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小朋友建起線上「天文館」

北青網 發佈 2023-12-23T21:28:53.474912+00:00

因為製作精良、內容有趣,「上知天文」成為抖音平台的「寶藏博主」,運營兩年多,發布了340個科普作品,擁有近180萬粉絲,不少二三線城市和偏遠地區的老師把他們的視頻當成了「雲教材」,在天文館沒有落成的地方,「上知天文」抖音帳號成了孩子們共同的線上「天文館」。

因為製作精良、內容有趣,「上知天文」成為抖音平台的「寶藏博主」,運營兩年多,發布了340個科普作品,擁有近180萬粉絲,不少二三線城市和偏遠地區的老師把他們的視頻當成了「雲教材」,在天文館沒有落成的地方,「上知天文」抖音帳號成了孩子們共同的線上「天文館」。

2019年年底,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和北京天文館聯合共建了「上知天文科普傳播中心」,旨在打造國內頂級的數位化天文科普融媒體傳播平台,「上知天文」新媒體內容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數字傳媒中心負責生產和運營,北京天文館的專家負責內容科學性和專業性的把控。

2020年,「上知天文」推出音頻節目,策劃的兩個專輯都成為平台爆款,播放量過千萬。考慮到天文學是觀測學科,更適合用視頻進行表達,再加上此時抖音青少年正邀請科普機構入駐,2020年底「上知天文」正式在抖音建立官方帳號。

「面向青少年做有溫度的天文科普內容」,是「上知天文」短視頻帳號設立之初的定位,這個目前每周不低於三更的帳號的核心成員是6位90後。

基於定位,帳號開設後的第一批粉絲大多數是青少年群體,他們對天空和宇宙有著天然的嚮往,充滿好奇心,也是「上知天文」團隊成員身上的典型特徵。

團隊成員沈煒達和程曉琰小時候都喜歡抬頭仰望星空,儘管這份最初的好奇沒有引導他們走上天文學的專業道路,但多年之後,他們的人生卻因此與天文科普產生了關聯。

2021年5月15日,「上知天文」第一條視頻爆火出圈。這條視頻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祝融號在成功率只有20%的情況下,歷經重重考驗,成功登陸火星的故事,它的策劃、文案、配音均由沈煒達完成。

「我們希望通過視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為孩子們種下一顆嚮往天文學的種子,並希望種子遇到合適的機會生根發芽。」團隊負責人郭瑞光介紹,「上知天文」的定位介於課本知識和專家講座、紀錄片之間,既能為孩子們提供更深入的知識點講解,形式與表達也不會過於晦澀,因此很受孩子和老師們的喜歡,陪伴一眾青少年走過了不同的成長階段。

「上知天文」的視頻通過三級審核才會被上傳到抖音平台,《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社長盧瑜就是他們的審稿人之一。「作為科普帳號,兼顧通俗性和科學性是要持續堅持的事。」郭瑞光說,「因為是給青少年看的視頻,我們要確保不能有錯誤,不能將孩子們引導到錯誤的認知框架上去。」

(科技日報 記者 劉 艷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