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飛船升空!除了「戴眼鏡能上天」之外,還有這些值得關注!

中科院中國科普博覽 發佈 2023-12-24T09:20:29.222835+00:00

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著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六號飛船,由「神箭」長征2F火箭順利發射升空,直奔天宮空間站而去。

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著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六號飛船,由「神箭」長征2F火箭順利發射升空,直奔天宮空間站而去。此次任務將繼續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方式,7小時左右即可進入空間站。

可以說,從今天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進入了新階段。新階段意味什麼?對未來,我們可以有哪些期待?

元老加新人:這個「天團」不簡單

本次任務的最大亮點莫過於飛行乘組。其中,乘組的指令長由出生於1966年的景海鵬擔任,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執行飛行任務。景海鵬此前已圓滿完成了神舟七號(2008年)、神舟九號(2012年)和神舟十一號(2016年)任務,成為我國執飛次數最多、經驗最為豐富的第一批航天員。

朱楊柱和桂海潮是第一次執行飛行任務。兩位「新人」都是2005年進入大學開始航天方向的學習,也同時成為我國於2020年9月選拔出的第三批航天員。特殊的是,朱楊柱的身份是航天飛行工程師,桂海潮的身份是載荷專家。這兩個角色也是首次出現在中國載人航天任務中。

可以說,在個人求學和事業的黃金期里,朱楊柱和桂海潮與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共同成長,一步步「理想照進現實」,成為征服太空的英雄。隨著載人航天工程的多批次「老帶新」的乘組安排,還會有更多新的航天員進入太空,逐漸扛過中國載人航天的大旗。

載人航天進入新階段

新角色航天員的出現是中國載人航天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誌。從1992年起直到2022年,載人航天工程經過30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巨大跨越。在「長征」「神舟」「天舟」「天宮」等一系列極具浪漫主義的航天特色名詞的背後,是一整套載人航天工程體系和科學研究體系的建立。直到今天,全世界也僅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獨立自主的載人航天能力。

自從天宮空間站於2022年建成後,載人航天事業正式進入了應用與發展階段。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最根本目標,還是為了科學研究,把「天宮「變成一座國家實驗室,摘到更多工業文明中「皇冠上的明珠」。

換句話說:「以前種樹,現在納涼」。30年打下來的載人航天能力基礎,要「變現」成高新航天技術來反哺各方面的科技發展了。因此,此前的任務中主要需要負責技術驗證和空間站建造的專職航天員,而現在的空間站則需要工程師和科學家來實現更大的科研產出了。

目前公布的第三批航天員名單中,有7名航天駕駛員、7名飛行工程師、4名載荷專家,這些新鮮血液將「助推「載人航天事業達到新高度。在可見的將來,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人數,會進一步快速增加。

戴 「眼鏡」也能進入太空?

在5月29日飛行乘組公開亮相後,網絡上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戴眼鏡的航天員「桂海潮。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首位非職業航天員身份的載荷專家。顧名思義,這類航天員的主要工作定位是操作空間科學實驗類的載荷,是「飛在太空」中的科學家。

這位航天員既是航天科研領域學術新星、也是本次發射任務「天團新人」,也讓非常多戴著眼鏡的網友們大為振奮。

在傳統的航天員選拔中,視力要求是個極高的門檻,也讓很多有著飛天夢想的「眼鏡「網友們遺憾止步。因為,在載人航天技術驗證階段,航天訓練、發射和執行任務的確對航天員身體有著極高要求,視力是個很重要的指標。

但隨著技術和經驗的積累,航天員生命保障水平快速提升,火箭、飛船和空間站的舒適程度與安全性大幅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航天員的服役年齡逐漸延長、服役時的身體狀態要求降低、招募新航天員的標準也逐漸降低。與此同時,需要在太空中完成的科研項目數量、難度和專業性卻大幅提升。

目前,天宮空間站搭載了龐大的科學實驗櫃系統(實驗櫃是怎麼「煉「成的),天舟飛船還在源源不斷送來的各式艙內外科學載荷,未來空間站也要與巡天望遠鏡共軌飛行……這些科學任務註定要求更多載荷專家入駐空間站。相比可以矯正的視力,他們富有科學創造能力的大腦才是任務的關鍵所在。所以,早在第三批航天員招募階段,我國已經不再把裸眼視力作為一個必須的選拔門檻。

所以戴眼鏡的朋友們,可以繼續拓展自己的科研業務能力,或許有朝一日能以載荷專家的身份進入太空。

下一站,載人登月

人類的航天時代才剛拉開帷幕,目前的載人航天依然在「人類的搖籃」附近進行,而未來我們註定要離開這個搖籃去探索那近乎無限的宇宙。在這個大航天的時代,中國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巨大跨越,下一站,就是衝擊「領跑」了。

月球,就是最理想的下一站。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是人類邁向深空的最好跳板,也是中國文化中「舉頭望明月」的靈魂寄託。我國已經通過嫦娥工程實現了月球「繞、落、巡、回」等一系列重大技術節點突破,也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時隔44年的月球採樣返回等壯舉,後續還將有嫦娥六號、七號和八號深入研究月球。

可以說,是時候考慮載人登月了!

就在神舟十六號任務準備階段,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與之相對應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月面著陸器、登月艙外服等重大配套環節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中。

隨著未來航天任務的進一步發展,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僅需要專職航天員,還需要更多各行各業的人加入。未來踏上月球的第一位中國人,或許就是正在觀看神舟十六號任務的你、我、他。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太空精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