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滇池:雲南風光的實力擔當,風光秀麗,名勝古蹟薈萃

多多看地球 發佈 2023-12-25T18:18:48.104195+00:00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昆明風物之六十二在雲南,98%都是山地,這樣的地形地貌決定了生活在這裡的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真正的大海。


——昆明風物之六十二


在雲南,98%都是山地,這樣的地形地貌決定了生活在這裡的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真正的大海。

因此,在這片廣袤的高原上,所有的湖泊,甚至僅僅是一片沼澤濕地,統統被稱為「海」,高原明珠滇池的鄉土名字是「海埂」,牛欄江上游被叫做清水海,至於黑水海、干海子、拉市海、納帕海等等名字更是比比皆是。其中,有的是高原湖、有的是濕地,有的乾脆就是一個水庫、一個水窪子。


大海對高原人的誘惑是生活在海邊的人們難以想像的。不僅湖被叫做海,服飾也體現了對大海的嚮往。珊瑚、硨磲、珍珠、海螺、貝殼因為稀有,被視為最貴重的首飾,每個女子的嫁妝里必定會有幾件出自大海里的珍品。


滇池位於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稱滇南澤,海拔1886公尺,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也是全國首批十二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圍繞著滇池,名勝古蹟眾多,比如大觀樓,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石寨山滇王墓,以及新晉的眾多網紅打卡點等等。

遠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滇池周圍地區就有人居住,滇池水系是全國13個重點保護水系之一,有洛龍河、盤龍江、寶象河等35條河流注入滇池,出水口在海口鎮,流入螳螂川、普渡河又匯入金沙江。

滇池四周,東西有金馬、碧雞兩座山峰守護,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眾多。湖面煙波浩渺,景色迷人,被稱為高原明珠。

然而,由於受地理、環境、氣候、水溫和水質富營養化、城市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滇池藍藻大量繁殖、積累,水質發生改變,水的透明度降低,水體散發腥臭味,溶解氧減少,藍藻大量死亡後,各種有害氣體及藍藻毒素又大量釋放出來,最終導致水生態系統的迅速崩潰。民謠描繪出了滇池污染的過程: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還在受害。治理滇池,恢復生態,給後代子孫留下一片青山綠水,從此成為了雲南乃至中國的生態大事。


在滇池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在雲南廣為流傳的段子,說的是從前曾經有這麼兩兄弟,從祖輩起一直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大山里,大海對於他們來說,永遠只是一個謎,一片想像中的世界。

光陰荏苒,到了兄弟倆這輩,終於有了點積蓄,於是,他們決定到昆明看看滇池,看看他們心中憧憬了無數次的「大海」。

臨行前,弟弟問:「哥哥,滇池有多大?」哥哥撓著頭想了一會兒,然後用手比劃著說:「滇池呀,大得很,圍都圍不過來呢。」弟弟依然不解:「圍不過來到底是多大呀?」哥哥笑著拍拍弟弟的頭:「傻兄弟,滇池呀,大得就是咱倆挑一千擔水也裝不滿呢。」

這個段子在山地里一代一代流傳著,被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語言演繹成不同的版本。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更不可笑。如果我也和他們一樣,一輩子活在無邊無際的山裡,無休無止地耕種著缺水的土地,不要說洗澡,就連喝的水也要翻山越嶺到幾公里以外的山箐里去背,很難說我對大海又會有怎樣的認識和想像呢。


由此,我想到了地理。大山,養育了雲南大地上的生靈,也擋住了外面的世界。而海,總是令人陷入遐想的。

許是因為高原人對大海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和渴望,在昆明,才會出現了七次下西洋的偉大航海家鄭和。鄭和的故鄉就在滇池畔,想來,少年的鄭和一定是從滇池的水波里看見了真正的大海。


所幸的是,經過多年的治理,如今的滇池,不僅風光秀麗,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持續恢復,滇池沿岸,濕地公園星羅棋布,蕩漾的水波,織出春城之風水,繪就靈秀大地之風貌。滇池,塑造和賦予了昆明獨特的城市品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