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香格里拉,已經開始想念了

旅行與美食攻略 發佈 2023-12-29T08:49:21.060561+00:00

我相信,每個抵達香格里拉的人,在這之前都或多或少做了些功課,至少翻閱過無數令人心動的景色。但被收在屏幕里的香格里拉,遠遠無法呈現出香格里拉本身。親眼所見後,人們會知道眼前的一切之所以極美、極美,恰恰是因為它在眼前,而非隔著屏幕。


我相信,每個抵達香格里拉的人,在這之前都或多或少做了些功課,至少翻閱過無數令人心動的景色。


但被收在屏幕里的香格里拉,遠遠無法呈現出香格里拉本身。親眼所見後,人們會知道眼前的一切之所以極美、極美,恰恰是因為它在眼前,而非隔著屏幕。



香格里拉,Shangri-la,在藏語中意為「心中的日月」。這大概是許多年前,哪怕未曾到達過這個地方的人們,也略有印象的香格里拉。


十年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開播,第一集名為「自然的饋贈」,香格里拉出現在這部美食紀錄片的一開頭。從此松茸成為了人們心中香格里拉的另一個印象。


十年後,前往香格里拉的人越來越多。


溪流、湖泊、森林、峽谷、雪山……在這些「自然的饋贈」中,當地藏族人依舊過著「神明指引」下的生活,純粹如同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



深入香格里拉的自然神跡與人間煙火之中。


我們在古城中醒來,也在雪山腳下睡去,松贊梅里、既下山·梅里、無舍扎西牧場,這裡既有令人叫絕的自然風景,也不缺理想中的美好度假目的地。


在古城生活

人們祈禱,也舞蹈



從麗江機場下了飛機,本地師傅孔大哥已經在笑呵呵等著我們上車。此時的天氣算不上冷,陽光熱烈。


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一行人沿著金沙江、虎跳峽一路飛馳,雲朵擁著山峰,明亮得晃眼睛 ,甚至在途中看見了雙彩虹。



比起直達迪慶機場,多了一些真實的奔赴感,穿過山峰雲層,奔向香格里拉。


我們說香格里拉,大部分時候是在說「詩和遠方」。但真正的香格里拉城區並不大,圍著獨克宗古城,擴散開一小圈,站在高處一眼望盡。



當地人就這樣,日復一日生活在這座古城之城中。他們祈禱,也舞蹈。


香格里拉之行的前幾日,我們選擇住在古城中。我們和司機師傅孔大哥商量好,住在古城中的這幾日,接送我們去周邊散步逛風景,在夜幕降臨之前再把我們送回,這樣來回車程也更方便。



距離香格里拉城區5公里外,佛屏山下是噶丹·松贊林寺。群山之間,遠遠就能看見紅色飛檐和金色殿頂。停留在古城中的幾日,松贊林寺給了我們此行深刻的記憶。


在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所有人都急不得,慢慢地,一階一階往上走。當抬頭直視太陽下的松贊林寺主殿,直視閃閃發光的殿頂,會突然明白什麼叫做「金子般的心」。



信仰是借不來的,但我們應當懷有敬仰之心。入殿不踩門檻,大步邁過;在殿內雙手合十,拇指藏於掌心。


這裡的僧人們住在山下自己建造的僧舍里,晨起做早課和修行,到中午休息。這裡的生靈大概也是如此,遵循著生命的軌跡,坦然地活著。


從殿內出來,一群群紅嘴鷹從屋檐邊飛過又飛回,繞著寺廟巡遊不止。後殿偶遇一隻白貓,並不怕人,稍微親近一下就發出咕嚕聲。


寺廟之外,古城之內,是人們更自在自得的生活細節。當我們從松贊林寺回到古城中時,天色已晚。


作為被燒毀又重建的古城,獨克宗如今半新半舊,夜幕低垂時分的月光廣場,給我們的印象尤為深刻。


人們沒有約定,但卻有一種默契,慢慢在月光廣場聚集。



只要音樂響起,就可以不停地舞、舞、舞。藏族人跳舞的時候,喜歡環繞成圈,三步一變,頓地為節,循環往復,快樂也像圓圈一樣沒有盡頭。


這時候,站在一邊圍觀遠遠不夠,要一腳踏入他們的舞蹈中,和當地人一起笑著跳著,才能感受到這其中真正的快樂。


在自然的神跡前

沉默是一種忘卻和獲得




駛出香格里拉城區,不用半小時車程,天寬地闊的景色已經深深環抱著我們的眼睛。


明明是一片湖泊,卻叫納帕海,大概是因為湖面如鏡,像海一般沒有盡頭。



在納帕海依拉草原,牛群緩緩走過,領頭牛的鈴鐺隔著遙遠的距離,也清脆悠遠。



這裡的花、草、牛羊,渺小而自由。人也瞬間覺察到自己的渺小,一旦知道自己的「不重要」,離自由才更近一些。




在去普達措的那天,我們臨時興起,早起去獨克宗古城裡租借了當地藏族人的傳統藏服。像當地藏族人一樣,穿著傳統的藏服出門去了。


對於當地的藏族人來說,這就是日常衣服。在菜市場和街道邊,也常常能見到如此穿著的婦人。


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來普達措,所體驗到的風景也是完全不同的。


四年前,我們趕在雨季的時節來到普達措,所有植物都透著一種高飽和度的暗調色澤。而這次的旅程,普達措的樹林都湖是明亮的藍綠色,倒映著天空、雲朵和山林。



這大概是一種香格里拉的凡爾賽,去逛公園嗎,像闖入無邊無際仙境的那種公園。


穿行在沿著屬都湖而建的棧道上,右側是森林,樹木高聳,也有橫斷在一側的枯木;左側是陽光下閃爍的湖面,連著遠山。湖邊的濕地草甸上,開滿了藍玉簪龍膽花,像天空一樣的藍色。


一路上,松鼠們經常竄出來覓食,一點兒也不怕人。大概我們才是闖入者。



在普達措待久了,會有種錯覺,想像自己也是這裡的一棵樹、一匹馬。


當走到最後,我們乾脆在碧塔海席地而坐,無所事事地晃著腿,吹風發呆。有路過的人問,你們是這裡的卓瑪嗎?


就當自己是吧,做一天的卓瑪。




在自然的神跡面前,我們經常忘了說話,語言在這一刻是多餘的。


這個念頭無數次被驗證,在納帕海邊、在普達措森林裡、在翻閱4200米山峰後的無底湖下。


無底湖是我們開車抵達,再返回香格里拉城區的最遠目的地。往返四個多小時,沿途經過落石高發區,4200米海拔的高峰。


等抵達之後,剩下的時間只想坐在湖邊浪擲。



大概因為天氣多變,湖邊人很少,只有三兩露營的人。背靠聳立的群山,湖水清澈似眼淚。


住在這裡的藏民不在意闖入者,自顧自地勞作、放牧。等氂牛們吃草的間隙,就坐在木屋裡休息。



大部分時候,我們依舊不說話。只有當牛群靠近,小牛用天真好奇的眼睛看過來,才忍不住小聲驚呼。


這湖泊,這群山對人們只是沉默,不過是千百年裡沒什麼不同的一天。這沉默卻極美,沒有人說話,心似無底湖。




滇、川、藏三地交界處,三江併流的尼西鄉境內,有一處秘境村落,巴拉村。


千年前為躲避戰亂而遷移到此地的村民們相信,風是無形的馬,神會騎著風馬,守護著森林、湖泊、峽谷和雪山,也將他們的經文傳到更遠的地方。



從帶著我們一路駛向峽谷頂的師傅口中,聽到了一些關於巴拉格宗的故事。


這個村落,曾經只能在懸崖絕壁間不到一米寬的人馬驛道上趕路,去最近的縣城,也要走整整4夜5天。


回頭再看這垂直海拔落差3300多米的橫斷山脈,壁立千仞,險峻壯闊。於我們是未曾見過的景色,於這裡的人來說,是故鄉也是困住他們的地方。



但此刻,我們一路暢通無阻,驅車能直徑開到巴拉格宗峽谷底。再一路坐著巴士,毫不費力地看到了整個峽谷的全貌。


因為有個叫斯那定珠的巴拉村人,花了四十年,修了一條路。從懸崖絕壁間,開出一條汽車也能通行的寬闊之路,通往外面的世界。


於是我們得以看到這壯闊瑰麗的風景。故事之外,峽谷依然聳立在香格里拉最深處,但山上被風一直吹著的風馬經幡,獵獵閃光。


這裡的人們相信神,也堅韌地活。像峽谷里開著的格桑花,結出的野蘋果那樣。



像飛鳥、牛羊

棲息在湖泊邊、草原上、雪山下


既下山梅里所在地·霧濃頂村


住在香格里拉有許多選擇,住在城區再去往各個目的地是一種,直接選擇住在目的地是另一種。


住在目的地,意味著山高路遠,出行不便,一旦住下便是衝著這一處而來。


從遠方而來的我們,大概預想了一些「詩和遠方」的美好場景,一些想要借景抒懷的心靈體驗。但表演一些符合我們預想的東西,呈現給我們看,這不是梅里雪山要做的。




松贊梅里的確沒有什麼表演性,在這裡工作的都是本地人,提供舒適但不過分殷切的照顧。酒店內有瀰漫式供氧,住進來以後也無需擔心身體不適。


不算大的空間內,把所有面朝雪山的部分,都留給了房間、餐廳、酒吧和大堂。


一切恰到好處,只是想讓人們醒來的那一刻就能見雪山。


我們在落日後的傍晚時分抵達松贊梅里,幾乎是雀躍著奔向這棟建築,因為它的身後是雪山頂上的一抹緋紅晚霞。


松贊梅里的晚餐值得一提,一行5人,在松贊梅里的兩晚,試了餐單上大部分感興趣的菜。


印象最深刻的,是酸菜紅豆豬肘和銅鍋菜,把當地的肉類食材處理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湯底。


酸菜提味的豬肘肉,一口酥爛還能吃到紅豆的糯香;銅鍋菜里,肉的煙燻味和高山番茄的酸甜互相襯托,讓其他食材也添上了無法忽略的風味。


其他菜式也幾乎沒有雷點。在這樣人跡罕至沒有其他場所可去的山頂,願意花心思把餐食做得可口落胃,絕對是加分項。



最終,我們在梅里雪山的這兩天裡,並沒有看到日照金山。


九月依然是雨季的尾巴,雲層很厚,天氣變化莫測。但等待雪山的過程,回想起來,依然胸口振動。


凌晨的冷冽之中,我們裹著露台上提供的毛毯,靜靜看著雪山所在的方向。


等了好久拍到的雪山


看著它從黑暗中隱隱泛白,雲像一頂帽子、一塊圍巾,裹著雪山。至今未曾有人踏足過的卡瓦格博峰,偶爾露出一點雪白的脖頸,足以令人屏住呼吸。



地址: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谷幾濃村




另一種在香格里拉的居住,更像是朝聖,抵達內心的邊境。


來梅里的人,不一定都看到過雪山,但都等過雪山。哪怕常年住在這裡的人,也不是經常能見到日照金山。


既下山梅里,就靜靜地立在霧濃頂,前方是雪山,後面是平和整飭的建築。既下山在梅里的這座酒店,從外觀來看,像一名沉默者,無意顯示哪怕一點精妙的設計亮點。


它的設計師趙揚希望,面對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既下山梅里的姿態就是一個朝聖者,和所有前往這裡看雪山的人一樣。


人們的眼光不應該盯著酒店,而是看著這棟建築,就不由追著它面朝的方向,看向雪山。


走入室內,在大堂人們都會抬頭,頭頂有一片垂掛下來的金色,像毯子一樣的柔軟曲線。但它的材質,實則為貼了金箔的紫銅。



抬頭看著金頂,從側邊窄而高的台階,一階一階慢慢走上去。那一刻,很難不想起松贊林寺。或許正如設計師趙揚所說的,梅里的酒店,真身是供奉神山的廟宇。在金頂的光芒下,攀爬天梯而上,等待雪山出現,是一種儀式。


既下山梅里是謙遜的外來者,松贊梅里更像是紮根在這裡的守護者。這很像是兩所酒店間,一種奇妙的默契。


地址:雲南德欽西南地區昇平鎮霧濃頂村




雖然不在此次行程之內,但在香格里拉還有一家住宿值得推薦。


四年前,去往無舍扎西牧場的最後十公里路,是一條顛簸的土路。讓人不禁產生這樣的感覺,自己是在去往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


還未看清楚牧場的木屋,遠處的一小處湖泊已經像鏡子飄在天和山的交界。


「扎西德勒。」扎西的兒子穿著藏服,有著健康的膚色,笑容如陽光燦爛。


入住的木質房屋從外表看起來,頗為質樸,但房內保持著對待客人的精心和妥帖。


從房間的窗口往外望,是湖泊、草原和山巒。躺在床上,像躺在這片大地上,還有一股淡淡的酥油茶香氣,從桌上飄來。


民宿是從牧場主人扎西的老房子改造而來,保留著原先藏式建築的風格。民宿室內隨處可見的藏式物件,推開門就擁有了一整片牧場。


我們去的那個時候,扎西的兒子帶我們去牧場的山上摘松茸。


那時是八月的雨季,我們披著雨衣,他什麼也不遮擋,敏捷地三兩步就把我們甩在身後。摘松茸需要體力和耐心,體力讓你快速攀爬在山腰,耐心翻找是發現松茸的必要過程。


開傘的松茸直接燒烤,未開傘的拿去煮雞湯。在牧場上生好炭爐,晚宴還未開始就已經烤好松茸下肚。



土鍋雞、爆炒牛羊肉、青稞酒、酥油奶茶……我們不像是遊客,是扎西遠道而來的客人,舉杯談笑,賓主盡歡。


深秋的扎西牧場

地址: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支特組26號

去逛高原上的菜市場

像當地人一樣生活



菌子季的香格里拉是最熱鬧的,四年前來這裡,曾見過這樣熱鬧非凡的向陽路綜合菜市場。菜攤前是熙攘的人群,滿筐滿簍的雜菌還有許多時令的蔬菜瓜果,令人看了就覺得日子鮮活。


此刻雨季已經過去,秋冬時節高原的自然食材算不上豐盛,但這也不意味著食物的單一。還是熟悉的向陽菜市場,檔口兩排冒著熱氣的早餐店裡,一眼看過去是不重樣的小吃早點。


蓬鬆的破酥包挨著燒麥,掀開一層籠屜,饅頭花卷也胖乎乎的。


咸香的稀豆粉、葷豆花一定要試試。


坐在矮桌前,看著新鮮的豆漿順著勺子滑進碗裡,像綢緞。而身後,早餐店老闆娘熟練地撐開油麵,在油鍋里翻滾成了現炸的油條。


本地人眼裡,管什麼淡季和旺季,照樣要一日三餐,菜市場總是要逛的。就連寺廟裡的僧人,也要下山買菜燒飯不是。



這個季節的高山土豆、玉米、番薯,甜、糯、香。秋天的水果也不少,石榴似紅寶石,青葡萄紫葡萄一串串閃光。



沾著水珠的芋頭花,炒著吃滑嫩順口。



鮮貨減半,這裡的乾貨只會更鮮。曬乾的牛肝菌、竹筍和各類雜菌,堆成塔的當地奶酪,燉湯下火鍋一絕的臘排骨,還有和一切辣椒蔬菜都能搭配的臘肉。


這時候,格外想提醒大家,記得行李箱別塞太滿,留個位置給當地的食材。


有些食材可以帶走,有些味道則只能在這裡吃到。


作為滇、川、藏的交界區,香格里拉的小餐館們,形成了一種多元的風格:各個菜系互相融合,又保持自己獨有的風味。



在香格里拉城區一家名為川雅飯店的館子裡,我們吃到了「本地式」的魚香肉絲,用白梗芹菜作為配菜,甜嫩爽口。



炸排骨里,鋪滿同樣炸酥了的薄荷葉,增添香氣還解膩。一盤麻婆豆腐,是地道的四川下飯菜,撈一勺配白米飯,落胃又舒坦。



而本地的小餐館,更愛叫XX小吃,順順小吃、紅心小吃……一進門,桌椅就頗有當地特色,桌子低矮,凳子更矮,有種席地而坐的意思。


藏區人愛吃奶渣,甜口的奶渣丸子,一口一個。去紅心小吃,要點酥油炒奶渣,熱酥油的香氣激發出奶渣的甜和發酵的酸,配一種叫做汽水粑粑的麵餅,柔韌的麵皮正好沾奶渣吃。



大概是為了配麵餅,其他炒菜也大多是碎著爆炒,炒牛肉、炒雞雜、連炒南瓜尖也是切得細細碎碎,更適合用勺子吃。


但高山洋芋略微有些不同,在香格里拉,它的吃法太多:搗碎做老奶洋芋糊糊,切片炒豬肝渣,刮一堆洋芋條辣拌著吃。



還記得在獨克宗古城,我們去了兩趟自家金牛館,第二趟去只是為了單獨點一份臘肉洋芋飯,放一小勺雲南雜椒剁蘸料,實在香極。


想吃點簡單的小吃,去香巴拉大道上的森林破酥包子小吃店,各式口味的破酥包、豆花米線、小鍋餌絲、炒餌塊……


米麵糧食翻著花兒地變成了不同的美食。



在香格里拉,從自然神跡到街頭煙火,我們此次行程幾乎都有幸體驗。


在自然面前我們變得渺小,變得無足輕重,將自己交給著傳統生態,去感受那些沒有完全消失的信仰和秩序感。而香格里拉一直在這裡,坦蕩,大方。


在如此美麗的古老文明面前,我們得以忘記自己,似疾風野馬,把身體和心靈交託給一座雪山。



在人間煙火的街頭巷尾,我們品嘗到「自然的饋贈」。哪怕在此時的秋冬時節,簡單的食材也能變化出豐饒的食物,餵養在此地勞作生活的所有人。


而此刻,我已經在默默思考,下一次香格里拉之行在什麼時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