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近年來首迎人口負增長,因經濟寒冬?人口專家道出實情

嬅姐說教育 發佈 2023-12-24T10:05:13.687062+00:00

隨著放開政策的開展以來,人民群眾對經濟復甦的信心十分強烈,而經濟到底復沒復甦,或許可以從人口流動的數據上看到端倪,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隨著放開政策的開展以來,人民群眾對經濟復甦的信心十分強烈,而經濟到底復沒復甦,或許可以從人口流動的數據上看到端倪,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隨著五月中旬廣州發布了廣州市常住人口調查報告,全國北上廣深的人口流動數據已經全部公開,這四個國內最頂流的一線城市竟不約而同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情況。

無獨有偶,北上廣深中剩餘的三座城市也迎來了常住人口負增長,北京下降4.3萬人,下降幅度0.2%,相當於持平,在2018年以來北京人口一直波動就很小,保持在2153-2189萬之間,因此人口變化並不明顯。

上海常住人口則下降了14.5萬人,降幅0.58%,超過廣州下降幅度,也超過深圳0.11%的降幅,是四大城市中降幅最大且人數最多的城市。

對此有人口學專家表示,四大城市常住人口負增長是就業崗位減少後的必然結果,而就業崗位減少也是受疫情影響不可避免的情況,這導致了非戶籍人口的流失。

當然也有人認為就業崗位減少是因為這四大城市已經發展相對完備,產業鏈成熟,因此缺乏流動人口進入的契機和空間,因而既不適合打工,也不適合生存。

在這些論調之下,對未來四大城市常住人口變化趨勢的預測有兩種方向,一種是認為隨著疫情消減,未來經濟形勢會穩中向好發展,因此人們還會重新回歸大城市。

也有其他人認為疫情揮之不去,因此今年的減少只是一個長期積累下問題暴露的苗頭,未來就業壓力和經濟發展壓力都是長期必然現象,人口或將持續流失。

根據不少有四大城市從業經歷的網友分享,這四座城市給人的感覺也並不相同,作為科技前沿產業發達的廣州、深圳,人力被科技逐步替代的情況十分顯著。

隨著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進程,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數位化設備、人工智慧的應用,都在對人力資源進行競爭,因此對人力的需求也越來越低,人口流失也就不足為怪。

而對於北京來說卻截然相反,因為作為首都,為了維持首都功能的正常運作,北京政府一直在嘗試進行人口調控,也就是將常住人口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疇內。為此北京多次進行非首都功能產業的外遷,在這一過程中便有大量人口遷出。

所以實際上人口增長與否,並不能直接反映經濟形勢好壞,大城市的轉型也為小城市的跟進發展提供了空間,因此不必對經濟穩中向好失去信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