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上清灣,400多年前利瑪竇由此進入中國大陸!

驢遊記 發佈 2023-12-25T15:19:22.875550+00:00

廣東肇慶,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嶺南土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祥地,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最早的交匯處,從明朝嘉靖四十三年至清朝乾隆十一年,兩廣總督府在肇慶共182年,明清之際,肇慶還一度成為南明永曆王朝的首都,在這麼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裡,有這麼一座小小的村莊,見證了一位影響中國歷史的人物到來。

廣東肇慶,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嶺南土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祥地,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最早的交匯處,從明朝嘉靖四十三年至清朝乾隆十一年,兩廣總督府在肇慶共182年,明清之際,肇慶還一度成為南明永曆王朝的首都,在這麼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裡,有這麼一座小小的村莊,見證了一位影響中國歷史的人物到來。

上清灣位於肇慶高要區西江邊,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處寧靜而安詳的江邊小村落。

400多年前,一個普通的日子,一位外國人在此上岸,他就是後來對中西方文化交流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利瑪竇,利瑪竇的到來,為閉關鎖國的明朝打開了一扇與西方世界交流的大門。

利瑪竇是誰?學過歷史的應該都會對這個名字有些熟悉,利瑪竇是義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最早到達中國的傳教士之一,中國天主教的開拓者。

他於1582年(明萬曆十年)被派往中國傳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如今的利瑪竇墓位於北京市委黨校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利瑪竇不僅是首位葬於北京的西方傳教士,他在華傳教28年期間,還完成了諸多的中國第一次,極大地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正是如此,美國的《生活》雜誌將利瑪竇評為公元第二千年內(1000年—1999年)最有影響力的百名人物之一。

利瑪竇在中國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印跡,今天主要說說利瑪竇在中國大陸首次登陸的地方,小小的肇慶高要上清灣村。

上清灣村是一座古村,400多年前利瑪竇就坐船從這裡上岸,說明這座村莊至少已有400多年歷史了。

利瑪竇(MatteoRicci)1552年10月6日生於義大利的馬切拉塔(Macerata),家庭條件優越,父親當過市長、省長,讀完中學後,父親送他去羅馬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希望以後走向官場。

在十九歲的時候,他寫信給父親,提出想要參加耶穌會,深入研究教義,並表示不願結婚等。父親收到信後,甚為惱怒,準備立即赴羅馬去勸阻他,可是三次準備動身時都病倒了,最後他也無可奈何,認為這是天主的旨意,只好打消了勸阻的念頭。

1578年9月13日,受耶穌會總會派遣,羅明堅(MicheleRug-gieri)、利瑪竇等人抵達當時天主教的東亞傳教中心印度果阿。1582年8月7日抵達澳門。

在澳門期間,利瑪竇隨羅明堅一直尋求進入內地傳教的方式,但當時的明朝是閉關鎖國的,不允許外國人隨便進入,更別說傳教和長期生活了,所以一直傳教之事一直沒有進展。

直到1583年,肇慶知府王泮差人來告知,兩廣總督已同意他們在肇慶建堂久住。實際上,這也是耶穌會神甫賄使督府官員進行疏通的結果。於是,羅明堅和利瑪竇籌措好路費,於1583年9月初離開澳門,沿著西江逆流而上,9月10日於上清灣上岸,抵達中國內地的第一站——肇慶。

獲得官府的允許後,1585年,他們建成了當時在中國內地最早的一座天主教教堂。教堂和居所建成後,總督和知府先後張貼告示,禁止任何人在此擾亂。知府王泮還贈予兩塊匾額:「仙花寺」與「西來淨土」。

如今,幾乎與仙花寺同時動工修建的崇禧塔還矗立在江邊,而利瑪竇建造的教堂,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

但400多年間,天主教早已隨著利瑪竇的到來,在中國遍地開花,成為中國信眾最多的宗教之一。

在利瑪竇上岸的上清灣村,就有兩座小教堂,一座是早期的舊教堂,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法國傳教士黎神父建造的天主教堂,教堂還附設有圖書館。

而另一座則是1872年建造的上清灣天主堂,帶有明顯的哥德式風格,背山面水的教堂,堪稱是肇慶風景最秀麗的天主堂。

利瑪竇在上清灣上岸,在肇慶生活了6年,在此期間,他完成了諸多歷史上的「中國第一次」,包括建造中國內陸第一座歐式天主教堂,與羅明堅合作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中西文辭典——《葡漢字典》,繪製世界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圖——《山海輿地圖》,研製出中國內陸第一座機械自鳴鐘等。此外他還讓中國人第一次見識西洋樂器、西洋油畫、自鳴鐘和掛表、西方天文地理觀測儀器,讓中國人知道除了農曆外,還有一種在其他地方普遍使用的公曆。

利瑪竇給古老的中國帶來了太多的東西,影響直至今天,利瑪竇與徐光啟等人合譯的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前六卷),極大影響了中國原有的數學學習和研究的習慣,改變了中國數學發展的方向。利瑪竇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人,所以我們今天使用的漢語拼音,都有利瑪竇的一份功勞。

400多年過去了,利瑪竇早已融入了中華歷史,西江邊的這座小村莊,依然寧靜,鮮有遊客,也很少有人知道,大名鼎鼎的利瑪竇,就是從此進入中國的。

上清灣村旁邊便是西江大橋,這裡也是拍輪船、拍火車的絕佳位置,特別是火車迷們拍火車,就可以在這個機位,不過車次較少,要算好時間。

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和地區,越是開放包容,越會強大繁榮,越是閉關鎖國,越會固步自封。利瑪竇所處的時代,正是歐洲文藝復興的年代,思想的解放與文化的繁榮,為之後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剛剛解除海禁的枷鎖,也迎來了小範圍的商貿繁榮和思想鬆動,資本主義也在古老的土地上埋下了種子,但隨後300年,歐洲和中國卻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歷史不容假設,但歷史很容易重複。利瑪竇在此登陸,影響了中國,但終究沒能改變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