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藝術交融!上海這些「美出圈」的地鐵站,你途經過嗎?

上觀新聞 發佈 2023-12-26T20:34:41.164700+00:00

在魔都的你是否每天都需要搭乘地鐵出行?截至目前,上海地鐵運營網絡線路增至20條,車站增至508座,規模擴大到831公里,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如今,地鐵車站不僅是乘客乘坐地鐵過程中的中轉點,還是一個個充滿科技含量與魔幻色彩的藝術空間。

在魔都的你是否每天都需要搭乘地鐵出行?截至目前,上海地鐵運營網絡線路增至20條,車站增至508座,規模擴大到831公里,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如今,地鐵車站不僅是乘客乘坐地鐵過程中的中轉點,還是一個個充滿科技含量與魔幻色彩的藝術空間。讓我們一起看看上海那些「美出圈」的地鐵站設計吧~

吳中路站

無遮擋大空間

地鐵15號線吳中路站被稱為「上海最漂亮的地鐵站」。設計師在15號線的地鐵站站廳設計上做了創新,在吳中路站採用淨跨達到21.6米的預製大跨疊合拱型結構,從而創造了上海地鐵首例無柱的無遮攔大空間站台大廳。

站廳中最引人注目的設計,則是兩側展示上海城市景觀的景牆。一幅長達70多米的畫卷,通過LED燈帶將浦江兩岸的天際線動感呈現,乘客穿過地鐵站的長廊,就像穿過一個展示上海改革開放城市建設的華麗展廳。

如果把站廳地面看成黃浦江,那麼它的兩側就是浦東和浦西壯觀的城市景象。整個站廳清爽得像一個展覽館,最大限度地展現站廳大跨度拱型的結構美以及真實。

長風公園站

乘風破浪

地鐵15號線長風公園站地名出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所以地鐵站的設計中也融入了山水的元素。藍白色調的波浪吊頂像是蜿蜒流動的河水,很有動感,也為長風公園地鐵站帶來一絲清爽。

站廳里的不規則金屬立柱,像一座座金色岩石山,車站的兩種風格正好致敬了長風公園的海洋世界和鐵壁山。

丹陽路站

極簡黑白

地鐵18號線丹陽路站太適合拍大片了!整個地鐵站的用色非常簡潔,只有黑白兩色,代表了「今」與「昔」。無論站廳,還是站台,均以中心線一分為二,即樓梯一段黑色,一段白色。

地鐵站里,黑色牆面上介紹著楊浦百年工業歷史,如楊樹浦發電廠、上海制皂廠、毛麻倉庫等;白色牆面上則有電子屏展示新楊浦的發展景象。通過各種細節,展示著楊浦濱江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的變遷史。

豫園站

上海脈搏

地鐵14號線豫園站的站內大廳,也被稱為「上海脈搏」。車站的頂部設計有蜿蜒曲折的褶皺燈帶,層層鋪設開來,形成一個超大的LED三維屏幕。在不同時間裡,裝飾燈光也會變幻出橙、紫、藍、白等多種色彩,將空間藝術和光影藝術完美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個神奇而夢幻的立體空間。

設計師從黃浦江的水流形態中獲得靈感,將曲線線條像江水一樣自然拍打到柱體上,形成有韻律感的的脈動。用水的形式語言,一氣呵成地塑造了古典、東方、現代的空間體驗。同時,借意城隍廟飛檐的輪廓倒影,將豫園站打造成渾然一體並極具科技未來感的創新站點。

曹楊路站

工運脊樑

地鐵14號線曹楊路站以「工運脊樑」為主題,設計師用門式鋼架造型隱喻蘊育出滬西工人運動的紡紗車間形象。白色的門架梁內局部嵌入了紅色的片板,並在其上印刻革命歷史典故和工人運動事跡,當一幅幅印刻著革命歷史典故和工人運動事跡的紅色片板浮現在乘客的面前,一部關於老上海人回憶之書也隨之展開。

曹楊路站的設計不只為了詮釋工業風美學,還特地展現了蘇州河的人文風貌、紡織工業的變遷以及工人運動的歷史,正合了曹楊路這一帶曾是當年上海紗廠集中地,附近又是工人新村的站地文脈。就這樣,紅色文化和歷史記憶以這種形式在人們的日常通勤中得以延續。

昌邑路站

火樹銀花

地鐵14號線昌邑路站是個被「千挖萬築」的地下空間。由於路徑上還有江浦路過江隧道、東西通道、地鐵18號線等構築,為此,建設者用了四根直徑長寬超過兩米的鋼筋混凝土柱子作為站廳的支撐。

為了整體美觀性,設計者構想出了「火樹銀花」的方案。於是,立柱變成了「樹」,五彩的光從「樹」中漫射出去,頗有「暗香素蕊,橫枝疏影」的意境,讓人見了不由得為之一振。

編輯:陸天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