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第三章 英國的商業與三角貿易一、二

心中一點紅2021 發佈 2023-12-29T07:32:33.623833+00:00

一、三角貿易根據亞當·斯密的看法,發現美洲大陸和發現繞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線是「人類歷史所記載的兩個最偉大和最重要的事件。」他認為,「發現美洲大陸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能夠提供大量的貴金屬,而且在於它能夠為歐洲商品提供新的、永葆興旺的市場擺。

  一、三角貿易

根據亞當·斯密的看法,發現美洲大陸和發現繞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線是「人類歷史所記載的兩個最偉大和最重要的事件。」他認為,「發現美洲大陸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能夠提供大量的貴金屬,而且在於它能夠為歐洲商品提供新的、永葆興旺的市場擺。」它最重要的後果之一,是「把商業活動推到了一個光輝燦爛的境地,沒有美洲大陸,就完全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1]它促使全世界的貿易突飛猛進。如果說十九世紀是生產的世紀,那麼十七世圮和十八世紀則是貿易的世紀。對於英國來說,當時的貿易主要是三角貿易。威廉·伍德在1718年說過,奴隸貿易是「萬流之源」。[2]幾年之後,波斯耳思威特把奴隸劇易描寫成「一切事物的首要原則和基礎,也是引起機器運轉的主要發條」。[3]


  因此,三角貿易三倍地促進了英國的工業。黑奴是用英國工業品買來的。他們被運到種植園後,在那裡生產甘蔗、棉花、靛藍、糖漿和其他熱帶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過程使英國產生了許多新興的工業。同時,為供養種植園的大批黑奴和奴隸主又為英國的工業、新英格蘭的農業以及紐芬蘭的漁業提供了另一個市場。1750年以前,英國的每一個貿易市鎮或者工業市鎮沒有不和三角貿易或者殖民地的直接貿易發生關係的。從這些貿易中獲得的利潤是英國資本積累的主要渠道之一,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資金。

  喬賽亞·蔡爾德爵士估計,在西印度群島,一個英國人「領著十個黑奴幹活,連他們吃穿和開銷的費用都算在內,在英國可以為四個白人提供就業機會」。
[5]根據德維南特的估計,西印度群島的一個人,不管是白人或是黑人,創造的財富等於英國七個人創造的財富。另一個作家認為,群島上的每戶人家能使五個海員得到工作,並使更多的工人就業,廠主辦廠,商人經商。他還認為那裡的每個白人每年給英國帶來了十個英鎊的純利潤,相當於國內一個白人的二十倍[6]。威廉·伍德計算出每人每年只要提供七個先令的利潤就足以使國家富強起來,而海外殖民地的一個白人每年提供的利潤卻超過七英鎊[7]。達爾比·托馬斯爵士走得更遠,他說甘蔗園裡每個僱工的價值是英國僱工的一百三十倍[8]。皮特曼教授估計,1775年英國的西印度種植園價值五千萬英鎊[9],到了1788年,甘蔗種植園主自己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七千萬英鎊[10]。到1798年皮特計算每年來自西印度種植園的收入為四百萬英鎊,而來自其他地方的收入只有一百萬英鎊[11]。亞當·斯密寫道:「不論來自西印度殖民地任何一個甘蔗園的利潤總是大大超過當今在歐美出名的任何田莊」。[12]
[13]
  1776年,査理·惠特華茲爵士根據大不列顛1697——1773年進出口貿易的官方記錄編纂了一本完善的資科彙編。這本書有極大價值,有助於我們了解十八世紀加勒比地區殖民地,和美洲大陸殖民地在英帝國中的重要地位。1697年,西印度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百分之九的進口貿易,美洲大陸殖民地提供了百分之八。而英國對西印度的出口貿易為百分之四,對美洲大陸的出口略少於百分之四。西印度的貿易占英國全部貿易的百分之七,美洲大陸占百分之六。到1773年,西印度還處於領先地位,但是作為一個出口市場,它已經抵不過白人眾多的美洲大陸殖民地了。同年,英國大約四分之一的進口貨物來自於加勒比地區,八分之一來自於美洲大陸。加勒比地區買進了英國出口貨物的百分之八;美洲大陸則買進了百分之十六。英國全部貿易的百分之十五是與西印度進行的,百分之十四是與美洲大陸進行的。縱觀1714年到1773年的全部英國貿易,包括它與新的殖民地的全部貿易,(這些新的殖民地是戰時英國用武力占領的,)我們可以得到下列事實:英國進口總值的五分之一來自於加勒比地區,九分之一來自於美洲大陸。英國出口總值的百分之六運往加勒比地區,百分之九運往美洲大陸。英國與加勒比的貿易占它全部貿易的百分之十二,而與美洲大陸的貿易則占它全部貿易的百分之十。在同一時期中,從非洲進口的總值只占英國全部進口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五;對非洲的出口總值也只占英國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二;英國與非洲的貿易只占它全部外貿的百分之一點五。因此,美洲大陸的殖民地,維吉尼亞、馬里蘭、卡羅來納、喬治亞,加上三角貿易和西印度貿易,等於英國從1714年到1773年全部貿易的七分之一。
[14]
[15]
  當時的貿易受到壟斷的限制。那時的經濟理論不允許有門戶開放的自由,殖民地的貿易必須受其宗主國的嚴厲控制。重商主義者對於這一點是堅定不移的。德維南特寫道:「殖民地應該循規蹈矩,恪守宗主國的基本法律,緊緊依靠祖國,成為祖國的一支力量。如果不是這樣,它們就比國內敵人更可惡,猶如一支叛離的軍隊,一旦時機成熟就會轉過來反對祖國」
[16]。在波斯耳思威特看來,為了取得繁榮,殖民地應該感謝宗主國,它們的感激之情和義不容辭的義務都會使它們「緊緊依附於祖國而割愛自身的利益」。[17]

  重商主義最主要的法寶是「航海法」,該法旨在用「英國的手段為英國的目的服務」
[18]。制定航海法是針對早期居住在英國殖民地的荷蘭人。安德魯斯稱這些荷蘭人為「養父」,他們在提供信貸、運送貨物、購買殖民地產品又運往歐洲的活動中效率很高,在關稅開放市場上,英國人無法與之匹敵。此外,航海法也是針對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蘇格蘭企圖建立自己獨立的非洲公司,在英格蘭引起了極度的恐慌,從而產生了1707年的「合併法案」。甘蔗島嶼竭力反對控制他們的外貿。那些在1840年反對自由貿易調門最高的人,在1660年時卻是自由貿易最熱情的倡導者。1666年,巴貝多的總督請求「坦率地稟吿國王陛下,他的措施到處遇到困難,……自由貿易乃是一切殖民地的生命……,任何人,只要他勸說國王陛下限制和束縛殖民地,就不會是忠臣,而是圖利的商人。」[19]這位總督的繼承人重複了類似勸柬:「您一定要開闢一個自由港口,讓所有的人都可以和前來的商人進行交易。而目前對新種植園所採取的做法,卑職認為是有些缺陷的。陛下制定的'英國貿易與航海法'將會最終斷送海外的種植園」。[20]英國的貿易大亨們,「鑑於他極力支持自由貿易原則,決心給他一點顏色看」。而且他們嚴加指責,說他讚賞的那些危險的原則,「是與王國的既定法律和明顯的利益相牴觸」。[21]
[22]一百年之後又發生了類似的衝突,是壟斷與自由貿易、重商主義與自由競爭之間更為激烈的衝突。敵對的雙方沒有改變,一方是英國的貿易商和製造商,另一方是西印度的甘蔗種植場主。但是雙方的立場有了變化,現在完全贊同壟斷制的英國資本家在當時是完全支持自由貿易的,而西印度的種植園主把他們從前想往自由貿易的崇高感情忘得一乾二淨,轉而死死抱住壟斷原則不放。他們曾經譴責過這一壟斷原則,說它使他們變成了「商人的奴隸」。

二、海運和船舶製造


  對外貿易的開展自然地推動了海運和船舶製造的巨大發展。三角貿易對英國海軍的貢獻也是非同小可的。當時,商船與戰艦之間的區分不象今天這麼明顯。在平時,「萬里遠航」是令人神往的培訓海員的場所。在戰時,商人能給海軍以巨大的協助。因此,奴隸貿易支持者堅持說,如果取消奴隸貿易就會中斷海員的重要來源,從而使海軍蒙受損失。正如利物浦的一個奴隸販子所述:「這個事業對我們王國來說太重要了,奴隸貿易一旦取消,我國海軍的重要性也隨之消失,我國的國旗也就不能在各大洋乘風破浪地前進了」。
[23]
  1678年,海關委員會提出報告說,發展與種植園的貿易是發展海運和培養海員的最好辦法,也是英國對外貿易中最重要的一項貿易。在這項貿易中,與蔗糖殖民地的貿易又超過了與穀物殖民地的貿易。開往蔗糖殖民地的船隻多於開往所有美洲大陸的殖民地。1690年,蔗糖殖民地租用了114艘船,總噸位為13,600噸,海員1,203人;而大陸各殖民地租用了111艘船,總噸位為14,320噸,海員1,271人
[24]。1710年到1714年間,開往西印度群島的英國船隻總噸位為122,000噸,而開往美洲大陸的船隻總噸位只有112,000噸位[25]。1709年,對西印度的貿易租用了英國外貿運輸船隻的十分之一[26]。在1709年到1787年期間,從事外貿的英國海運船隻增長了四倍[27]。其中,開往非洲的船隻增加了十二倍,噸位增長十一倍[28]
  三角貿易直接推動了英國的船舶製造。一些適用於奴隸貿易的特種型號的貨船造出來了。這些船隻既能多裝運又能快速航行,為的是減少奴隸的死亡率。利物浦的許多造船主本人就是奴隸販子,其中貝克——道森造船公司是其中生意最興隆的一家。這家公司曾為西印度群島提供大量的奴隸,是最大的奴隸輸送者之一。1783年之後,它又為西屬殖民地輸送奴隸。約翰·戈雷爾是利物浦非洲貿易商會的成員。約翰·奧克爾也是會員之一,他是利物浦最有成就的造船家,但是他沒有介入奴隸貿易。還有一個名叫威廉·拉斯邦的商人,居然拒絕提供建造運奴船的木材
[29]。利物浦海員中有一半人參與奴隸貿易[30],利物浦的財富與奴隸貿易密切相關。威廉·拉斯邦的上述行為真令人費解。
  在組織奴隸貿易的問題上,海運業一般分為兩派。有一派人贊同皇家非洲公司,另一派人支持自由貿易者
[31]。但是在取消奴隸貿易的問題上,海運業卻持一致的態度,採取統一陣線。他們爭辯說,取消奴隸貿易勢必動搖英國海軍和帝國權威的基礎。1788年頒布的法案限制了奴隸販子的權勢,它對利物浦產生的第一個影響,就是使二十二名船長、四十七名大副和三百五十名水手失業,使他們的家族及與他們家族有關的商人脫離了非洲貿易[32]
  除了海員之外,海運業還有許多其他輔助行業。木匠、油漆匠、造船工、店主以及與維修、設施、裝運有關的技工;還有經管佣金、工資、船塢費和保險的人等,他們都與開往非洲的商船多少有點關係。1774年,利物浦有十五家商店為運奴船提供繩索
[33]。據說當地幾乎沒有人不受到廢除奴隸貿易的影響,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甘蔗島嶼對海運業的發展還有另一方面的貢獻。在西印度群島,經濟的發展是畸型的,集中生產出口作物,而食品必須依靠進口。其中最重要的進口食品是魚。這可真是英國重商主義者的掌上明珠。英國通過了法律以鼓勵吃魚。星期五、星期六規定為吃魚日。魚是種植園奴隸的重要食物。因此英國的青魚,在蔗糖殖民地找到了主要的市場。紐芬蘭的漁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對西印度居民出口乾魚。這些居民們被說成是廢物,「破乾魚」,「不配吃其他食品」,
[34]從此,在西印度群島形成了一個吃魚傳統。直至今日,進口的咸鱈魚仍是普通人家經常的佳肴。是否他們「不配吃其他食品」呢?誰也不知道。
  海運業的不斷發展,使十八世紀英國的海港十分繁忙和緊張。從1705年到1795年,進入倫敦港的船隻增加了三倍。其噸位增長了四倍。這個數目還不包括在海邊貿易的小船隻。碼頭上的倉窟根本不夠堆積逬口的物品。運煤船也不能及時卸煤,因而煤的價格飛漲。食糖在碼頭上堆積如山,六桶、七桶、八桶地往上堆,這樣,很容易引起火災和偷盜。一個有組織的偷盜集團形成了,有一萬人牽涉進去。在碼頭上,每年被盜竊的財物估計達五十萬英鎊。其中一半是加勒比地區的海船所蒙受的損失。
  西印度的商人盡力設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組織了一支特別保安隊來防備偷盜,並建立一套對裝卸西印度船隻的工人實行普遍登記的制度。他們在議會裡遊說,最終爭得了議會通過一項有權建筑西印度碼頭的法令。在以後的二十一年中,他們獨占了這個碼頭,專門裝卸西印度貿易的船隻。建築這個碼頭的奠基禮在1800年舉行時,儀式隆重,有許多知名人士出席並受到盛大款待。宴會上人們還特意為祝賀西印度殖民地未來的繁榮昌盛乾杯。1802年,這個碼頭落成並公開啟用。第一艘進港的船隻以當時首相的名字命名,第二艘進港船裝滿了600噸蔗糖後出航
[3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