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本來身份低微,最終如何攫取大權?鮑羅廷起到了什麼壞作用?

宋亞羣 發佈 2023-12-25T22:46:17.996602+00:00

老蔣本來身份低微,最終如何攫取大權?鮑羅廷起到了什麼壞作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肝膽病變,病逝於北京。

老蔣本來身份低微,最終如何攫取大權?鮑羅廷起到了什麼壞作用?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肝膽病變,病逝於北京。

據老蔣自己說,孫中山臨死之前指定他為唯一的接班人。根據他的回憶,孫中山死前,口中不斷呼喚「介石」,情真意切,很明顯,孫中山身後的大事肯定是交付給老蔣的。

可惜,這個說法來自蔣自己修訂的《蔣公介石年譜初稿》。這屬於典型的自說自話,沒有任何別的資料佐證,屬於「孤證」,不算數。

那麼,真相是什麼呢?

晚8時30分止,絕終語不及私。12日晨一時,即噤口不能言。4時30分,僅呼「達齡」的一聲,6時30分又呼「精衛」一聲,延至上午9時30分,一代偉人,竟撒手塵寰,魂歸天國。

也就是說,孫中山臨死前,喊了宋慶齡,喊了汪兆銘,就是沒喊老蔣。

以上這段文字,出自孫中山貼身衛士李榮的回憶,他在孫中山臨終前寸步不離地守在病床前。

那麼有人說了,老蔣自己的修訂的年譜是「孤證」,那這個衛士李榮的回憶就不是「孤證」了嗎?還真不是!我們再往下看:

領袖人物對接班人的培養,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職務,就算不是領袖的副職,也至少是核心圈的大佬級人物,但老蔣當時擔任什麼職務呢?

當然,他是黃埔軍校校長,也是粵軍參謀長,但這離最高層還遠,既不是中常會會員,也不是國府委員,連候補執委都沒撈到。說自己是接班人,還是先生指派的「唯一接班人」,怕不是實情。

要說蔣孫共事的時間可不短,從1905年在東京認識孫中山以來,老蔣鞍前馬後追隨領袖多年,但一直到孫中山死,蔣介石一直算不上什麼重要人物。

蔣把自己打扮得十分了得,好像孫中山一刻也離不開他。實際上,孫中山倚靠的軍事人才先有黃興和陳其美,後有許崇智和陳炯明,蔣根本排不上號。

孫中山對陳炯明曾經寄予厚望,對他說過一句話,表明自己的殷切希望:「我望競存兄為民國元年之克強,為民國二年後之英士,我即以當時信託克強、英士者信託之」。

這句話說得有水平,短短几十個字,捧了三個人:希望陳炯明(競存)和黃興(克強)和陳其美(英士)一樣,我對你們是無條件信任的。

好像這裡面沒有提到老蔣。

當然,孫中山不是看不上老蔣,也知道他有一定水平和能力,但當時自己手下能人太多了,陳炯明、許崇智、胡漢民、汪兆銘、廖仲愷……個個都是當世精英,比這些能文能武能掐會算又懂理財的人來說,老蔣一點兒也不突出。

當時,蔣給孫中山最大的印象就是一個不錯的參謀人才。

所以,當時孫中山給他的職務,都是給各位大佬當參謀長:居正的參謀長、總統府參軍、陳炯明的作戰科主任、許崇智的參謀長以及大元帥行營參謀長。

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孫中山根本不喜歡這個性格乖張的刺頭蔣中正。

老蔣年輕時脾氣暴躁,最喜歡的事就是撂挑子不干,一言不合便辭職,孫中山都快煩死了。

據不完全統計,從1918年夏到1924年,老蔣先後辭職又復職高達14次,像極了一個職場憤青。且舉幾個例子:

1922年,孫中山令老蔣出任粵軍參謀長,頂頭上司是許崇智,剛上任一個月,就以「軍事無進展」為由,擅自離職回到寧波奉化老家,孫中山為了表示誠意,讓廖仲愷持自己的手令前往挽留,都被有個性的老蔣冷冰冰地拒絕。

不到一年,孫中山又請老蔣擔任大元帥行營參謀長,又只幹了不到一個月,他覺得人際關係太複雜太緊張,和誰都處不好,再次離職返回老家溪口。

1924年初,孫中山任命老蔣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長,這一次還是一個月,他又鬧著回家,因為沒錢辦不了軍校……這一波剛平了半年多,又辭黃埔軍校校長!

孫中山對老蔣深感失望,本來還是很看好他,畢竟當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的時候,老蔣在孫中山蒙難的關鍵時刻毫不猶豫地站對了隊,對孫中山的算是雪中送炭。但一到關鍵時刻就鬧離職,哪像個成熟的革命軍人!

這次老蔣鬧著不當軍校校長,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國民黨一大召開,這麼重要的會,別說重要職務了,連個入場券孫中山都沒給他,被傷了自尊的蔣某一氣之下,再度祭起辭職大殺器,準備將孫中山一軍。

對老蔣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深深傷害的孫中山決定放棄這個刺頭,他在1924年11月23日應張作霖和段祺瑞之邀前往北京時,給了老蔣一個新職務:「總理令新軍改稱黨軍,任蔣中正為軍事秘書。

這是孫中山對蔣介石的最後一次任用,「軍事秘書」!

老蔣眼前一黑,差點沒昏過去。

從此以後到孫中山病逝於北京,共4個月的時間,老先生再無一字提到老蔣。

老蔣也感到委屈,在被趕到台灣之後,他回憶自己早年間的職務變動時,感到無限委屈:「我是21歲入黨的,直到27歲總理才對我單獨召見。雖然以後總理即不斷地對我以訓誨,亦叫我擔任若干重要的工作,但我並不曾向總理要求過任何職務,而總理卻亦不曾特派我任何公開而高超的職位。一直到我40歲的,我才被推選為中央委員。

上文說的老蔣40歲當選中委,那時孫中山已經去世好幾年了。

那麼,如果說老蔣的發跡並不是孫中山一手安排的話,是誰導致了這個小人物的最終上台、從而把近代中國拉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

這個人肯定不是上文提到的汪、許、陳、廖、胡等人,因為這些人中幾乎都是蔣的政敵,而且當時的地位遠高於蔣,他們有什麼理由提拔一個野心家來給自己製造敵人呢?

說來也怪,這個把老蔣送上王位的人,並不是孫中山圈子裡的人,甚至都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來自遙遠的北方鄰國蘇聯的強人:鮑羅廷

1903年夏,俄國社工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歐洲召開,這次會議誕生了兩個極其著名也極其重要的名詞: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

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列寧當時在會上並不占多數,只是由於對於陣營中的7個成員臨時倒戈,才使得列寧的意見占了上風,他們所屬的派別自然就成了多數派,多數派就是布爾什維克。

而在倒戈陣營中的7個人中,其中就有一個名叫格魯森貝格的19歲年輕人,這個格魯森貝格就是鮑羅廷——你可以相見他的資格有多老,列寧就是因他們7人的倒戈才成為布爾什維克的。

作為蘇聯顧問,鮑羅廷在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可謂呼風喚雨,說他是那時中國最有權勢的人一點都不過分,不管是老蔣還是汪兆銘甚至陳獨秀,都要看他眼色行事。

連鮑羅廷自己恐怕都沒有想到,是他的舉措影響了整個中國,這種影響甚至超過了100年,他最大的功績是成功改造了國民黨,使之從一個「團伙」成為一個「團隊」。

在鮑羅廷來中國之前,孫中山的國民黨甚至稱不上是一個組織,你問這些「黨員」,你們的組織綱領是什麼?不要說一般成員,連孫中山都答不上來;至於領導層是哪些人、怎樣產生的、任期多長,一概不知;甚至,連有多少成員也沒人知道,只是知道加入這個組織的時候,要打手模向孫中山個人宣誓效忠。

早在反袁失敗之後,孫中山就成立「中華革命黨」,打手模向孫中山個人效忠。很多老同志不同意這樣做,黃興為此還和孫中山一度決裂。

所以,沒有任何成文的資料,因為所有的綱領、章程、選舉和會議都是一團糨糊,以這樣一個組織想推翻反動軍閥,簡直是做夢。

鮑羅廷告訴孫中山,作為一個規範意義上的組織,你這個國民黨根本就存在。

這句話極大刺激了孫中山,這位革命先行者奮鬥數十年,從同盟會到中華革命黨,再到國民黨,結局是屢戰屢敗,今天依附這個軍閥,明天依附那個軍閥,結果被各色軍閥耍得團團轉,好不容易在廣東有了點積蓄,結果被自己最賞識的陳炯明一鍋端!

孫中山也意識到問題嚴重,遇到鮑羅廷之後,感覺就像是天上掉下來幫助自己的,立即按鮑羅廷的意思大刀闊斧地幹起來。

在鮑羅廷的一手操辦下,國民黨終於有了個「黨」的樣子,意義深遠的「一大宣言」,就是由鮑羅廷親自起草、瞿秋白翻譯、汪兆銘潤色的。

因為成功改造了國民黨,鮑羅廷獲得了空前的榮譽和聲望,成為遠東地區的鐵腕人物,更關鍵的是,他是史達林的老朋友。

當時的廣州,鮑羅廷成為「東方列寧」,各方頭面人物都以受邀到鮑公館坐上一會兒為莫大的榮幸,連當時風頭正勁的宋美齡,也被鮑羅廷的風度所傾倒。

就是這樣一個大權在握的蘇聯顧問,沒有更多去關心自己的中國同志,卻對老蔣大捧特捧,最終被蔣所利用,成為人家上位的梯子,自己最後反倒被一腳踢開。鮑氏本人後來下場之慘,和老蔣也有直接間接的關係。

孫中山去世後,無論是地位還是資歷,都有大把的人比老蔣靠前,按說無論如何也輪不著他當一把手,除非奇蹟發生。結果,奇蹟真發生了,第一推手就是鮑羅廷。

1925年8月20日,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廖仲愷被刺身亡,而且,他被刺的地點是中央黨部!對於這樣一個大案要案,至今居然都沒能完全搞清——不過,這對老蔣來說不重要,事實搞不搞清楚不關鍵,關鍵是他把搬開攔路石。

廖仲愷遇刺當天,廣州鮑公館雲集了當時最有權勢的人,大家都等著他做了裁決,鮑羅廷給出的答案是:組織一個特別委員會,授予全權處理緊急狀態,這個叫做「特別委員會」,集部隊、警察和憲兵等大權於一身。

鮑羅廷的想法是,用這樣一個特別委員會,來臨機處理軍國大事,人數少效率就高,在非常時期是很好用的手段。這個想法不錯,鮑羅廷本人親自擔任這個委員會的顧問,這也是眾望所歸。

由誰來組成這個委員會呢?鮑羅廷提了三個人,前兩個人大家無異議,一個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汪兆銘,一個是軍事強人許崇智,但第三個人選卻是鮑羅廷看好的軍事新星蔣某人!

由於鮑羅廷當時說一不二的影響力,這個三人委員會順利得到通過——這是老蔣第一次獲得如此重要的權力,在此之前,他最有影響的兩個職位,一個是黃埔軍校校長,一個是粵軍參謀長,而在粵軍中,他的頂頭上司正好是許崇智。

潘多拉盒子就此被鮑羅廷打開,他並沒有想到不久之後他就被他新手放出的惡魔反噬了。

其實,並非沒有人提醒鮑羅廷老蔣的危險性,最直接的提醒來自他的同胞、同為蘇聯顧問的加倫將軍。加倫告訴他,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應該蔣、許並用,但鮑羅廷不以為然,他認為許崇智的軍隊是舊軍隊,正是被改造的對象。

廖仲愷很快被隆重下葬,緊隨其後的,就是許崇智、胡漢民這些老蔣政敵的「政治葬禮」。

老蔣掌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廖仲愷被刺案鬧大,他首先把矛頭指向了自己的老上司、老大哥許崇智。

他派兵突然包圍了許崇智的住所,說他和刺廖案有瓜葛。刺刀之下的許崇智有理說不清,倉皇逃走,從此退出軍界。

隨後倒霉的是元老人物胡漢民,他的弟弟胡毅生和刺廖案有著比許崇智更大的疑點,最終,胡漢民先被拘留審察,後來被迫出走蘇聯。這樣一個元老級的人物這麼一折騰,政治前途頓時無望,也徹底退出了和老蔣的競爭。

這樣,老蔣第一次在南中國的舞台上施展他的權謀功夫,一彈指間,廖仲愷、許崇智和胡漢民三大攔路石被輕輕搬開。

此時的鮑羅廷還很得意,自詡為老蔣的伯樂和恩人,他不知道,在老蔣羽翼漸豐的同時,鮑羅廷也一步一步把自己送上了政治生命的絞架。他完全被老蔣的吹捧所迷惑,當時西山會議派攻擊蔣對鮑簡直到了俯首帖耳的地步:「稟為師保,凡政府一切重大計議,悉聽命於鮑。」簡直把鮑羅廷當師傅保(過去皇帝的領路人,就分別是太師、太傅和太保),這就給了鮑羅廷一個錯覺,在南中國,自己仍是權力中心。

鮑羅廷這種想法也大體沒錯,在特別委員會中,因為握有軍權的許崇被趕走,因此只剩老蔣和汪兆銘二人,再加上鮑羅廷,這個鐵三角才是廣州說了算的人。汪本人沒有軍方背景,而老蔣對自己恭恭敬敬,鮑羅廷豈不是第一大佬!

在鮑羅廷的大力支持下,老蔣的地位一步一步上升。

第二次東征讓老蔣達到權力的頂峰,背叛孫中山的陳炯明勢力被連根拔起,他做到了先總理當年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他率軍凱旋的時候,各路實權人物紛紛表示由衷祝賀,包括汪兆銘、譚延闓、古應芬和宋子文。

軍功赫赫,鮑氏加持,老蔣在國民黨「二大」上一舉成為明星,順利當選中委,在全部249張選票中,老蔣獲得了248張,另外沒有投他的一票,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謙虛」的結果。

要知道,在這次選舉中,孫夫人宋慶齡的得票是245張!

同樣在這次大會上,慶齡先生對老蔣也是讚不絕口:「此間一切的政治軍事都很有進步,而且比先生在時弄得更好。

老謀深算的老蔣,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仍非常謙遜地把這一切歸功於自己的恩師鮑羅廷,成功地把這位能力卓著的蘇聯人變成了溫水中的青蛙,因此比起鮑羅廷來,對付共產黨和汪兆銘顯得更緊急。

1926年3月18日,李之龍奉命把中山艦從廣州開往黃埔,引起老蔣過激反應,以為是汪兆銘聯合蘇聯顧問以及共產黨聯合來害他,於是立即逮捕李之龍,軟禁周恩來,把廣州工人糾察隊武裝繳械,同時包圍蘇聯顧問駐地,還把汪兆銘限制了自由。

但老蔣的過激反應使自己陷入孤立,在廣州的毛澤東、周恩來、李富春和陳延年等都主張反擊,汪充斥老蔣要「造反」,連老右派孫科都親自出面招待蘇聯顧問以示歉意,廖仲愷夫人何香凝怒氣沖衝去找老蔣理論時,老蔣理屈詞窮,竟把頭埋在寫字檯上哭了起來……

這個時候的老蔣其實很脆弱,輕輕一擊就必倒無疑。

關鍵時刻,蘇聯顧問的首領布勃諾夫和鮑羅廷選擇了退讓,他們支持老蔣,反而把強烈主張聲討老蔣的顧問季山嘉撤回。

對於這樣的措施,鮑羅廷還自鳴得意,認為是「從右派手裡奔走了他們用來反對我們的武器。

掌握大權的鮑羅廷這樣說了,本來反對老蔣的實權人物們紛紛改變立場,可以說,老蔣這次的起死回生,第一要感謝布勃諾夫,第二要感謝鮑羅廷。

這下最被動的是汪兆銘,本來看到老蔣眾叛親離,以為自己可以鹹魚翻身,沒想到鮑羅廷等人這麼是非不分,但激憤異常的汪兆銘也只是激憤異常而已,他什麼也做不了,最終羞憤之下跑去了法國——這一次老汪倒是主動,做了老蔣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現在的廣州,只剩下兩個實權人物,一個是老蔣,一個是老鮑,蔣對鮑甚至比以往更加恭順,老蔣動不動就說:「自總理去世以後我們還沒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活動家!

此時的鮑羅廷,也開始覺得老蔣恭維的背後,似乎陷藏著什麼猙獰而血腥的東西。

而且,他的蘇聯同胞已經開始不信任他,主持共產國際遠東局工作的維經斯基和莫斯科報告,認為鮑羅廷對蔣的無原則退讓已經從根本上損害了蘇聯利益,明確提出撤換鮑羅廷。

維經斯基的報告送到蘇聯國內,引起了史達林的暴怒。

不過,史達林的暴怒是對著維經斯基的,還記得我們上文說的嗎?鮑羅廷不僅是列寧的老戰友,更是史達林的朋友。

維經斯基給莫斯科打報告的結果是造成了鮑羅廷得到更多特權:「所有派往中國的同志均歸鮑羅廷同志領導……鮑羅廷同志直接聽命於莫斯科……」,不僅如此,鮑羅廷還被史達林授予紅旗勳章。

得罪鮑羅廷的後果是維經斯基本人被撤職,共產國際遠東局的領導人換成了鮑羅廷。

鮑羅廷從此更加得意。

但不久,史達林和鮑羅廷共同看好的老蔣卻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1927年4月12日,老蔣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共產黨人血流成河。

而這時,來自蘇聯的大筆援助還在源源不斷地湧向老蔣的腰包,甚至就在事變前幾天,史達林剛剛把自己親自簽名的照片寄給老蔣以資紀念。

紀念什麼呢?紀念老蔣的翻雲覆雨?紀念自己和鮑羅廷的養虎為患?紀念中國的血雨腥風?不知道,只知道鮑羅廷一下子從「自總理去世以後我們還沒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政治活動家」變成了通緝犯。

老蔣對鮑羅廷的恨深入骨髓。

相對另一個蘇聯顧問加倫將軍,老蔣的印象要好許多許多,甚至1938年加倫在蘇聯被害時,老蔣聞訊立即派孫科前往說情,但等他到的時候,加倫已成槍下之鬼。

而對鮑羅廷,老蔣非要把他置之死地。但老鮑是蘇聯人,老蔣不能把他怎麼樣,能處置他的只有史達林。

按說,像鮑羅廷這樣一個給中國革命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又讓史達林打臉,應該是要重重懲處的,而蘇聯方面確實也「懲處」了他:「對鮑羅廷同志進行了譴責,同時認為他可以從事目前在塔斯社的工作。」1932年,鮑羅廷被史達林任命為《莫斯科每日新聞》的主編。

典型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鮑羅廷很清楚,自己被手下留情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有史達林在罩著他,否則,為什麼幾乎所有在中國當過顧問的蘇聯人都被殺光,而只有鮑羅廷毫髮無損?「鮑羅廷知道他和他的家人為什麼能倖免於這場災難,這全靠史達林,是史達林保護了他。

不但如此,鮑羅廷還把大革命的失敗原因,甩鍋給陳獨秀:「要記住陳獨秀主義是中國革命失敗的罪魁禍首,但他們也有必要找出其他原因。

陳獨秀本來是個很剛烈的人,絕不屈居人下。但最終卻被錢屈服,當他自己被抓時,是蘇聯顧問花了一大筆錢把他保出來,從那時起,陳獨秀逐漸成為蘇聯人的應聲蟲。

鮑羅廷的死,跟著名的紅色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有直接關係(中國人都熟悉這位記者,毛澤東的著名論斷「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就是經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傳遍全世界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採訪過毛澤東之後,到蘇聯會見主管新聞工作的鮑羅廷,要求出版這本書。鮑羅廷明知蘇聯對這本書並不滿意,因為書里並沒有說到蘇聯人對中國有什麼貢獻,因此莫斯科對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非常不滿。

但鮑羅廷還是同意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當著她的面給出版社。

結果,此舉觸怒了一直保護他的史達林,鮑羅廷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被安上了間諜罪名,投入監獄。這是1949年1月28日的事,鮑羅廷主持的《莫斯科每日新聞》也隨即停刊。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國人,算是網開一面,1955年被蘇聯驅逐出境。而鮑羅廷就沒這麼幸運了,在被逮捕兩年之後的1951年5月29日,67歲的鮑羅廷死於位於伊爾庫茨克的一個集中營里。

伊爾庫茨克遠離莫斯科,倒是離蒙古和中國很近,屬於東西伯利亞,就在貝加爾湖附近。以前從中國到莫斯科的飛機,經常在伊爾庫茨克短暫停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