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向云:BAT一季度財報印象

巴倫 發佈 2023-12-27T18:59:42.431287+00:00

降價是最立竿見影的手段之一,也是這些公司最擅長的方式之一。如果你近期到訪過深圳寶安機場,你或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這座被譽為「中國矽谷」,乃至對中國經濟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城市,其航站樓里不少廣告位被包括騰訊(0700.HK)、字節跳動、聯想(0992.

降價是最立竿見影的手段之一,也是這些公司最擅長的方式之一。

如果你近期到訪過,你或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這座被譽為「中國矽谷」,乃至對中國經濟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城市,其航站樓里不少廣告位被包括騰訊(0700.HK)、字節跳動、聯想(0992.HK)在內的科技公司占據;並且,這些廣告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雲。

不同規模、不同領域、不同形態的科技公司,如此默契地向往來穿梭的乘客們展示著完全一致的業務方向和布局,也在對人們三番五次地強調著,雲產業不容被小覷的價值。

關於這種價值的討論,在最近一個月裡來到了分水嶺。

首先是一場呼之而出的價格戰。5月7日,阿里雲率先完成產品的大規模調價,核心產品最高降幅達50%。不到10天內,騰訊雲也官宣多款核心雲產品將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降價政策將在6月1日正式生效。

甚至連電信運營商也來湊熱鬧。中國移動(0941.HK、600941.SH)旗下的雲業務品牌移動雲借「517電信日」,於5月17日至5月31日推出0元產品試用、核心產品直降50%-60%等多項福利。中國聯通(0762.HK、600050.SH)的天翼雲則在官網顯眼位置打出「核心產品讓利90%低至1折」的宣傳語。

其次是對雲業務估值的再定義。5月18日,阿里巴巴(BABA.N、9988.HK)正式公布了雲智能集團的分拆上市計劃:阿里巴巴董事會批准通過向股東分配股息的方式,實現智能雲集團的完全分拆;在分拆之前,雲智能集團計劃通過私募融資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作為分拆計劃的一部分,雲智能集團將尋求在未來12個月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是BAT三巨頭先後發布的2023年一季報驗證了市場對雲業務的某些期待和擔憂——

百度(BIDU.O、9888.HK)的智能雲業務在一季度首次實現盈利,收入同比增長8%至42億元人民幣。

騰訊沒有披露雲業務的具體財務數據,不過在「部分雲服務的銷售額增加」和「雲服務項目部署較年終季節性減少」的此消彼長中,公司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增長3%至人民幣487億元。

阿里巴巴的雲業務收入為人民幣185.82億元,同比下降2%。阿里巴巴在財報中認為,收入同比下降反映了公司混合雲項目受到1月疫情反覆影響導致延遲交付、內容分發網絡需求與2022年同期相比回復正常化,以及一個頭部客戶基於非產品因素逐漸停止於其國際業務使用阿里巴巴的海外雲服務的影響。

顯然,深圳機場的廣告牌,只是中國公司們追尋雲業務價值的冰山一隅。更多的價值討論與探索,已經在水面下暗潮洶湧。

從增量競爭到存量競爭

僅以2023年一季度的階段性表現來看,市場並不能從BAT身上看到顯著的增長趨勢,這或許意味著市場正在從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

以阿里巴巴為例,除了一季度雲業務收入的同比下滑外,另一項指標——雲業務的營收占比,依然維持在9%。事實上,從2019年起,阿里巴巴雲業務的增速呈放緩趨勢,2021年至2022年期間,收入增速更是下降一半。

百度雲業務8%的收入增長態勢明顯高於阿里巴巴,而包括雲及其他AI驅動業務在內的非在線營銷營收收入為人民幣64億元,同比增長11%。但討論增長不能撇開收入體量——一季度百度雲營收為人民幣42億,不到阿里巴巴的四分之一。

在BAT中,騰訊對雲業務業績的闡述最為含蓄,既有銷售額的增加,也有項目部署的季節性減少,致使其雲業務所在部門的營收增長為3%,與2022年全年的增速相同,並無突破。

這種乏善可陳的增長與市場預期並不匹配。4月,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有望達到188.4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速預計為15.7%,PaaS市場同比增速預計為31.8%。

一位科技與網際網路領域的投資人對《巴倫周刊》中文版表示,以BAT為首的企業一定會從最初的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這是最終進入行業穩定格局的必經之路。

於是,為了積累足夠的存量,當下各大公司雲業務的價格戰便有跡可循。

在一季度業績電話會上,阿里巴巴CEO張勇稱,阿里雲降價的目的在於讓計算能力更容易獲得。作為中國公有雲市場的領導者,阿里巴巴有可能利用規模經濟將技術優勢紅利傳遞給客戶。

騰訊的表態與之類似。騰訊雲總裁邱躍鵬也希望「通過價格調整,進一步向用戶釋放技術紅利」。

換言之,擴大客戶群,提高收入規模,是各大公司雲業務的當務之急。降價是最立竿見影的手段之一,也是這些公司最擅長的方式之一。

不過,百度暫時不打算跟風。據國內媒體報導,在5月18日舉行的第七屆世界智能大開幕式上,公司CEO李彥宏在被問及百度雲是否會參與降價時,「擺手表示,暫不便回答」。

而雲業務的增長將如何改變BAT三家公司的生態,市場並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

在一季報發布後,瑞信將百度港股的目標價由171元上調至174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但這一上調的依據在於瑞銀預計百度的廣告收入將在2023年二季度上漲13%至190億元人民幣,進而推動公司全年核心利潤率的增長。

摩根史坦利則認為與百度雲業務的加速將與核心廣告收入並進,以及早於預期的雲業務收支平衡可以支持百度核心毛利率的擴張,卻維持了其美股160美元的目標價和「與大市同步」評級。

國際投資者對於騰訊的看法更具分歧。花旗、富瑞、高盛、摩根大通近日上調了騰訊的目標價,其中花旗給予了506港元的最高目標價,美銀證券卻將騰訊目標價從496港元下調至473港元。

無論是百度還是騰訊,接下來雲業務的增長對公司整體估值的影響還將是在內部持續。對於阿里巴巴來說,變化則可能是顛覆性的。

翹首以待的分拆

《巴倫周刊》中文版曾在3月的報導中預測,阿里巴巴的雲智能集團有望在分拆後最先上市。如今,阿里巴巴將這一計劃的最後期限鎖定為了2024年5月。

因此,即便一季度阿里巴巴雲業務表現遜於分析師預期,股東們仍然對雲智能集團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一方面,股東對阿里雲智能集團的上市十分期待。「對股東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價值釋放,」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Great Hill Capital董事長托馬斯·海斯(Thomas Hayes)對《巴倫周刊》表示,「阿里巴巴的分拆將使其在幾年後收穫比當前市值更高的價值。」

他認為阿里巴巴的雲業務可以比擬亞馬遜(AMZN.O)的雲計算部門AWS——即便亞馬遜警告稱其雲業務增長已經放緩。在4月公布的財報中,AWS業務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5.8%至213.54億美元,同比增速連續五個季度下降。

亞馬遜的雲業務前景令投資者經歷了短暫的恐慌。財報發布當天,亞馬遜股價收跌近4%。Benchmark Research分析師丹尼爾·庫諾斯(Daniel Kurnos)指出,市場對AWS增長放緩反應過度了,尤其是對於4月AWS收入增速比一季度低了約5個百分點,他認為僅以此就給AWS二季度表現下結論為時尚早。

另一方面,更為樂觀的看法是,若阿里巴巴雲智能集團成功上市,反倒能給以亞馬遜為代表的全球科技企業樹立價值典範。

專注於企業分拆和交易的The Edge Research創始人吉姆·奧斯曼(Jim Osman)表示,阿里巴巴「向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發出了一個積極鼓舞的信號,讓它們也可以探索並考慮拆分自己的細分市場,以創造價值」。

但除了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並沒有進行類似計劃的公開表達。

騰訊在2023年一季報中表示,公司「正大力投入建設人工智慧的能力和雲基礎設施,以擁抱基礎模型帶來的機會」。百度的一季報中甚至沒有使用「雲」這一說法,而是強調了生成式AI及大語言模型所展示出的AI改變各行各業的潛力。

前述投資人表示,整個雲行業也在等待阿里巴巴雲智能集團上市後所帶來的改變,以及給阿里巴巴留下的「財富」。

市場觀點普遍認為,阿里巴巴的股價將因為雲業務分拆實現價值重估。大和認為,分拆虧損雲業務將有利阿里巴巴餘下電商業務的盈利率。與此同時也有機構看空,如滙豐環球研究就認為,雲業務被視為阿里巴巴的長期增長點之一,全面分拆可能使其股價出現短期波動。

據納斯達克統計,基於17位分析師在過去三個月給予的阿里巴巴未來12個月目標價,平均目標價為148.31美元,最高和最低估價分別為220美元、115美元——即使是按照最低估價,上漲空間也超過了35%。

5月19日,阿里巴巴美股收於83.98美元,百度美股收於124.28美元。港股方面,截至5月22日港股收盤,阿里巴巴收漲1.39%至83.60港元,百度收漲3.33%至124.00港元,騰訊收漲2.1%至340.20港元。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編輯 | 彭韌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