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前華人首富:靠賣糖年入5000萬,娶18個老婆,遺產留給私生子

新咖名人堂 發佈 2023-12-29T20:38:03.255229+00:00

1911年,辛亥革命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驚天動地的風暴,它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11年,辛亥革命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驚天動地的風暴,它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在南京臨時政府的大總統就職典禮上,辛亥革命的發起者與領導者孫中山先生,特別感謝了一位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商人。

孫中山先生激動地說道:「沒有你的支持,我恐怕無法完成這場革命。」

有人以為這只是孫先生情緒激昂時說的客套話。

然而事實上,參與了辛亥革命的元老們都清楚地知道,這位印尼商人對革命的貢獻,完全值得孫先生的讚譽。

他為革命捐贈了整整一百萬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是辛亥革命背後最大的經濟支持者,無人能及。

他就是印度尼西亞糖業大王——黃仲涵。

商賈之家

黃仲涵的故事,是一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奮鬥史。

他出生於1866年11月19日,祖籍是福建同安,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其父黃志信是一位常年與中外反動勢力作鬥爭的仁人志士,曾參加了著名的小刀會起義。

起義失敗後,為了逃避清政府的追捕,只得帶著妻子和兒子逃亡到印度尼西亞三寶壟,開始了一段艱苦的創業之路。

彼時的印尼還是荷蘭的殖民地,華人在當地的處境也並不好,時常會受到各種歧視和壓迫。

黃志信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在三寶壟開辦了一家名為「建源棧」的商行。

經營著中國和印尼之間的土產貿易,主要是進口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商品,出口印尼的椰子、胡椒、木材等農產品。

憑藉著自己的勤奮、誠信和機智,黃志信逐漸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市場的份額。

僅僅用了十年,他便已經成為了三寶壟最富有的華人之一。

不僅如此,黃志信還是一位極具政治智慧的人,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還與荷印殖民政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他曾被任命為「瑪腰」,負責管理華僑事務,並為華僑華人爭取了許多權益。

黃志信黃仲涵的影響是巨大的。

甚至可以很肯定地說,黃志信是黃仲涵成功的基石和導師。

父親給黃仲涵傳授了經商的技巧和愛國的情懷、提供了堅實而又廣闊的基礎、樹立了自信而又謙遜的榜樣。

黃仲涵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商業知識和技能,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他不僅精通閩南話、印尼語、荷蘭語和英語等多種語言,還對市場變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應變能力。

得益於此,他在父親的商行中擔任了重要的職務,負責管理日常的運營和財務。

黃志信出差時,也經常會帶上黃仲涵到各地考察市場情況和商機,讓他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和人脈。

除了商業之外,黃志信還十分注重對黃仲涵的愛國教育。

父親經常會教育黃仲涵要愛國愛鄉,要維護華僑華人的利益和尊嚴。

因此,黃仲涵從小就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然出生並定居於東南亞,卻始終保留中國國籍。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長大,黃仲涵也不出意外地成了一名滿腔熱情的愛國商人。

父親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除了優秀的家庭教育之外,黃仲涵本人的性格,也對他之後的首富之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黃仲涵從小就有著一顆冒險和創新的心,喜歡嘗試新鮮和有挑戰性的事物。

十幾歲時,他就獨自駕駛一艘小船沿著印尼群島探索,尋找新的商機和風景,並獨自乘坐飛機飛越三寶壟上空,成為當地第一個體驗飛行的人。

而且,他還喜歡閱讀各種書籍和報紙,了解世界上發生的大事和新知識。

不僅如此,他對科學和技術也特別感興趣,他曾經用自己賺來的錢買了一台電影放映機,並在自己家裡給親友放映電影。

總是保持一顆好奇和進取的心,是黃仲涵不斷地尋找新商機和挑戰的原動力。

商業天才

黃仲涵是一個天生的商業大才,而他最大的成就便是在糖業上。

19世紀末,他接管了父親的建源棧,並將其改組為「建源貿易有限公司」,擴大了經營範圍和規模。

到了1894年,荷蘭殖民政府取消了甘蔗強迫種植制度,使得甘蔗種植和製糖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此時印尼的甘蔗生產還是以小規模的手工作坊為主,效率低下,質量不高。

繼承了父親敏銳市場洞察力和前瞻性戰略眼光的黃仲涵,很快便發現了甘蔗製糖行業的巨大潛力和市場需求。

他開始更改建源貿易的投資方向,控制著大量資本流入甘蔗種植園,並先後收購了5座萬噸產量級的糖廠。

緊接著,他利用黃家在中國和印尼之間的貿易網絡,進口了大量的中國籍勞工,為自己的甘蔗園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在基礎布局完成之後,他又花高價聘請外國專家和引進先進設備,大幅提高了蔗糖的產量與質量。

一系列的舉措,使他的建源貿易,成為荷屬東印度群島最大的蔗糖企業。

至此,黃仲涵和他的建源貿易正式確立了以糖業為主,多元化發展的經營策略。

到1918年,建源貿易旗下擁有了9家現代化的糖廠,在印尼國內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糖產量占華僑糖業總產量的57%,一年之內就賺取了5000萬荷蘭盾的利潤,創造了糖業史上的奇蹟。

黃仲涵本人也一度被譽為「印尼糖王」「亞洲糖王」。

然而,黃仲涵卻並不滿足於單一的糖業帝國,他開始將商業版圖延伸向其他領域,如銀行、保險、航運、木薯粉、橡膠、咖啡等等。

他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荷蘭、英國等地都設有分行或辦事處,並以新加坡和倫敦為貿易中心,貿易網絡遍及東南亞和歐洲,與各國政要和商界人士都有往來。

由於黃仲涵在印尼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日益壯大,他和父親一樣,也被荷蘭殖民當局任命為「瑪腰」。

「瑪腰」是荷蘭語「Majoor」的音譯,意思是「少校」。

在荷蘭殖民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方便管理殖民地,採用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通過委任各族群的首領來間接控制當地人民。

其中,華人首領被稱為「甲必丹」,意思是「船長」,「瑪腰」則是「甲必丹」的上級,相當於華人總領事。

這是一個榮譽性的職務,也是一種實權性的職務。

作為「瑪腰」,黃仲涵不僅可以與荷蘭官員直接接觸,還可以管理華僑社區的內部事務,如裁決糾紛、收取稅款、維持治安等。

並且,他也可以向荷蘭政府提出華僑的訴求和建議,如取消限制華僑居住區域的條例、允許華僑自由經商和購置土地等。

黃仲涵在任「瑪腰」期間,依舊不負眾望。

他曾參與和發起了許多有益於華僑和當地社會的活動。

例如在三寶壟舉辦了第一屆華僑奧林匹克運動會,創辦了第一家華文報紙《南洋商報》,第一家華文電影院《南洋電影院》,第一家華文圖書館《南洋圖書館》等等。

他還曾組織和贊助了許多文化和體育活動,為華僑的文化教育和娛樂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機會。

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黃仲涵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也提升了華僑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促進了華僑與當地社會的交流和融合。

如此一來,黃仲涵不僅為華僑爭取了許多利益和權利,受到了華僑的敬重和擁戴,也深得荷蘭殖民政府的青睞。

為此,他曾在1901年和1919年,兩次被荷蘭殖民政府授予了「騎士」勳章以及「司令官」勳章。

1924年,黃仲涵去世時,他的財富達到了驚人的1.5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當時風頭最勁的美國富商洛克菲勒和福特

黃仲涵不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極有遠見的愛國者,而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也恰恰就是他對祖國中國的深厚感情和熱切關注。

1916年,他返國投資,與陳嘉庚等人合資在福建建立了南洋兄弟菸草公司,1920年,又與張謇等人合資在上海建立了中華實業銀行。

他還曾計劃在中國建立糖廠、紡織廠、造紙廠等工業企業,為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

更重要的是,他也曾積極參與中國的政治活動,與孫中山、蔣介石、陳獨秀等中國政治領袖有過交往和合作,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和統一事業提供了支持和幫助。

1911年,他加入了同盟會,並捐款10萬荷盾支持辛亥革命。

1919年加入了國民黨,再捐10萬荷盾支持抗議《凡爾賽和約》的「五四運動」。

1923年又捐20萬荷盾支持抗擊北洋軍閥的國民革命軍,並參加了第一屆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

可以說,黃仲涵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者,他用自己的財富和智慧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世而亡

黃仲涵的婚姻和子女是他一生中最複雜和最引人爭議的部分。

他的一生共娶了18個老婆,生育了42個子女,其中有正室、姨太太、侍妾、私生子等各種身份。

而這也為之後黃家由遺產分配問題而引發的諸多訴訟、糾紛,甚至是爭奪埋下了導火索。

黃仲涵的正室只有一位,魏明娘。

魏明娘是中國城內第一號大美女,十五歲時嫁給了黃仲涵,成為他的唯一合法夫人。

她為黃仲涵生了兩個女兒,長女黃琮蘭和次女黃蕙蘭。

黃仲涵對這兩個女兒非常寵愛,給她們提供了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

而黃琮蘭和黃蕙蘭長大後也都成了民國時期的名媛佳人,各自擁有了不平凡的人生。

黃仲涵給她們每人贈送了一條由清宮舊藏翡翠朝珠改制而成的珍貴項鍊,這兩條項鍊也見證了黃家的百年盛衰史。

18歲那年,長女琮蘭出嫁。

丈夫簡崇涵出身於雅加達的富裕家庭,是魏明娘心中理想的女婿人選。

兩人的婚禮無比盛大,在爪哇轟動一時。

次女蕙蘭比姐姐琮蘭小7歲,同樣是在十八歲那年,她也嫁給了自己的意中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顧維鈞。

亦即那位在巴黎和會上為了中國主權而據理力爭、大放異彩的近代著名外交官——顧維鈞。

妻賢家美,孝女賢婿。

如若一直是這樣,那黃家恐怕也不至於會三世而亡了。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事實上,黃仲涵的婚姻生活並不順遂。

魏明娘雖然是黃仲涵的正室,但卻不能為他生下男丁,在封建思想下,這是無法容忍的。

黃仲涵十分苦惱,於是他開始在外面尋花問柳,納了許多姨太太和侍妾,不斷地為他生育子嗣。

18個姨太太中,有些是他從荷蘭殖民當局手中救出來的華僑女性,有些是他從當地土著或馬來人那裡買來的奴隸或舞女,有些是他從中國或其他地方迎娶過來的新娘。

這些姨太太們各有各的故事和背景,也各有各的性格和風情。

黃仲涵對她們都很慷慨大方,給她們買房置地,安排傭人服侍,還經常給她們送去珠寶首飾等貴重禮物。

而這18房姨太也很爭氣,共計為黃仲涵生了40個孩子。

可惜,不知為何,黃仲涵對這些孩子始終心存芥蒂。

這也導致了他的大多數子女都與他反目成仇,不相往來。

到最後,竟然只有一個私生子留在了黃仲涵身邊。

這個私生子名叫黃宗孝,是他與一位印尼土著女子所生。

黃仲涵對這個私生子非常鍾愛,甚至在臨終前將自己的遺產和建源公司的控制權都留給了他。

這一爆炸性的舉動,更是引起了其他妻妾、子女的不滿和反對,並開始一系列對於黃仲涵和黃宗孝的訴訟。

可謂是蝶狂蜂亂、雞飛狗跳。

1949年後,黃宗孝遷居香港,並將建源公司總部也遷至香港。

他在香港繼續發展建源公司的業務,並投資了房地產、酒店、電影等行業。

1950年,黃宗孝因心臟病突發病逝於香港,年僅36歲。

自此,黃氏家族分崩離析。

黃仲涵為什麼要把遺產留給私生子呢?

這是一個謎團,也許是因為他對私生子有著特殊的感情,也許是因為他認為私生子有著繼承自己事業的能力和潛力,亦或許因為他想給私生子一個公平和尊嚴的地位。

無論如何,這個決定都給黃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影響。

一方面,私生子黃宗孝成功地接管了建源公司,並將其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其他子女對這個決定感到不滿和憤怒,並與私生子產生了矛盾和糾紛。

這些矛盾和糾紛不僅影響了黃家內部的團結和和諧,也影響了黃家在印尼和中國的社會地位和聲望。

黃家也從一個顯赫的華僑家族,逐漸走向了衰落和分裂。

黃仲涵的婚姻傳奇,是一段跨越了時代和國界的故事。

他的18個妻妾和42個子女,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和經歷,也見證了中國和印尼近百年來的歷史變遷。

他們的故事,充滿了愛情、爭鬥、悲歡、榮辱,也反映了華僑社會的風貌和特色,值得我們去探究和回味。

結語:

黃仲涵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也是一個複雜的人物。

他用智慧和勇氣創造了財富和輝煌,也為自己的封建思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印尼、新加坡、歐洲等地,黃仲涵都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社會關係和影響力,被荷蘭殖民當局任命為華僑首領,被西方人稱為「印尼糖王」。

他對祖國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熱切的關注,曾多次捐款支持中國的教育、醫療、災害救助等事業。

籌劃返國投資,在祖國興辦工業,積極參與中國的政治活動,與中國的政治領袖有過交往和合作,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和統一事業提供了支持和幫助。

他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他用自己的財富和智慧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黃仲涵在商業上無所不能,但在家庭上卻無所作為。

他對每個妻妾都有所偏愛,但也都有所不滿,以至於其妻妾成群,子女眾多,卻始終沒能得到一個能與他心心相印的伴侶。

他對子女缺乏關愛和責任感,只是用金錢和物質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沒有給他們一個良好的家風和家教,也沒有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繼承和傳承計劃。

只是留下一筆巨額遺產,並在其間埋下了家族內部紛爭和衰落的種子。

黃仲涵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成功人士的優點和缺點。

他的優點有遠見、有創新、有勇氣、有責任、有愛國心。

他的缺點忽視家庭、缺乏溝通、過於自信、不顧後果。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不僅需要才能和機遇,還需要責任和平衡。

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時,莫要忘了那些值得關心的人,切記!切記!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我們將持續更新,點個「關注」既方便您後續的閱讀分享,又可以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探討,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