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成功卻戰略失敗的政治謀殺:王允為何能聯合呂布殺死董卓?

減水書生 發佈 2023-12-27T05:31:38.006033+00:00

王允聯合呂布殺掉董卓,跟董卓勾結呂布殺掉丁原,全都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董卓找到呂布,說:殺了丁原跟我干,讓你做騎都尉,干不?

王允聯合呂布殺掉董卓,跟董卓勾結呂布殺掉丁原,全都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從預謀到實施再到形成結果,鏈條特別短、時間特別短。這期間根本容不得情感戲、美人計以及連環計的鋪排。

董卓找到呂布,說:殺了丁原跟我干,讓你做騎都尉,干不?呂布說干。於是,丁原被殺,呂布當上騎都尉、封亭侯。

王允找到呂布,說:殺了董卓跟我干,讓你當上將軍,干不?呂布說干。於是,董卓被殺,呂布當上奮威將軍、封溫侯。

真實的歷史,比演義小說,要殘酷得多,也乾淨得多。鏈條太長、情節曲折,雖然好看卻不好用。所以,成功的陰謀拒絕複雜,也拒絕曲折。

殺死董卓的過程簡單,其背後原因也不複雜,純粹就是冷酷的利益計算,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呂布在董卓那裡並非如魚得水,而是備受排擠。

公元191年,董卓派胡軫、呂布迎戰孫堅。胡軫是大督、呂布是騎督,胡軫比呂布官大。然後,官大一級壓死人。仗還沒打,胡軫就放出話去,「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今天這趟,必須斬個銀印青綬的大官,才能整齊隊伍。而呂布就是銀印青綬。所以,再明顯不過,胡軫這話就是放給呂布聽的。

董卓打不過孫堅,索性逃回關中,卻把呂布扔到洛陽斷後。這就相當於讓呂布當炮灰。「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復破走」。呂布也不是傻子。所以,仗可以敗、臉可以丟,但炮灰不能當。孫堅的淮泗武裝集團打不過「並涼勁旅」。但是,一次內部不和、一次打工摸魚,打不過也就變成打得過。

董卓清醒的時候,還會親近呂布。但董卓經常不清醒,動不動就抽風,一抽風就殺人。「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稍不如意,便抄起手戟投刺呂布。董卓不是文弱書生,他能雙手開弓。所以,這絕對是主客觀條件全滿足的故意殺人。呂布身手好,所以躲過一死。但事後,他還得給董卓賠禮道歉。所以,陪在董卓身邊,呂布壓力山大。

地位不高,董卓的手下部將,就有權處死呂布;價值不大,關鍵時候,也就當個炮灰;還擔驚受怕,在董卓身邊兒,呂布當真是伴君如伴虎。同時,自己又不爭氣,呂布還把董卓的女婢給睡了,然後更是天天擔驚受怕。

二是王允這種正途出身的名士自帶吸引力,關鍵還是并州人。

吃得苦中苦,未必人上人。因為吃苦跟成功沒啥關係,特別是那種超乎尋常的大成功,幾乎跟吃苦不沾邊兒。很多漢末名士就是一路躺平,然後躺到三公、躺到兩千石、躺到人上人。這些人中,有幾個吃過苦中苦?大名士陳蕃出道就懟領導,然後一路升官一路懟領導,一直升到三公,也就可以直接懟皇帝。陳蕃吃過什麼苦?從來任性、一直任性。而天生命好的王允,跟大名士陳蕃幾乎一個路子。在《後漢書》,這倆人放在一部列傳,也算冥冥中自有安排。但是,這種人恰恰代表了當時的主流價值。

他們壟斷道德制高點、他們霸占排序最高位、他們收穫了全部的關注和目光。所以,王允對呂布特別有吸引力。這種大名士向呂布投來橄欖枝,就相當於邀請呂布加入東漢最頂級的名士圈。不入這個圈,呂布拼到死也只能活在董卓的陰影之下。而加入這個圈,呂布立即就能與名士王允共秉朝政。這就是名士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還有就是并州人。呂布是并州五原郡人,王允是并州太原郡人。一個在今天的內蒙古包頭、一個在今天的山西太原。現在雖然劃在兩個省,但當時就是一個州。自黨錮以來,漢末朝局的政治鬥爭非常激烈。所以,大家都在結黨拉盟友。要麼家族聯盟,要麼老鄉抱團。家族聯盟靠姻親,動不動就搞個聯姻;老鄉抱團靠籍貫,老鄉幫老鄉非常普遍。對呂布來說,并州人王允就比涼州人董卓要親近太多。

三是呂布的出身和外在環境,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

呂布有野心、敢玩命,特別積極、特別努力。但是,當外部條件不允許的時候,呂布再怎麼努力也是努力為別人做嫁衣裳。因為他的出身太低。出身低,也就意味著可利用的資源少。所以,外在環境對呂布這種人非常不友好。即便他本事再大,也很難出頭。這時候,就需要天大的好機會配合上特別的不要臉。這種好機會,呂布趕上了三個,第一個是靠努力,後兩個全是靠不要臉。

做騎都尉丁原的主簿,這是努力的結果。丁原出身也低、基礎也差,但博出了位。相似的人總會惺惺相惜。於是,丁原提攜了呂布。這是呂布的第一個機會。但努力得來終有限。靠努力干到六百石,這個可以有;但靠努力干到兩千石,在當時幾乎不可能。因為努力不是什麼稀缺資源。你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比你努力的人還不知道有多少。

再後,呂布遇到了董卓和王允。這是呂布第二、第三個機會。殺了你的老領導丁原,然後讓你坐他的位置,你呂布干不?

「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甚見親待」。呂布幹了,然後「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呂布成功做了丁原的位置,也就是騎都尉。這套操作下來,呂布相當於少奮鬥二十年。

再之後就是遇到王允。套路一樣、說辭雷同。呂布當然也幹了,然後「允以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同三司,封溫侯」。奮威將軍雖是雜號將軍,卻高於所有中郎將。假節,相當於被賜尚方寶劍,在軍中擁有生殺大權。儀同三司,相當於正部級官員享受副國級待遇。溫侯,這是東漢爵位中最高級的縣侯,比袁紹的邟鄉侯、關羽的漢壽亭侯高太多。

後面的兩次機會,都不是努力所能爭取到的,而只能等老天開眼。等到之後,還要把握得住。但把握這種機會,就不能只靠努力和本事,而必須要靠不要臉。以忠孝為主流意識形態的東漢,忠於自己的領導,跟忠於皇帝、孝敬父母,在價值上幾乎等同。所以,背叛自己的領導,而且還殺了自己的領導,就是在跟主流價值對著幹,純屬大逆不道玩到社死。但呂布全都幹了。呂布可以不幹嗎?當然可以。帶著跟自己偷情的丫鬟,然後跑到內蒙古包頭隱居起來就行。但到這時候,又有誰能放得下?

這就是丁原能夠聯合呂布殺死董卓的原因。

但這起政治謀殺有問題。簡單說就是戰術非常成功,而戰略毫無算計。有時候,就是這樣。一百個絕對正確的戰術成功,也抵不過一個戰略錯誤。王允殺董卓就是一起戰術成功而戰略失敗的愚蠢事件。

身在局中的呂布,只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卻看不到即將到來的滔天巨浪。因為他的位置決定了他看不了那麼遠。但王允應該能看到。因為他是這起政治事件的總導演。戲演完了,總要考慮怎麼收場。但在怎麼收場的問題上,王允不僅沒有看到收場的兇險,而且也沒有完美收場的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