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與新力量:藝術電影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成都舉辦

中國電影報 發佈 2023-12-23T14:23:32.876996+00:00

文 /李佳蕾編輯 /劉珞琦責編 /杜思夢5月29日,「藝術電影展·2023春華夏繁主題展映暨藝術電影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李佳蕾

編輯 /劉珞琦

責編 /杜思夢

5月29日,「藝術電影展·2023春華夏繁主題展映暨藝術電影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四川師範大學聯合主辦,以「新浪潮與新力量」為題,邀請電影從業者、電影教育者、業界專家學者就藝術電影浪潮對中國電影藝術的影響以及青年創作者如何更加貼近觀眾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主持研討。

嘉賓合照

孫向輝

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館長(主任) 孫向輝在致辭中表示,在籌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時,對藝術電影的重大價值做過梳理並發現,雖然藝術片的市場價值難與商業大片匹敵,卻往往引領著電影題材與風格的開拓和創新,保證電影業內部的豐富性,並賦予了電影這一媒介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提並論的砝碼。此次研討會正是就藝術電影的新浪潮和新力量這一關係電影事業發展動力的重要議題進行思考和碰撞。

01

新浪潮:藝術電影的探索之責

何為「藝術電影」?

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看來,藝術電影是偏重於個人經驗和個性風格表達的電影,應該給大家帶來更多人生經驗的升華與拓展,「正如楊德昌先生講的,電影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擴大三倍不止——這就是藝術片帶給我們的。」

饒曙光

中國傳媒大學的教授、導演梁明覺得現在大家所說的「藝術片」,大多還是指文藝片,並不是很純粹的藝術片。他帶著這個問題到芝加哥留學,得到的答案卻是:凡是進電影院的全是商業片,其餘的則是「實驗電影」。「他們會有各種資助、基金給錢讓你拍一些稀奇古怪的實驗電影,實驗完了可以給商業大片輸送很多新的電影語言。」

梁明

電影《長江圖》的導演楊超說:「假設世界上有100部電影,我認為其中90%都是類型片,就像「燕京」「雪花」,這種工業啤酒,而另外10%里的8%是文藝片,其實是軟類型片,合在一起構成了』商業電影』。而剩下的2%才是藝術電影,它的電影市場非常差,是它的宿命,它本來就不是普羅大眾的,它就應該像「精良啤酒」一樣,是私人性推導出來的、是小眾的。藝術電影的本能、職責和使命就是做自己那件事,只要你做了,對電影藝術就盡到了責任,對世界電影也盡到了責任。」

楊超

正是這種小眾的藝術電影和難得的放映機會,才聚集起那些對電影和藝朮赤誠熱愛、並最終為中國電影藝術掀起新浪潮的人們。就像四十多年前,為看中國電影資料館放映的藝術電影,許多學生、文藝青年自己手繪電影票,以假亂真混進影院觀影,讓原本就很小的放映廳,承載了超倍的觀影人數,而梁明導演說他便是那其中之一。

如今的中國電影資料館不僅擴大了藝術影院,還成立了「全國藝術電影聯盟」,將優秀的藝術電影送到各個城市做長線展映,正如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館長孫向輝所說:「雖然藝術片的市場價值難與商業大片匹敵,卻往往引領著電影題材與風格的開拓和創新,保證電影業內部的豐富性,並賦予了電影這一媒介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提並論的砝碼。」

作為2017年第一批加入到「全國藝聯」的合作單位,峨影集團一直致力於做「小而美」的藝術電影,包括詩意現實主義題材的探索,本次「藝術電影展」的參展作品之一張律導演的《白塔之光》,就是由峨影集團出品。峨影投資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影片《白塔之光》製片人彭瑾表示,峨影將與中國電影資料館攜手一同建設中國電影資料館西南分館,讓喜愛藝術電影的影迷們有可去之地。「我們的出發點就是讓每個城市有一家有態度的電影院,它在目前未實現全國範圍內分線發行的情況下,與商業大片一同擁有固定的影廳、固定的放映時段,用藝術電影培養觀眾、滿足觀眾對於藝術電影的需求。在藝術影院的空間中,讓影迷朋友們充分享受精神的激盪,將藝術電影與觀眾進行連接。」

彭瑾

02

新力量:藝術電影向陽而生

隨著藝術電影不斷向前發展,新力量也應運而生,他們可以是一個個充滿熱情的年輕導演,可以是一間間為藝術電影放映的影院,也可以是一群群熱愛藝術電影的觀眾。

不久前,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突然離世,整個電影界都為之痛惜,不僅是因為他曾創作出深深打動人心的藏族電影,更是因為他長期以來毫無保留的幫助扶持青年創作者,引領他們走上電影之路。影片《拉姆與嘎唄》導演、編劇松太加,就是之一。「我們在藏區不是因為電影認識,而是因為寫作。2003年他到電影學院以後,第二年來找我,他說』你不是喜歡電影嗎?我已經去電影學院上學了,你也應該去。』我心裡想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太遙遠了,我一次都沒去過北京。但後來,他帶著我去了北京電影學院,我也把原來的工作辭掉了,我經常開玩笑說你忽悠我,把我拖下水了……我們認識了二十多年,他去世非常突然,我非常難受。」

松太加

2020年,四川師範大學曾和萬瑪才旦導演做過一個對談,認為萬瑪才旦導演是「作者電影、作家電影與民族電影的多維實踐者」。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院長陳佑松以此為契機表示,松太加和萬瑪才旦是因為寫作結緣進入到電影領域,這類由作家而成的導演主創,在創作最開始就有著某種願意去突破、去進行前沿的藝術探索,從他們的創作本源來講就與藝術電影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陳佑松

如今越來越多導演以監製或指導老師等形式,投身於扶持青年電影人的創作當中。楊超導演的前兩部電影作品,也都是得到了前輩導演們的幫助,「沒有他們我其實很難拍出第一、第二部,所以在我有一定的經驗和資源之後,儘管這些是比較少的經驗和資源,可一旦有年輕人求助於我,我也必須幫忙,這是義不容辭的一件事。」

為了能夠為青年電音人提供更多的藝術電影文化空間,楊超與其他資深影人發起了「一部電影美育」的機構,並策劃了「A FILM 一部電影·種子計劃」,旨在建立一個小而美的創作共同體,以多種形式幫助和培育新生代電影人,正如楊超所說,「得青年者得天下,得文藝青年者得青年。」

不僅如此,饒曙光還認為,應當在藝術電影的觀眾培養上下功夫。「目前,很多00後觀眾沒有養成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但培養電影觀眾正是要從娃娃抓起。這十幾年電影教育確實培養出了一批對美國大片』免疫』的學生。未來,或許能在大量喜愛非常規商業電影的觀眾當中出現具有更多個人表達、個人風格建構的電影導演,那麼中國電影發展就會更加平衡,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左衡

現場還有熱情洋溢的青年學生對到場嘉賓進行提問,其中既談到了電影實踐問題,也涉及中國電影話語體系的構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總結道,「未來中國電影觀眾在哪裡,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今天電影的教育者、電影學習者和年輕的電影嘗試者、創作者。如果青年電影創作者有好的項目,相信電影界各方人士會非常珍惜並且呵護其成長結果,關鍵是要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要真的愛。」

「藝術電影展暨2023春華夏繁主題展映」是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在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委會辦公室的資助下舉辦,精選十部優秀國產藝術影片——《臍帶》《宇宙探索編輯部》《柳青》《世間有她》《白塔之光》《洋子的困惑》《白蛇傳·情》《追光萬里》《梅艷芳》《永安鎮故事集》,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廈門放映500場,並同期舉行20場映後交流活動。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轉載授權 | 3117342843(微信)

商務合作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郵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