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陳景潤向組織提了三個請求,鄧公得知後批示:一周之內解決

尋史奇談 發佈 2023-12-26T14:59:51.864411+00:00

為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不論嚴冬酷暑,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都在自己不足6平米的小屋子裡潛心鑽研。然而1983年,性格極其內斂的陳景潤,卻突然張口向中央表達了自己的三個請求。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雲路鵬程九萬里,雪窗螢火二十年。

為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不論嚴冬酷暑,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都在自己不足6平米的小屋子裡潛心鑽研。他的世界仿佛被數字占滿了,再也不會被其他事情分心。

然而1983年,性格極其內斂的陳景潤,卻突然張口向中央表達了自己的三個請求。

而鄧小平得知後,立馬告訴秘書:

「一周內之內解決陳景潤的三個問題。」

陳景潤向鄧公提出了是哪三個請求?內向的他為何敢於向中央寫信呢?陳景潤的大數學家身份背後又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經歷呢?

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陳景潤被譽為「數學王子」,他在數學領域的成就讓人望而卻步。他的一生看了上千本資料,只為攻克一個問題,那就是難倒眾多數學家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被譽「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即自然科學數論中最難的三大問題之一。

而陳景潤,這個看著樸實無華還有點內斂的男人,竟然對這個難題的攻破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件事情震驚了國內外的頂尖數學家們,要知道,這可是兩百多年都沒解開的難題啊。

的確,人人都想取得這份榮譽,唯有他陳景潤用大半生的時間來證明這個榮譽可以屬於他自己。而陳景潤初次接觸哥德巴赫猜想是在他的高中時期。

1945年,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學院高中,在這裡他遇到了人生中極為重要的老師沈元。也是在沈元老師這裡,他了解到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又簡稱「1+1」猜想。

在得知這個難題近兩百年都無人攻破之後,陳景潤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和挑戰困難的心理立刻驅使他研究這個問題。

他信誓旦旦地告訴老師,自己一定可以把這個問題解出來。

然而任何人想要攻破這個難倒無數優秀數學家的哥德巴赫猜想,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陳景潤對自己的學術能力非常清楚,在決定研究這個問題的一開始,他就做好了用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花費更久時間來解答此猜想的打算。

事實的確如他計劃的一樣,在此後將近九年的時間裡,陳景潤一邊要辛勤地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一邊要在工作之餘繼續開展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工作。

可以說在這段時間裡,他對數論問題的探究已經到了「入痴入魔」的境界。

除了數論,他還同時要看很多相關的外文資料和文獻,忘記吃飯睡覺對陳景潤來說簡直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陳景潤常常因為這種事情鬧笑話,在他心裏面,沒有什麼事情比得過研究數學。

然而他的工作其實並不順利,輾轉兩次竟成為了一個改卷老師,這對於陳景潤來說,無疑是大材小用。

在這段工作期間,他領著微薄的薪水填飽肚子,身體也變得更加孱弱。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九年,終於在1954年,他迎來了生活的轉機。

1954年,陳景潤當上了廈門大學的圖書管理員,在這裡他有大把的時間來看書搞學問。

有一次,陳景潤偶然讀到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著作《堆壘素數論》,發現這本資料對於他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非常有幫助。

於是他苦心鑽研,在1956年的時候發表了《他利問題》,次年便得到華羅庚賞識,並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在這裡,他獲得了最好的資源條件,再加上有了貴人相助,他便不用擔心生活問題,陳景潤全心投入了「皇冠明珠問題」的研究。

雖然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成功一定是慢慢向勤奮努力的人靠近的。陳景潤的突破引來不少掌聲的同時,還引起了許多的爭議。

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陳景潤勤奮刻苦鑽研數年,他終於在1973年發表了「1+2」理論的詳細論文。

他的研究被數學界承認,並且這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突破。

此論文一經發表,陳景潤在海內外的數學界中瞬間名聲大噪,許多著名的數學家都對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男人有了新的認識。他的「1+2」理論還被稱為了「陳氏理論」。

此後,陳景潤又對該理論做了進一步的改進,他始終朝著真理的方向前進。

陳景潤對這個理論的突破不僅對於數學界意義重大,對他個人而言,這甚至與他生命的意義一樣沉重。

數學,是陳景潤一生追求的太陽,從他少年時期開始便是如此……

少年陳景潤

1933年,天才少年陳景潤出生在福州的一間破舊的老房子裡。他的家庭十分貧苦,父親是當地郵局的普通職工,領著微薄的薪水,卻要肩負起整個家庭的開支。

陳景潤從小就體弱多病,所以比起同齡小孩的貪玩打鬧,他更喜歡一個人在角落捧著書本閱讀。

內斂的性格,再加上羸弱的身體,使得少年陳景潤並沒有多少小夥伴,他最親密的朋友就是自己的三個親兄妹。

這樣的童年經歷,讓陳景潤養成了熱愛閱讀的,但卻不愛與人打交道的習慣。

陳景潤四歲時,就已經可以快速地算出80加15等於多少,在數學方面的天賦超出常人。

由於家裡貧窮,又要供養四個孩子,陳景潤的父母本不打算讓他上學,看到他對學習如此感興趣後,母親實在不忍,便說服陳父籌錢送他去上學。

在學校,陳景潤總是十萬分地努力,非常珍惜學習的機會,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常常很快就就能完成普通學生用數小時才能完成的試卷。

但陳景潤用努力取得的好成績卻遭到了不少同學的嫉妒,一些頑劣的孩子看不起出身寒門的陳景潤,常常嘲笑戲弄他,甚至對他拳腳相加。

也許是化悲痛為動力,陳景潤之後更加刻苦學習,他最終拿下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績,並進入三元縣立初級中學學習。

中學時期,陳景潤遇到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兩位老師。

其中一位是他的語文老師,他曾在戰亂期間親眼目睹日本人的暴行,對國民黨的態度感到極度失望,希望自己能夠做點什麼。

但由於年事已高,他便常常教導學生要如何愛國。而陳景潤歲數雖小,但卻將老師的一席話牢牢記在了心底,他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為祖國做貢獻!

另外一位數學老師不僅學識豐富,還非常重視學生的德育問題。他認為讀書學知識,首先就要學會做人,學會如何做一個有骨氣、有志氣的讀書人。

從數學課本上的問題到自然科學強國的理論,他都一一告知陳景潤。這也是陳景潤會在後來的對外學術交流中特別強調國家利益,維護祖國統一的重要原因。

後來,陳景潤通過努力考上了福州英華學院高中,遇見了對自己影響巨大的老師沈元,就如前文故事所說,從這時起,陳景潤便開始逐漸投入對「1+2」問題的研究了。

這便是陳景潤少年時期的故事,沒有富裕的家庭條件,也沒有天才少年一夜之間被某位大科學家發掘然後一夜成名的奇蹟。

他在之後的日子裡仍然謙虛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刻苦寫出著作,從而被華羅庚發掘,最後終於在哥德巴赫猜想的難題上做出了突破。

這些絕不是偶然,陳景潤之所以能夠在之後成為突破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的數學家,更多的是靠自己夜以繼日的努力、鑽研以及腳踏實地、不忘初心地走好每一步。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堅持摘得了科學家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皇冠明珠,但他卻沒有因此而搖身一變,成為人人敬仰的大人物。


向鄧小平提出的三個請求

陳景潤在摘得「1+2」理論這個皇冠上的明珠後,確實在中外科學界引起了不小的影響,他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數學家」。然而這樣的名號並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得衣食無憂。

他依舊過著成名前一樣的普通生活,甚至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對理論科學的誤解,導致部分人反而來攻擊他,說他是個「白專」,只會紙上談兵,而拿不出些實際的東西。

陳景潤本以為自己的成就得不到數學界以外的人的賞識,但鄧小平的出現讓他確定了自己的所為是有意義的。

1977年,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後,向中央提出了一個思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該思想一提出,許多像陳景潤一樣的科學家又得以站上科學的舞台,發光發熱。

同年,我國近代知名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寫成,作品發表後如雷電般震撼人心。國內外評論說:

「陳景潤成了中國科學春天的一大盛景。」

次年3月18日,陳景潤受邀參與了全國科學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他見到了主席台上的鄧小平,他像個孩子似的認真聆聽著鄧公在台上激動人心的講話。

當他聽到鄧小平在報告中說到理論研究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時,他眼含熱淚地看著這位能夠理解自己的領導,不禁發出陣陣掌聲。

鄧公非常重視知識分子的發展,並把科學技術看作國家民族發展的生產力。

或許是對「天才」的憐惜,鄧小平非常注重科研者的生活條件,他在陳景潤的生活上盡力幫助,但不論是向他提供住處還是派遣科研助手都被陳景潤一一回絕了。

在之後的時間裡,陳景潤赴美交流,又寫出了一部振奮人心的大作《算數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並且在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讓他在美獲得了一筆不少的補貼,但他依舊保持著這麼多年來節儉的習慣。直至回國,他竟然存下了不少的補助費用。

1983年,中央收到了一封來自陳景潤的請求信。信中,陳景潤提到了自己的近況,提出了自己的三個請求。

第一個請求便是說明與自己的妻兒常年分居兩地多有不便,希望能和家人團聚。

第二個請求是由於自己的住所僅有6平米,文獻和資料已無處堆放,希望可以有大一點的房子。

第三個請求則是自己已經年老,又常常生病,希望中央可以給自己調派一個助手。

陳景潤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由於實在無法承受這些壓力,於是他不得不向中央寄去了這封信。

鄧小平讀完這封信後,立刻叫來自己的秘書,要求他在一周之內完成這三件事。

果然,不到一周,陳景潤的妻子由昆便被安排到了北京的醫院工作,並給他們安排了一套住房,還派遣了一位助手前去幫助陳景潤的工作生活。

陳景潤勞苦大半生,現在終於有了穩定的生活。然而命運弄人,1984年陳景潤被一輛自行車撞倒,傷到腦部,後又被查出帕金森氏綜合症。

數月後,又被人從公交車上擠了下來,二次傷害後,陳景潤已無法自理生活,就連張嘴吃飯都要靠夫人用工具輔助,然後一點點把飯順進去。

這對於一生要強的陳景潤來說,是莫大的痛苦啊。

1996年3月19日,數學天才陳景潤離開了人世。他在臨終前還一直念叨著「1+1」還沒有突破,這也成為了他未完成的夙願。

而他放心不下的另外一件事,就是無法陪伴自己的兒子長大。

陳景潤的妻子由昆在後來的央視採訪中說到:

「先生的『1+2』的成果是用生命換來的。」

的確如此,在「1+2」的突破後,至今還未有人跨越新的高度,可見陳景潤先生的執著與勤奮是常人無法與之匹敵的。

陳景潤的光輝事跡令人驚嘆,他不僅在數學領域有非凡的成就,而且在克服種種困境和考驗的過程中,彰顯了非凡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他表現出了一個智者應有的風範和人品,給年輕人樹立了崇高的榜樣。他的一生都在為數學獻身,並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熱愛。

正如鄧小平所說,如果全中國有幾千個、幾萬個像陳景潤這樣的人,那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而鄧公總是能這樣慧眼識珠,發掘出那些差點被埋沒的人才,並給予他們莫大的幫助和支持,讓他們能夠在祖國的發展事業中,充分發光發熱。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