,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建築材料[3]

(4)泥土

泥土也是瑤族村落建築中常見的一種建築材料。瑤族人使用泥土主要製作磚塊和牆體。他們通常將泥土與水混合,再加入秸稈或稻草等纖維物質,然後壓製成磚塊或塗抹在牆面上,以增強牆體的結實性和保溫性。

2.建築材料的使用方法

(1)石頭的使用

瑤族村落建築中,常用花崗岩、青石板等石材修建基礎、柱子、門窗等部位。石頭的加工需要採用錘子、鑿子等工具,將其磨製成所需形狀。在進行石頭拼接時,需要使用泥漿或灰漿將石頭緊密地粘合在一起。

(2)木材的使用

木材在瑤族村落建築中的應用範圍很廣,如製作屋樑、門窗、家具等。在使用木材時,需要先將其鋸成所需長度和寬度,然後再進行雕刻、打磨等加工處理。為了保護木材不受風吹雨淋,還需要對其進行塗漆或防腐處理。

(3)竹子的使用

竹子在瑤族村落建築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製作籬笆、竹排、竹編等。在使用竹子時,需要對其進行削皮、切割、磨光等加工處理。此外,為了延長竹子的使用壽命,還需要對其進行防腐處理。

(4)泥土的使用

泥土在瑤族村落建築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主要用於砌牆、修補房屋和製作磚塊等方面。對於砌牆來說,需要先將泥土加水混合,然後塗抹在牆體上,再用工具將其壓實。為了保證牆體的強度和穩定性,通常會砌起一層石頭或木材做為基礎。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建築材料外,瑤族村落建築中還經常使用其他一些材料,如竹篾、樹皮、草繩等。這些材料主要用於製作家具、裝飾和綁紮構件等方面。

3.案例分析

瑤族村落建築的特色不僅體現在建築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上,還表現在建築風格和建築形態上。

(1)東江古城

東江古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瑤族人的聚居地之一。在古城中,可以看到許多典型的瑤族村落建築,如石板屋、木樑房等。這些建築的外觀簡潔、樸素,但又不失精緻和優美。同時,在建築材料的選擇上,石頭、木材、竹子等自然材料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2)龍勝瑤族自治縣

龍勝瑤族自治縣是廣西省桂林市下轄的一個縣,也是瑤族人聚居的地區之一。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瑤族村落建築,如鳳凰山村、陽朔大榕樹村等。這些建築風格多樣,有以木材為主的建築,也有以石頭為主的建築。其中,鳳凰山村的建築更具代表性,其建築形態奇特、別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空間布局

1.空間布局的基本特點

(1)以山水為背景

瑤族村落建築多建於群山之間或靠近溪流之側,由於其自然環境的優越性,使得村落建築的布局更具有景觀效果。在瑤族村落建築中,房屋往往依山傍水而建,與周圍環境相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態環境。

(2)以家族為單位

瑤族村落建築的空間布局往往以家族為單位,即一個家族的住房、廚房、堂屋等設施都在同一區域內,形成了一個小型的「家族村落」。這種布局方式反映了瑤族人民親情至上、家庭觀念濃厚的特點。

(3)以門面為中心

瑤族村落建築的空間布局以門面為中心,門面一般是由四根柱子和一條橫樑構成,用於支撐房屋的重量。門面通常是村落建築的最高點,也是村落內各種活動的場所,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與文化價值。

2.空間布局的具體實現

(1)建築形態

瑤族村落建築的形態多樣,主要包括單體式、連體式和伸展式等幾種類型。其中,單體式建築是最基本的形式,一般採用木結構或石牆結構,房屋平面呈長方形或正方形,屋頂斜坡較大,能夠防止雨水積聚。

(2)房屋布局

瑤族村落建築的房屋布局通常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是客廳、餐廳和廚房等公共區域,後部是臥室、儲藏室和洗手間等私人空間[4]。此外,在房屋的左右兩側還會設置天井或庭院,用於晾曬衣物、種植花草等。

(3)街巷布局

瑤族村落建築的街巷通常由兩條以上的小路組成,它們交錯穿行於房屋之間,形成一個自然的街區。在街巷兩旁會有一些商店、茶館和藥鋪等,為村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如圖6所示)。

圖6:瑤族村落街巷布局

(四)裝飾藝術

1.瑤族村落建築的地域特色

瑤族村落建築受到了當地氣候、地形、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以下地域特色:

第一,建築材料自然。由於瑤族村落多分布在山區,建築材料以當地環境中所產的竹子、木料、土坯等自然材料為主。

第二,建築形式多變。瑤族村落建築多採用平房和樓房相結合的形式,其中平房多建在山腳下,而樓房多建在山頂或山坡上。

第三,建築布局合理。瑤族村落建築通常呈現出「弓」字形或「回」字形的布局,與當地的地形起伏相協調。

2.瑤族村落建築的裝飾藝術特點

瑤族村落建築的裝飾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形式多樣。瑤族村落建築的裝飾形式多樣,包括雕刻、繪畫、彩繪、壁畫、木雕、石雕等多種形式。

二是色彩豐富。瑤族村落建築的裝飾色彩以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為主,這些顏色在當地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如紅色代表幸福和吉祥,黃色代表土地和收穫,綠色代表生命和自然等。

三是紋飾獨特。瑤族村落建築的紋飾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常見的紋飾包括花草、動物、人物、神話傳說等。

四是材料考究。瑤族村落建築的裝飾材料也十分講究,常用的裝飾材料包括竹筍、木材、竹篾、青石板等。其中,竹筍和竹篾可以製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編織品和家具。

三、文化保護視角下瑤族村落建築創新發展路徑

(一)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元素的結合

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元素的有機融合,是瑤族村落建築在文化保護視角下的創新發展路徑之一。具體實踐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實現瑤族村落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元素的高度統一。

1.保留傳統建築風格的核心要素

在結合現代元素的同時,必須保留傳統建築風格的核心要素,如建築造型、建築結構、建築材料等。這些要素是瑤族村落建築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也是對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因此,在進行改造和創新時,要尊重和保留這些核心要素。

2.利用現代技術手段

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是實現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元素結合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傳統建築材料,或者利用CAD軟體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的傳統建築造型,甚至可以運用虛擬實境技術來重現傳統建築場景等。這些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提高建築效率,還可以為傳統建築注入現代元素。

3.引入現代裝飾手法

除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還可以通過引入現代裝飾手法來實現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元素的結合。例如,在傳統建築上增加現代藝術裝置、彩繪、燈光設計等,使傳統建築更具現代感和時尚感。

4.推廣新型建築材料

傳統建築在現代社會中面臨一些困難,如材料稀缺、施工技術落後等。因此,推廣新型建築材料是非常必要的。新型建築材料不僅可以提高建築效率,還可以為建築增加美觀性和環保性。例如,採用玻璃幕牆來代替傳統木質窗戶,採用鋼材來代替傳統土木結構等。

(二)融入綠色環保理念

一方面,瑤族村落建築需要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以保護自然資源。例如,在選址上要避免破壞自然風貌,選擇合適的地形地貌進行建設,避免對山林、水源等生態系統的損害。此外,在建築設計中也應該注重節能與環保,採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築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資源來供電,使用可降解材料等。

另一方面,瑤族村落建築也需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在建築設計過程中,可以保留傳統建築的形式和元素,同時加入現代的技術和手段,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例如,在建築外觀上可以保留瑤族傳統的壯麗、雄偉和富有變化的造型特點,同時加入現代流行元素使其更具時尚感;在室內設計上,可以充分考慮人文環境、民俗習慣和藝術表現等方面,體現出瑤族村落建築的文化內涵。

廣西省龍勝縣桃花江鎮瑤族村落在發展過程中,充分重視保護、利用瑤族傳統文化工作,同時注重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實現了村落建築的創新發展。在選址方面,該村落選擇了一片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山坡上進行建設,避免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在建築設計上,該村落將傳統的瑤族建築形式與現代的綠色環保理念相結合,採用了太陽能供電、水循環利用等技術,使整個村落建築具有極高的節能性和環保性。此外,該村落還注重保護和傳承瑤族傳統文化,將傳統的瑤族建築風格融入到現代建築中,包括使用竹木為主要建材、採用瑤族特有的屋頂形態等。這樣一來,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又滿足了現代人的需求。桃花江鎮瑤族村落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鑑,它充分考慮了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因素,實現了村落建築的創新發展,並為瑤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首先,瑤族村落建築的傳承需要從傳統文化出發,通過對建築形式、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與理解,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例如,在瑤族村落建築中,多採用竹木等天然材料進行建造,這體現了瑤族人民對自然的崇敬和依賴。此外,瑤族村落建築還存在著許多獨特的建築形式,如「拼花樓」「梯田院落」等,這些形式都蘊含著瑤族人民的歷史、文化和信仰等方面的信息[5]

其次,瑤族村落建築的傳承需要注重與現代社會的結合,以適應現代人們的生活需求。例如,在瑤族村落建築的設計中,可以加入現代的環保理念和科技手段,以提高建築的舒適度和功能性。同時,也可以通過改造、升級等方式,使傳統村落建築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

最後,瑤族村落建築的創新需要注重與當地文化的聯繫,以保證其在傳承中不失去本土特色。例如,在進行建築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當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及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信仰等方面的因素。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文化活動、舉辦展覽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並認識瑤族村落建築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推動其傳承和發展(如圖7所示)。

圖7: 瑤族村落建築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融合

(四)建築功能的多樣化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瑤族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完全拒絕現代的建築技術和設計理念。相反,傳統文化保護應該與現代建築相結合,以實現建築功能的多樣化。比如,在對瑤族村落進行改造升級時,可以採用現代建築技術,增設一些現代化設施如水電供應、通訊網絡等,以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也可以保留傳統建築元素,如瓦片、木構建築等,以體現瑤族村落的傳統文化特色。

其次,為了實現建築功能的多樣化,應該注重研究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需求。比如,在設計村落房屋時,可以根據不同家庭的人口數量和職業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住房,如單身公寓、家庭式住宅、商鋪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環境特點,增設一些公共設施如公園、健身房等,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最後,為了實現建築功能的多樣化,應該注重創新發展。在保護傳統建築風格的前提下,可以嘗試一些新的設計理念和建築材料,以實現更好的建築效果和功能。比如,在建築材料上,可以採用環保材料,如竹木材料、石材等,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設計理念上,可以引入現代建築的設計理念,如智能化、可持續性等,以提高建築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續性。

四、結語

通過本次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瑤族村落建築設計具有濃厚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沉澱。這些建築不僅是人們居住的地方,更是代表了瑤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然而,在現代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瑤族村落面臨著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因此,相關從業者需要加強對於瑤族村落建築設計的保護與傳承,同時也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尋求其發展與更新,讓這些建築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陳楠江.傳統文化元素在建築裝飾中的運用[J].建築結構,2023,53(10):191.

[2]韋喆喆.少數民族非遺建築建造技藝及特徵[J].建築結構,2023,53(09):170.

[3]王晶.傳統村落景觀保護與開發研究進展[J].環境工程,2023,41(04):298.

[4]林立揩,桂艷,杜春蘭.西南彝族傳統聚落景觀的環境適應特徵研究[J].中國園林,2023,39(04):27-33.

[5]仝曉曉,褚興彪.少數民族古村落景觀保護與發展研究——以富川瑤族自治縣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4(05):71-75.

作者1:王亮、1983年11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藝術學、民族教育。

通訊作者:黃好、1995年3月出生,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民族舞蹈、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哲學社科基金項目《湘黔桂邊區瑤族音樂多元一體化的傳承研究》,編號YBA185;2021湖南省科學研究項目優秀青年項目《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花瑤音樂文化助推湘西區域旅遊經濟發展的創新研究》編號21B0899;2022湖南省科學研究項目一般項目《鄉村振興視角下湖南瑤族長鼓舞文化記憶的激活與傳播策略研究》,編號22C1319結題成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