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朝鮮經濟騰飛內幕,中蘇鷸蚌相爭,朝鮮漁翁得利

歷史偵查處 發佈 2023-12-27T21:44:22.597018+00:00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方在朝鮮板門店簽署韓戰停戰協議,長達三年的韓戰至此落下帷幕。韓戰結束後,儘管在中朝蘇三國的努力下 社會主義陣營挫敗了以美帝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陰謀,但朝鮮自身也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方在朝鮮板門店簽署韓戰停戰協議,長達三年的韓戰至此落下帷幕。韓戰結束後,儘管在中朝蘇三國的努力下 社會主義陣營挫敗了以美帝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陰謀,但朝鮮自身也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韓戰結束後,朝鮮的工業、農業、交通及能源等方面遭遇全方面的毀滅性打擊,朝鮮的冶金、化學、燃料等重要工業部門幾乎被夷為平地。化學工業產量減少到戰前水平的10% ,冶金工業產量也下降到22%。而據朝鮮中央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在韓戰期間,朝鮮重工業省企業的損失可達171.42億朝元,還有120家省屬企業完全被毀。其中包括14個冶金企業、30個煤礦、36個採礦企業、24個鉛礦、16個機械制、企業」。


光是工業方面,朝鮮國民經濟損失就高達41.185億朝元。


農業方面,經過美軍達三年的大轟炸,朝鮮有36.7萬公頃土地被破壞, 8.9萬棵果樹被毀壞,畜牧損失24.4萬頭,再加上大批青壯勞動力在戰爭中被消耗,朝鮮農業損失保守估計在18.55億朝元之上。

而在交通能源方面,韓戰中,美軍對朝鮮全境所有公路、鐵路和港口實施無差別狂轟濫炸,結果導致朝鮮國內交通幾乎陷入全線癱瘓,像海州電機廠和朝鮮水豐水電站等一大批水電站、大型變電站以及部分輸電線路也在整個戰爭中未能逃脫美國人的毒手, 朝鮮此時的能源供應也基本陷入停頓狀態。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僅僅七年後,朝鮮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25% ,朝鮮人均GDP在六十年代就創下253美元,遠超當時的中國和韓國,朝鮮不僅經濟實現巨大復甦,同時實現農村全部通電,全部耕地面積的70%實現灌溉,插秧的95%和收割的70%農活實現機械化,朝鮮一度被全世界譽為「遠東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蹟」。


那麼,朝鮮經濟急速增長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朝鮮又為何能從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突然之間快速崛起呢?


上個世紀50年代末,中蘇開啟了長達幾十年的論戰,兩國關係開始愈發緊張,而由於朝鮮所處的特殊重要戰略地位,兩個地區性大國為在論戰中占據有利的國際形勢,試圖竭盡所能爭取朝鮮的支持。


為與朝鮮搞好關係,中蘇兩國紛紛對朝鮮實施大規模的經濟援助,而此時的朝鮮為讓在兩國之間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於是提出「等距外交」的戰略模式,所謂「等距外交」就是指在不得罪兩個地區性大國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與中蘇搞好外交關係,甚至與中蘇兩國達成戰略同盟。


這樣一來,不僅能維持與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良好關係,順便能獲取足夠多的經濟援助 ,從而快速發展朝鮮國民經濟建設。在這一外交思想的指導下,金日成在韓戰結束後不久,就開始對中蘇兩國進行了頻繁密切的訪問。

而此時的新中國,由於既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陣營的封鎖和打壓,又遭到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壓迫,新中國方面為在巨大的外部壓力局勢下打開局面,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本國農業總產值降低2.4%,輕工業總產值降低21.6%,重工業總產值降低46.5% ,財政收入減少37.8% ,國家財政出現10.96億元的赤字情況下,依然把對朝鮮的援助視為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的舉動。


為了竭盡所能地援助朝鮮,中國人民在極度困難的時期,每天在焦煤不足用的條件下 ,仍向朝鮮出口5000噸焦煤。並且從1961年至1964年,新中國方面給予朝鮮4.2億盧布的長期貸款,並承諾幫助朝鮮建設橡膠輪胎廠、無線電通訊器材廠、一批輕工業企業 以及提供棉紡織設備和無線電設備。


期間,中國人民為滿足朝鮮方面不斷變更的經濟發展措施,不斷向朝鮮追加各項經濟援助指標,甚至為滿足朝鮮方面需求,新中國將自己建成尚未使用的邯鄲第三、第五紡織廠的設備全套拆往朝鮮,並且在此後還優先幫助朝鮮修建地鐵。


在工業、農業、交通和能源等諸多方面,中國人民提供了全方位「保姆式」的無私援助,而這個時候的蘇聯方面,也為爭取到朝鮮方面的支持,直接宣布免除韓戰期間,朝鮮方面拖欠的7.6億盧布的軍事貸款。同時允諾,從1961年到1967年期間,蘇聯方面將會大舉幫助朝鮮建設鋼鐵工業、火電站、煉油廠、電影製片廠、麻紡廠、毛紡廠等工業設施 並向朝鮮提供原油、石油、機器設備、棉花等多種多樣的商品,將雙方的貿易額在五年內提升百分之八十。

有了中蘇雙方的竭力支持,朝鮮國內掀起了熱火朝天的經濟建設,而金日成趁此機會出訪中蘇兩國,並與之簽訂了同盟條約。「等距外交」建立後,在中蘇兩國源源不斷的「大輸血」下,朝鮮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短短十年時間裡,朝鮮GDP高速起飛,無論是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教育水平普及率、工業生產規模、農業機械現代化、還是住房養老醫療等諸多方面,已經完全超越了同時期的新中國和韓國。


只不過伴隨著此後新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和蘇聯的解體 朝鮮失去了外部「供血」的條件 使得它的經濟再次迅速回落 成為至今的模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