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西班牙內戰,勝利者弗朗哥,是竊國大盜還是救國英雄?

皮皮姐的大百科 發佈 2023-12-29T19:08:56.833769+00:00

但歷史的真相往往是十分諷刺的,廣受國際抨擊的弗朗哥和西班牙國民軍在當年是受到西班牙人民的廣泛支持,而在後世所同情的西班牙共和軍和西班牙左翼反倒是不受歡迎的那一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西班牙,一個在國際上不是那麼惹人注意的國家,大家對這個國家最大的印象來源於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後世人民普遍同情作為內戰失敗方的西班牙共和軍和西班牙左翼,而對於作為勝利者的西班牙長槍黨和西班牙國民軍則嗤之以鼻,而對於西班牙國民軍的統帥和未來西班牙的獨裁者弗朗西斯科·弗朗哥那就更是沒什麼好詞了,軍閥,獨夫民賊和萬惡的統治者,竊國大盜這一類的帽子都扣在到他頭上去。

但歷史的真相往往是十分諷刺的,廣受國際抨擊的弗朗哥和西班牙國民軍在當年是受到西班牙人民的廣泛支持,而在後世所同情的西班牙共和軍和西班牙左翼反倒是不受歡迎的那一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作為勝利者的弗朗哥到底是卑鄙無恥的竊國大盜?還是救國救民的西班牙英雄呢?讓我們來說一說不為人知的西班牙內戰真相。

在談及這個問題之前,當時西班牙內部的混亂情況了。無可否認,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在創立之初非常符合西班牙的國情。彼時的西班牙雖然躲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可這個經濟貧窮,工業落後的歐洲國家內部矛盾十分巨大,也正因如此才有了1931年的西班牙革命和西班牙共和國。但是一個西班牙共和國就能改變西班牙嗎?答案是不能,因為西班牙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仍舊是動盪不安的。在這個短命的共和國滅亡之前,竟然先後成立了至少28個政府,這要是能拯救西班牙那就有鬼了,而西班牙左翼要為這個局面負主要責任。

雖然日後的人們普遍認為西班牙左翼運動在西班牙是進步代表,可實際上這種「進步」只能用「愚蠢」來形容。之所以說愚蠢,是因為西班牙左翼運動實際上是由一群大腦智商欠稅的瘋子組成的。西班牙左翼運動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於: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者、工人自治團體、自由主義者、民主人士以及加泰隆尼亞分裂主義者。這群人的思維互相衝突,平日湊到一起就會拳腳相加,對於治國更是一竅不通,唯一的能耐就是拿著俄國革命戰爭的經驗寒暄和發布各種在當時的西班牙完全無法實施的政策。之所以說是寒暄,是因為他們只學會了俄國革命中的暴力,確對生產建設毫無建樹。

有關於這個左翼運動的程度,我們其統治時期的宗教政策來作為例子。眾所周知,西班牙是個宗教氛圍比較濃郁的國家,天主教信仰在西班牙占據了主流,人民普遍都是天主教徒。而被後世吹捧「進步」的西班牙左翼做了什麼呢?他們非要和民眾的信仰對著幹,傾盡全力的迫害天主教徒和毀壞教堂,甚至褻瀆修女和神父的遺體。整個西班牙左翼在他們的統治時期和後續的內戰時期,都存在有嚴重的「汪達爾主義」,也就是所謂的「惡棍化」。

那些不關心政治變化的天主教信徒和神父莫名其妙的造了無妄之災,而西班牙左翼則對自己的「豐功偉績」大吹特吹,認為自己是捍衛了革命的「進步性」。而非常諷刺的事實是,這種行為別說西班牙人民自己看不下去,作為第一個通過共產主義革命建立政權的蘇聯都看不下去了。史達林曾幾次寫信告知西班牙左翼,應該立刻停止這種「自殺行為」,因為這會導致西班牙左翼運動失去人民的支持,應該先謀求人民的支持來獲取勝利,待到勝利後再來解決宗教問題。但西班牙左翼對史達林的說法嗤之以鼻,然後加班加點的迫害宗教人士,內戰時期乾脆把史達林的特派員給處死了,理由是特派員口中所謂的「史達林的提醒」是「投降主義」,史達林怎麼可能會反對打擊宗教呢?

如果在宗教政策上都是如此,那麼他們在經濟和政治上的舉措就更不能看了。西班牙左翼的一個特點是不事生產,儘管左翼奪得政府寶座時期推行了許多看起來很美好的經濟政策和土地政策,但這群人只是簡單的頒布一個政策,然後他們就開始內部相互攻伐。對於政策的推行僅僅停留在推行政策,既不組織生產也不考慮各地實際情況,到頭來反倒把西班牙的農業和本就落後的工業經濟破壞的一乾二淨。西班牙人民非但不能從政策中獲得任何好處,反而被左翼政策禍害的活不下去了。

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西班牙人對左翼運動的仇視心理,並且開始支持保守的右翼。雖然西班牙人眼裡左翼不是好人,右翼也不見得是什麼好玩意。可相比於左翼忙著相互攻伐,右翼保守的政策起碼能讓大家有口飯吃,最起碼也不用擔心被人突然抓去槍斃。而且這件事最荒唐的地方在於,西班牙右翼才是組織生產的那個,以弗朗哥為核心的右翼長槍黨不僅組織生產,而且積極的對外招商引資,百姓的生活勉強還算過得去。但如果讓左翼回來了,那老百姓不僅會丟掉工作,鬧不好還可能把命給丟了。

因此當時的西班牙人對於西班牙左翼的看法非常惡劣,對於左翼號召的所謂「革命」,普遍看法是:啊,你說你要搞西班牙革命啊,我還以為你說的是西班牙革命呢,你們回去吧,我們在西班牙右翼手底下生牛活馬過得挺好,你們哪涼快奔哪去吧。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西班牙實際是坐在一個火藥桶上,西班牙左翼倒行逆施,民眾對其恨之入骨,內戰的爆發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這裡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內戰的導火索實際上是左派親自點燃的。

內戰前西班牙左翼政府指示警察綁架殺害右翼議員,這種卑劣的手段迫使長槍黨等右翼為求自保不得不發動政變,而西班牙的中間派力量和廣大人民也無不怨恨其殘暴。正是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弗朗哥在1936年7月17日發動起義時,多達80%的西班牙武裝力量,包括12萬陸空軍的正規軍以及幾乎全部的國民警衛隊都選擇站在了弗朗哥身邊。

這是個非常諷刺的歷史真相,也往往被人忽略。後世人盛讚西班牙內戰中的國際縱隊如何富有激情,手握西班牙政府在戰爭初期全部的工業中心、政治中心、主要港口和重要農業區,並動員出30萬民兵組成人民警衛隊來為西班牙左翼「正名」。相對的,弗朗哥的西班牙國民軍在內戰初期僅僅擁有南方的安達盧西亞和北方那些落後省份,就成了西班牙國民軍「不得人心」的象徵。

但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如果西班牙左翼真的能得人心,為什麼經濟窮困的北方反而不擁護西班牙共和軍,而是堅定的支持弗朗哥和西班牙國民軍呢?你總不能說西班牙北方遍地逆賊,到處都是反動分子吧?在任何一個國家的內戰中,最窮苦的地方支持哪一方,哪一方就是得人心,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這更別說內戰剛開始的時候,西班牙左翼政府控制的各大城市如馬德里、巴塞隆納、瓦倫西亞、卡塔赫納、馬拉加、畢爾巴鄂等大中城市也紛紛爆發起義響應弗朗哥,要是他們真能那麼得人心,那這裡不應該出現這麼多的起義才對,能控制和鎮壓充其量是他們反應迅速,不能說明這個左翼政府多麼得人心。

西班牙內戰的過程我們就不多說了,結果我們都知道弗朗哥贏得了勝利。有句老話說多數不一定正確,但正確一定多數,還有一句老話叫得民心者的天下,西班牙內戰就可以這樣形容。西班牙共和軍在整個內戰時期都忙於內鬥,各種內部攻伐和派系之爭數不勝數。至於西班牙共和軍招募的三十萬民兵,這其中有相當一部是從監獄裡放出來的犯人。

與之相比,西班牙國民軍在弗朗哥的帶領下日漸壯大,其軍隊素質比起共和軍拼湊出來雜牌軍也更為優秀,其支持者在西班牙國內也更為廣泛。在這樣的狀態下雙方的強弱之勢應該是十分明顯的,相比於西班牙共和軍,西班牙國民軍明顯更具優勢。

至於一股腦安到佛朗哥身上的屠殺罪行,西班牙國民軍在這一點上確實做過了頭,弗朗哥率領的國民軍主力有過對共和軍的報復性處決,缺乏管束的民團組織也製造很多暴行。但對面的西班牙共和軍又好哪去?戰前對右翼人士的暗殺?保衛委員會對占領區進行的不經任何審判的殘酷清洗?對宗教人士無差別的逮捕和殺害?共和軍里那些加泰隆尼亞分裂主義者也掀起過種族清洗,甚至於共和軍對自己人的處決和陷害都算是一種常態了。難道就因為佛朗哥和西班牙國民軍軍是右翼,所以這些都要算到弗朗哥的頭上嗎?

試問西班牙共和軍以「進步」之名掀起的群體性暴行,難道就比西班牙國民軍高尚了?難道自詡正義和進步的共和軍做出這樣的事情不是更可恥嗎?在這種為了國家命運和未來而掀起的內戰里,雙方都做過許多出格的事情內戰里死去的50萬人里,一半是死於戰場交鋒,一半死於雙方的屠殺。如果後世真要指責屠殺行為那也應該一起指責,選擇性失明是何居心?就因為西班牙共和軍是左翼?那這個理由未免也太過荒唐了一些,因為左翼不是丹書鐵券,也成不了免死金牌,戰爭罪行就是罪行,雙方既然都犯下了罪行,那就一併拎出來談談吧。

儘管後世將弗朗哥的勝利歸結為德意兩國的支持,可實際上弗朗哥的勝利是取決於西班牙共和軍做事過於荒唐和不得人心,否則弗朗哥也不可能只用三年時間就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不管後世人如何粉飾歷史,歷史的真相就擺在這裡,弗朗哥不是勝於權勢,而是勝於人心所向,勝於做出正確的選擇。共和軍也不是敗於弗朗哥能征善戰,更不是敗於佛朗哥得到了德意兩國的支持,而是敗於共和軍自身背離人民、敗於內部的爭權奪勢和分崩離析。

現代人說佛朗哥是竊國大盜也好,說他獨夫民賊也罷,這都只能算是後世之人的矯情了。因為這些事情對於當年的西班牙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結束國家的動盪,誰能讓老百姓過上幾天安生日子,誰能讓西班牙人不用在面對一個動盪不安、左右互搏的社會?歷史的答案是佛朗哥做到了,而西班牙共和軍沒有做到,而且佛朗哥日後還讓西班牙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試問當時有人能做得比佛朗哥更好嗎?

或許用現代人的觀念來看,佛朗哥這個獨裁者既不自由也不民主,不進步也沒有什么正義性。但這真的很重要嗎?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你可以說他是個右翼,但他做到了左翼本該做卻沒做到的事情,那麼他也算是個合格的救國英雄了吧?相較之下,西班牙共和軍雖然自我標榜進步和正義,可實際上卻搞得國家烏煙瘴氣,那這樣的「正義」和「進步」又有什麼價值呢?

參考文獻:《西班牙內戰:革命與反革命》

《西班牙內戰:真相,瘋狂與死亡》

《內戰之殤:西班牙內戰中的後方大屠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