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來了

科技金融時報 發佈 2023-12-24T13:33:51.854984+00:00

日前,第二批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公布,共有15家單位入選,分別是:錢學森科學館,錢塘江大橋陳列館,馬蘭工作室,寧波幫博物館,鍾觀光紀念館,蘇步青谷超豪紀念館,夏鼐故居,數學館,章鴻釗故居,嘉興市農科院,金善寶院士紀念館,上山考古遺址公園,毛江森、徐元森紀念館,三門核電,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

日前,第二批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公布,共有15家單位入選,分別是:錢學森科學館(杭州市錢學森學校),錢塘江大橋陳列館,馬蘭工作室(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寧波幫博物館,鍾觀光紀念館,蘇步青谷超豪紀念館(),夏鼐故居,數學館(溫州中學),章鴻釗故居,嘉興市農科院,金善寶院士紀念館,上山考古遺址公園,毛江森、徐元森紀念館,三門核電,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

根據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委《關於開展2023年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設與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浙江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文化和旅遊廳、團省委聯合啟動了第二批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命名工作。經各有關單位申報、各市有關部門審核推薦和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專項工作小組組織專家評審,確定這15個單位上榜,有效期為5年。

記者了解到,去年公布的首批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為23家,加上今年入選中國科協等七部委公布的國家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自動成為省級基地,至此全省共有省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39家。

錢學森科學館(杭州市錢學森學校)

2021年,錢學森誕辰110周年之際,在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以及錢學森名譽管理委員會的授權支持下,杭州市錢學森學校成立,這也是浙江省第一所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學校。

錢學森科學館坐落在學校的學森科技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分兩層、五個主題展廳,以家園、築夢、育人和功勳四個主題,從錢學森的童年和成才之路說起,引導青少年認識錢學森愛國、創新、求真、奉獻、協同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場館有飛彈模型、宇宙星空模擬展示區,館內有多件錢學森生前使用過的物品和大量的珍貴資料。

錢塘江大橋陳列館

錢塘江大橋陳列館地處杭州六和塔風景區,占地約2000平方米,展廳330平方米,於1999年12月對外開放。

陳列館展廳內容記錄了錢塘江大橋的前世今生和歷史意義,講述了以茅以升、羅英等為代表的大橋設計者和建設者們的愛國故事。陳列館通過大量圖片、實物,展示了錢塘江大橋在抗日烽火中建橋、炸橋、修橋的傳奇經歷,展示了老一輩鐵路工程技術人員以知識報國的情懷,修建民族精神橋的艱難歷程,通過聲、光、電、影視多媒體等方式還原了建橋時許多感人的瞬間。

作為鐵路對外的一個精神文明窗口,陳列館先後被原鐵道部、浙江省、杭州市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馬蘭工作室(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

浙江大學於2017年5月成立「馬蘭工作室」,從王淦昌、程開甲等「兩彈一星」功勳事跡出發,以「全軍掛像英模」1960屆校友林俊德感人事跡為原點,講述紮根戈壁大漠為國鑄核盾的浙大馬蘭人物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

2022年3月13日,浙江大學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在該基金的支持下,浙江大學馬蘭精神展廳建設開幕。展廳收納了以「林俊德院士到生命最後一刻仍不願摘下的校慶紀念手錶」「記錄我國核爆炸衝擊波參數的鐘表式壓力自記儀」「新疆戈壁的馬蘭石」等數十件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和實物展品,弘揚了「艱苦奮鬥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精神。

寧波幫博物館

寧波幫博物館是一座以寧波幫(包含寧波籍科學家及院士)為展示內容的人文專題性博物館,占地70畝,建築面積24036平方米,於2009年10月建成開館。

館內以豐富的史料、實物全面地展示了寧波幫的發展歷程、商業才能、人文精神,在接待科學家參觀考察、展示科學家精神、徵集科學家史料實物、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活動、研究甬籍科學家文化和甬籍科學家精神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為傳播科學家人文、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良好平台。

近2022年5月,被授牌為「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科學文化與科學家精神寧波研究基地」。

鍾觀光紀念館

鍾觀光(1868—1940年),中國植物學家,中國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廣泛研究植物分類學的學者,也是近代植物學的開拓者。鍾觀光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開始研究植物,利用4年時間走遍11個省(區、市),採集動物標本,並從中發現不少新種屬。

鍾觀光紀念館坐落於寧波市北侖區柴橋街道大溟村,占地1824平方米,並利用「鍾觀光故居祖傳屋」北側的小洋樓布置《蘆江畔赤子,植物學先驅——鍾觀光生平展》。展覽分上下兩層,共四個主要展廳,通過輔助展品與文物的巧妙組合,講述鍾觀光追求科學、矢志救國、奉獻植物學研究、科學報國的一生。

蘇步青谷超豪紀念館(溫州大學)

蘇步青和谷超豪兩位溫籍數學巨匠,曾分別擔任原溫州大學名譽校長、校長。為紀念先賢、弘揚精神、啟迪後人,溫州大學於2020年10月啟動建設蘇步青、谷超豪紀念館。

紀念館位於溫州大學南校區岩松堂二樓,設置「序廳、蘇步青專題、谷超豪專題、名師高徒溫大情、尾廳」五個板塊,展示採用歷史圖片、實物展出、仿真場景、影音視頻、媒體互動等現代藝術手法,旨在全方位展示蘇步青、谷超豪的生平事跡和卓著成就,展現他們愛國愛黨愛鄉愛校的高尚情操。館外配套文化設施還建設有「溫籍數學家長廊」和「步青廣場」。

夏鼐故居

夏鼐(1910—1985年),字作銘,中國現代考古學奠基人,著名的考古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等職。

溫州的夏鼐故居是夏鼐從小生活和結婚的地方。故居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坐北朝南,由四處院落組成,建築面積1386平方米。

2012年6月,夏鼐故居陳列館免費開放。展廳分上下兩層樓,展覽內容由「溫邑山水 哺育成長」「滬上求學 開拓視野」「燕京清華 初露風華」等十大單元組成,大量的圖片和實物展示了夏鼐一生的重要經歷、光輝業績以及他在故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數學館(溫州中學)

溫州是「數學家之鄉」,溫州中學是培養溫籍數學家的搖籃,從這裡走出了蘇步青、谷超豪等數十位數學家。

溫州中學數學館總占地面積1051平方米,以浙南民居為構思元素,用江南園林景觀造園的手法,自成一方天地。數學館包括三棟中式建築:復古教室寓意「過去」,以蘇步青等數學家校友就讀時期的老教室為藍本布置,展現了學校成立初期的篳路藍縷;文化展廳寓意「現在」,主要介紹了蘇步青、谷超豪等數學家校友的事跡及眾多實物資料;圓形報告廳寓意「未來」,青年學生在此可以充分溝通交流,探索數詩交融的樂趣。

章鴻釗故居

章鴻釗(1877—1951年),生於浙江吳興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地質教育家、地質科學史專家,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著述甚豐,在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地質發展史、地質調查史和地質科普等領域發表大量學術著作,同時在數學、曆法、哲學、詩詞歌賦等方面均有研究與著述。

章鴻釗故居(三瑞堂)坐落在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荻港古村的中心,是荻港章氏望族20座宅院中規模最大的建築群,占地6000多平方米,由三軸線五進深和附房便弄組成,以梅花牆、觀音斗、魚龍雕梁裝飾,是江南水鄉名門大宅的典型代表,也是荻港古村名宅36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2003年被列為湖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章鴻釗故居自2021年起開展接待探訪活動,2022年5月重新裝修並於8月裝修完成,同年9月開展紀念中國地質協會成立100周年活動。2023年起陸續開展章鴻釗故居研學活動。

嘉興市農科院

嘉興市農科院成立於1956年。自成立以來,嘉興市農科院已育成稻、麥、蔬菜、瓜果等新品種270多個。育成的晚粳(糯)、早秈稻新品種,持續在嘉興及浙江、上海、蘇南等周邊地區成為當家品種,並輻射到15個省份。

「南繁精神」先後在省市及國家級權威媒體上宣傳報導,引起強烈的社會共鳴。嘉興市農科院展示廳以傳承弘揚「南繁精神」為核心內容,收集、展示院水稻育種團隊半個多世紀以來南繁育種的視頻、照片資料、所獲榮譽和科研成果,並通過「走出去,迎進來」的形式開展各類活動。

金善寶院士紀念館

金善寶(1895.7.2-1997.6.26),小麥育種家、農業科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現代小麥科學主要奠基人、「中國小麥之父」、首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

金善寶院士紀念館位於紹興諸暨市楓橋鎮樂山村石峽口自然村,於2020年12月正式建成開放。

紀念館由鄉土勤育(出生)、孜孜求知(成長)、躬身育種(育種)、百年之學(育人)等八部分展區組成,陳列了金善寶生前部分手稿、著作、照片等歷史文獻和珍貴照片,展現了他在小麥科學研究、高校任教、政府任職、參與創建九三學社等方面的事跡。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

上山遺址位於浙江錢塘江支流浦陽江上游的浦江縣黃宅鎮上山村,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距今約10000至8500年,為長江中下游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萬年,是「萬年浙江」的文化之源。

公園規劃面積1206畝,包括蜈蚣溪濱水景觀帶、博物館及入口服務區、遺址展示區、農業及聚落展示區、濕地景觀展示區、休閒觀光區等。展示1號館、2號館、研學中心內利用幻影成像、多媒體觸摸一體機、多媒體電動地圖、電子沙盤等技術,專題陳列了上山遺址出土器物、考古發掘現場及上山文化遺址群等內容。

毛江森、徐元森紀念館

衢州江山市的清湖老街,因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江森(1934—2023年)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元森(1926—2013年)自幼生活在此,留下了「半街兩院士」的美名。

毛江森培養出了「A型肝炎減毒活疫苗」毒種,製成安全有效的活疫苗,在國內大批量生產,為控制A肝流行取得了重大突破。徐元森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應用冶金學和物理化學原理,解決了煉鐵史上含鈦和含氟鐵礦冶煉的兩大難題,其科研成果為裝備國產大型計算機作出了貢獻。2021年,清湖街道分別打造毛江森院士精神教育基地、徐元森紀念館,對兩位院士的生平及科學成果進行介紹。

三門核電

成立於2005年4月17日,三門核電公眾科普展廳位於三門核電廠區內,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目前對公眾免費開放。

展廳專設黨性教育、「兩彈一星」精神教育講解區域,展示11位「兩彈一星」元勛感人事跡。同時設有「兩彈一艇」模型,通過透明觸控螢幕展示「核武器簡介」「原子彈類型及爆炸原理」「氫彈類型及爆炸原理」等內容,形象生動地再現複雜深奧的核彈原理。

展廳還設置了三門核電志展區等五大展區,通過虛擬動畫片、知識問答機等實物,介紹中國核工業輝煌歷程、三門核電機組技術特點、核電科普知識等。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占地面積3畝,建築面積2655平方米,於2007年正式免費對外開放,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浙大時任校長竺可楨率領全體師生踏上西遷流亡辦學之路。為使福建、安徽、江西及離滬的青年學生就讀高校,由校長竺可楨提議,經教育部批准,浙大於1939年4月至1945年8月在浙江龍泉坊下村開設分校,設有文、理、工、農、師五個學院,分校歷時7年,招生7屆,有千餘名學子入學就讀。分校芸萃了上百位中國學界泰斗,對促進龍泉山區文化發展及發揚求是精神作出巨大貢獻。


記者 葉揚

編輯 王航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