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東歐劇變回顧之四:索菲亞的火光與巴爾幹半島的炮聲

高紅權先生 發佈 2023-12-29T22:37:26.371147+00:00

保加利亞是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國土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七百多萬。保共第一書記日夫科夫1954年上台,到1989年已經幹了三十五年之久。

(一)


保加利亞是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國土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七百多萬。二戰結束後,一直都是蘇聯的附庸,各個方面完全受到蘇聯的操控。


保共第一書記日夫科夫1954年上台,到1989年已經幹了三十五年之久。一個人在一個位置上待的時間過長,自然就免不了頭腦僵化、固步自封。日夫科夫就是這樣,他顢頇昏聵、不思進取,而且手腳還不乾淨,沒少往自己的兜里劃拉東西。他的兒子還有其他親屬都跟著他雞犬升天,身居高位。與此相對應的則是保加利亞多年來經濟衰退、商品短缺,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因此,保加利亞從上到下無不對日夫科夫怨聲載道,都盼著他早點滾蛋下台。

蘇聯的戈巴契夫上台後,開始推行「新思維」改革,而日夫科夫對此反應遲鈍,沒有緊緊跟上。這讓戈巴契夫對其頗為不滿。於是,「換馬」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89年10月16日,歐洲35國環保會議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舉行。會議期間,由一些保加利亞知識分子組成的「生態公開性」組織公開亮相。他們舉行集會,借著保護環境的幌子,要求民主和公開。10月26日,「生態公開性」組織群眾集會,和警察發生了衝突。


此後,相繼又有一些政治組織出現,保加利亞的局勢開始動盪起來。


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日夫科夫只好宣告辭職。11月10日,就在柏林圍牆倒塌的第二天,保共中央舉行全體會議,決定接受日夫科夫的辭呈,同時選舉原外交部長姆拉德諾夫為新的第一書記。就這樣,日夫科夫的時代結束了。


姆拉德諾夫上台後,立即對領導班子進行了改組。日夫科夫的鐵桿擁躉都被一一清除,包括日夫科夫的兒子在內。


權力重組完成後,姆拉德諾夫就開始對日夫科夫進行政治清算了。由於人們對於日夫科夫多年來積累的怨氣非常大,所以保加利亞很快就出現了一場「深入揭批」日夫科夫的政治運動。


到了12月8日,「揭批」運動進入高潮。保共中央做出決定,對日夫科夫進行調查,沒收他遍及全國各地的度假別墅。

12月13日,保共中央乾脆將日夫科夫和他的兒子開除出黨。日夫科夫實際上遭到了軟禁,保加利亞檢察機關開始對他們爺倆立案調查。


日夫科夫很快就被批倒批臭了,但是這並不能解決保加利亞所有的問題。在日夫科夫垮台後,保加利亞的各種反對派組織開始不斷地湧現。他們開始提出政治要求,想要登上政治舞台。


一開始,姆拉德諾夫還打算壓制一下,但是很快羅馬尼亞那邊就出事了。面對著齊奧塞斯庫國破家亡的下場,姆拉德諾夫可就沒有勇氣抵制反對派了,於是,他表示願意和反對派對話,像波蘭一樣召開全國圓桌會議,大家共同商討如何來解決危機。


(二)


1990年1月16日,保加利亞的圓桌會議在首都索菲亞舉行。保加利亞的各個反對派聯合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民主力量聯盟」,與保共進行了對話。


對話的結果自然是保共全面退縮,接受反對派的幾乎所有要求。按照反對派的要求,保加利亞憲法中關於保共領導地位的條款被刪除了,同時規定國家實行多黨制,政府由民眾選舉產生。


4月3日,保加利亞共產黨宣布改名為保加利亞社會黨。


1990年6月10日,保加利亞自1939年以來第一次全國普選正式舉行,有38個黨派參加了選舉。


經過選舉,脫胎換骨的保加利亞社會黨贏得了大選。姆拉德諾夫繼續擔任保加利亞總統。


然而,選舉結果一公布,反對派各政黨立即就紛紛群起反對。他們都聲稱大選有舞弊行為,是虛假的。各反對派政黨都接連組織遊行示威,整個保加利亞陷入了更加嚴重的動盪之中。

面對這一形勢,總統姆拉德諾夫只好在7月6日宣布辭職,將總統職位讓給了民主力量聯盟的領導人熱列夫。但是,按照保加利亞憲法的規定,總統只是個虛職,真正的權力掌握在政府總理手中,所以反對派們還是不滿意,繼續不斷地組織抗議。


8月26日,在一次抗議活動中,示威的群眾衝進了保加利亞社會黨總部大樓,在大樓里放了一把火,熊熊大火把大樓燒成了一片廢墟。


反對派把文斗搞成了武鬥,這樣一來,他們就輸理了,社會輿論開始轉而向著社會黨一邊傾斜。


社會黨趁此時機,推出了盧卡諾夫新政府。9月22日,盧卡諾夫的總理任命在社會黨占據多數的國會中得到了確認。


反對派雖然受到了一次挫折,但是他們並不氣餒,繼續組織群眾與社會黨展開對抗。從整個10月到11月,保加利亞到處都是示威遊行,到處都是罷工罷課,整個國家都亂作一團。


恰在此時,保加利亞的經濟也開始出現了嚴重危機,社會黨政府被迫把物價大幅度上漲,激起了全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反對派借著這個機會,組織起了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11月9日,民主力量聯盟組織了10萬人規模的大遊行,並且占據了首都索菲亞東端的交通要道「鷹橋」,阻止一切車輛通行。


11月17日,保加利亞的警察去疏通道路,與示威者發生了衝突,結果警察開槍,釀成了一起流血事件。


流血事件發生後,反對派勢力立即組織起了全國總罷工,並且堅決要求社會黨政府辭職。在這樣的情況下,盧卡諾夫政府在上台不過三個月的情況下,被迫辭職,一位獨立派政治人物波波夫被推舉出來,組成了一個過渡性的各黨派聯合政府。就這樣,保加利亞也算是從此完成了政治上的轉變,過了幾年就徹底變成了西方社會的一員。


(三)


在巴爾幹半島上還有兩個原屬於東歐社會主義集團的國家,那便是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這兩個國家的轉變各有特色。


在恩維爾·霍查的鐵腕統治之下,阿爾巴尼亞變成了全歐洲最封閉同時也是最貧窮的國家,針插不進,水潑不入,整個國家與世隔絕。

然而,霍查終究敵不過自然規律,1985年4月11日,霍查因心臟病在首都地拉那病逝。他死後,國家的權力被交給了拉米茲·阿利雅。


阿利雅是霍查一手提拔的接班人,按理說自然應該是絕對忠於霍查的遺願,把阿爾巴尼亞的現狀保持下去。但是,蘇聯掀起的改革大潮還是無可避免地衝擊了這個封閉的山國,讓其開始發生蛻變了。


從1990年夏天開始,阿爾巴尼亞就出現了國民外逃的現象,到了夏天結束的時候,人們吃驚地發現逃出國外的國民已經有十萬人之多,而阿爾巴尼亞的總人口也不過就是二百多萬而已。


1990年10月,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終於出現了學生的集會,他們要求改革。


一開始,集會的規模很小,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執政的似乎可以渡過這一劫。然而,到了1991年的2月6日,阿爾巴尼亞的官方報紙上突然出現了一篇由薩利·貝里沙撰寫的文章,批判霍查的個人迷信。


貝里沙是一名醫學教授,曾經擔任過霍查的保健醫生,在勞動黨內有一定的地位。他的這篇文章一發表,登時就激起了千重巨瀾。地拉那的局勢很快就開始動盪起來,學生們開始大規模地罷課、集會。


2月20日,位於地拉那市中心廣場上的霍查銅像被推翻搗毀,很快,全國各地的霍查銅像也都遭到了同樣的下場。書店裡的《霍查全集》也都被紛紛搬出來付之一炬。


勞動黨第一書記阿利雅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大勢已去,所以也就不會把自己和霍查綁在一起。


4月26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宣布實行多黨制,並把國名改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6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宣布改名為社會黨,同時宣布與從前的勞動黨以及霍查本人斷絕一切關聯。


9月,拉米茲·阿利雅被阿爾巴尼亞議會選舉為總統。


此時,阿爾巴尼亞的反對黨也出現了,這便是由貝里沙領導的民主黨。貝里沙堅決要求舉行全國大選,阿利雅也只能表示同意。


1992年4月,阿爾巴尼亞舉行了第一次全民普選,結果,貝里沙的民主黨獲勝,他成為了總統。阿利雅下台,並且被逮捕判刑。


至此,阿爾巴尼亞也完成了政治上的轉變。


(四)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約瑟夫·狄托一手創建的國家,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與黑塞哥維那、黑山、馬其頓六個共和國組成。此外,塞爾維亞還有科索沃與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


可以說南斯拉夫是一個被硬性捏合在一起的國家,幾個成員國彼此之間本來都有很深的成見,矛盾重重,全靠著狄托的威望才能讓國家正常地運轉下去。


1980年狄托病逝,此後,南斯拉夫就漸漸失去了控制,開始各自為政了。與此同時,南斯拉夫國內的主要矛盾也變成了民族矛盾,與東歐其他國家不盡相同。


南斯拉夫的執政黨是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在狄托死後,南共聯盟主席團的主席實行輪換制,也就是由每個共和國的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每人執政一年,循環往復。


這樣一來,南共聯盟實際上就無法避免分裂了,也無法對整個南斯拉夫進行有效的領導了。


八十年代末期,一位強有力的鐵腕人物開始崛起。他便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

米洛舍維奇依靠著強烈的民族主義主張在塞爾維亞贏得了民眾的支持,隨後,他雄心勃勃地試圖重新整合南斯拉夫,把整個國家再次聚集在一起。


1990年1月,南共聯盟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按計劃召開。米洛舍維奇試圖在這次大會上推出加強南斯拉夫總統權力的決議,從而更好地控制其他共和國。米洛舍維奇的想法遭到了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和馬其頓三個共和國的反對。這三個共和國的代表相繼推出了南共聯盟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由於斯洛維尼亞等三個共盟的缺席,大會就無法召開了。到了5月,原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主席潘切夫斯基的任期屆滿,新的主席由於沒法開大會所以也無法選舉產生。


米洛舍維奇聯合了波赫與黑山等共和國的共盟領導人開了一個會,決定召開南斯拉夫共盟民主綱領復興代表大會,並且為此設置了一個籌備委員會。


但是克羅埃西亞等共和國尋求獨立的意志已經十分堅定,他們堅決拒絕參加這個代表大會,到了1991年1月22日,南共盟民主綱領復興代表大會籌委會被迫宣布停止工作,放棄舉辦這次代表大會。


至此,南共盟正式宣布解散。


此後,南斯拉夫內戰開始爆發,各個共和國都紛紛開始尋求獨立,從1991年到1999年,一場蔓延了八年之久的殘酷戰爭,最終將南斯拉夫化為烏有。


南斯拉夫的內戰實際上已經不再是東歐國家政治轉變範疇內的事情了,筆者將在其他的文章里為大家講述南斯拉夫內戰的故事。


總之,從1989年開始的政治風波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讓整個蘇聯東歐國家集團徹底消亡,冷戰時代徹底結束,歐洲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