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中福地,山水含情—江西峽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虎瞰細嗅 發佈 2023-12-30T07:59:05.349905+00:00

峽江縣建縣始於明嘉靖五年四月,析新淦揚名、斷金、玉笥3鄉和善政、太平、上安國鄉各一部分共24都置峽江縣,屬臨江府。

1.峽江縣簡介

峽江縣,隸屬于吉安市,地處贛中腹地,吉安市北。峽江縣建縣始於明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析新淦揚名、斷金、玉笥3鄉和善政、太平、上安國鄉各一部分共24都置峽江縣,屬臨江府。因巴邱鎮玉峽兩岸群峰夾贛水,江面狹窄而得縣名。1997年7月1日縣城由巴邱鎮遷往水邊鎮。

峽江縣下轄6個鎮5個鄉,國土總面積1298.29平方公里。2021年地區GDP92.7億元,財政收入18.05億元。2020 年七普全縣戶籍人口19.03 萬,常住人口 15.00萬。

2.目標引領

目標願景:中國園林城市,康養旅遊聖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康養旅遊聖地——山水峽江(生態+文化+旅遊+產業);智慧物流基地——智慧峽江(網際網路+);精美宜居城市——品質峽江(宜居+宜業+宜游)。

城市定位:江西省健康旅遊示範區;贛中現代物流基地;山水田園精美宜居城市。

發展戰略:綠色發展——生態為底;綠色發展——生態為底;全域康養——旅遊示範;兩核引領——兩城協同。

3.區域協同

3.1區域協同城市圈


區域共榮,融入新宜吉一體化。

強化交通樞紐建設引領,提升設施產業互動。加快與新余交通建設:新余至吉安城際鐵路路經峽江;峽江至新余的道路改善提升工程;咸寧至新余經撫州廣昌至廈漳泉客運專線;

成為新宜吉大宗貨物的物流樞紐中轉地:峽江是新宜萍通過浙贛鐵路至贛江水運最近城市,抓住承接新余鋼鐵、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萍鄉「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等大宗商品水運的機遇。

提升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灌區、電力、旅遊等融合發展。

3.2贛江百里走廊

共建吉安贛江百里風光帶,凸顯峽江山水人文康養福地。

一帶:百里贛江風光帶。

四區:田園風光景觀區、碼頭航運活躍區、年代人文體驗區、濕地水上運動景觀區。

4.總體格局

4.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構建「一廊兩區多綠核」 、 「兩軸兩城兩組團」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廊兩區多綠核」的保護格局:一廊:贛江生態保護廊道;兩區:河西生態涵養區、河東生態涵養區;多核:百丈峰生態綠核、玉峽湖生態綠核、玉笥山生態綠核、五朵梅花峰生態綠核。

「兩軸兩城兩組團」的城鎮發展格局:兩軸:高鐵經濟發展驅動軸、城鎮功能拓展軸;兩城:水邊中心城區、巴邱老城區;兩組團:河西城鎮發展組團、河東城鎮發展組團。

4.2 三條控制線劃定

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做到現狀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衝突。

4.3 主體功能分區

城鎮化促進區:水邊鎮、巴邱鎮2個鄉鎮。結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控制國土開發強度,引導城鎮人口集聚。

農業特色功能區:金坪民族鄉、金江鄉2個鄉鎮。支持果業等特色農業發展,加強三產融合發展用地保障。

農業主產功能區:硯溪鎮、戈坪鄉、仁和鎮、羅田鎮、福民鄉、馬埠鎮6個鄉鎮。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重點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支持養殖、休閒農業等特色農業發展,落實耕地保護補償。

生態經濟區:桐林鄉。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嚴格控制開發規模和准入產業名錄,合理發展林業、生態休閒等生態經濟。

4.4城鎮空間格局

構建「2核+1工+7農+1特」的城鎮空間格局。

2核:綜合型城鎮。

水邊鎮:峽江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金屬加工、現代物流、服務業;

巴邱鎮:縣域副中心,現代物流、新型紙業、綠色食品、休閒旅遊、現代農業;

1工:工貿型城鎮。硯溪鎮:鐵礦開採及加工,菸葉、糧食、蒿菜等農業,鮰魚等水產養殖業。

農貿型城鎮:7農。仁和鎮:生豬、肉牛等養殖業,楠木、食用菌、山茶等林產業,蒿菜、糧食等農業;羅田鎮:糧食、菸葉、綠色蔬菜、中藥材等農業,生豬、鮰魚等養殖業;金江鄉:綠色蔬菜、糧食、菸葉、蒿菜等農業;戈坪鄉:肉牛、生豬、鮰魚等養殖業,糧食、綠色蔬菜等農業;福民鄉:中藥材、菸葉、蒿菜等農業;桐林鄉:食用菌、山茶、井崗蜜柚等林果產業,糧食、綠色蔬菜等農業;馬埠鎮:菸葉、水稻、綠色蔬菜等農業,林產加工、食品加工。

特色型城鎮:1特。金坪民族鄉:民族風情旅遊,楊梅、井崗蜜柚等林果業,水稻、綠色蔬菜、中藥材等農業。

5.生態保護

5.1生態安全格局

構建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一帶」貫城:由贛江兩岸綠化空間,是溝通城市內外的生態骨架。

「四核」碶入:由玉峽湖濕地公園、玉笥山森林公園、百丈峰、五朵梅花峰組成的生態核心。

「多廊」共依:有多條水系流入各鄉鎮形成的濱水綠廊。

生態包圍:由縣域周邊生態圈與生態帶構成,是縣城外圍的生態屏障。

5.2 自然保護地體系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力度。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峽江縣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約67.53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嚴格保護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玉笥山省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地2處,總面積約40.88平方公里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

6.鄉村振興

6.1農業發展空間

兩核:農業經濟發展核;兩軸:鄉村振興示範走廊;三區:綜合產業發展區、農旅產業發展區、現代農業發展區;多基地:產業基地。

6.2 農業產業體系

構建「1+5+N」農業產業體系。提升鄉村特色產業:深入發展優質菸葉、綠色蔬菜、特色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提高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

1個基礎產業綠色水稻

5個特色產業:特色中藥材、優質菸葉、精品果業、綠色蔬菜、特色種養。

N個傳統產業;峽江水牛、峽江楊梅、峽江米粉、峽江鮰魚、蒿菜。

6.3產業發展體系

打造以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的「1+4+N」的產業發展體系。

1個首位產業:生物醫藥大健康。

4個主導產業: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現代物流。

6.4產業發展布局

構建「兩核兩軸三區多基地」的產業發展布局。

兩核:為水邊發展核和巴邱發展核,其中水邊發展核主要包括中心城區及城南工業園,巴邱發展核包括巴邱鎮區及河西工業園。

兩軸:沿國道G105及G322的產業發展軸

三區:中部沿江綜合產業發展區、東部丘陵農旅產業發展區、西部現代農業發展區

多基:生態農業基地、城郊農業基地、礦采基地、生態林業基地、休閒旅遊基地等產業基地

7.文化旅遊保護格局

樹立文化自信理念,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保護名錄,塑造「一鎮引領、三村聯動,全域保護」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湖洲村;中國傳統村落3個:湖洲村、沂溪村、何君村;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巴邱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沂溪村、何君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0項。

7.2 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空間結構:「一帶延伸、兩心引領、六區構建、四廊串聯」康養旅遊發展格局。

一帶:依託贛江兩岸山水人文景觀,打造百里贛江風光帶;兩心引領:依託玉峽湖國家濕地公園、巴邱古鎮,形成的生態人文體驗區;玉笥山養生谷、玉笥山景區形成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核。

六區構建:依託現有資源稟賦,形成的北部運動休閒區西部鄉村旅遊觀光區、東部鄉村旅遊觀光區、山水田園休閒度假區、南部民族風情休閒體驗區、古村文化休閒遊四廊串聯形象定位山水峽江,康養福地。

8.城區空間策略

形成「北進、西拓、中優,南提升」的空間發展策略.

北進促進高鐵新區發展,帶動城市向北延伸.

西拓協同文旅物流組團,打造贛中智慧物流.

中優注重設施更新完善,提升城市宜居品質.

南提升:提升產業園區發展,控制中心城區蔓延.

8.2城市空間結構

構建「一心、兩軸、五區」中心城區空間結構。

一心:以玉華路與百花路交界區域為未來峽江中心城區的主中心;

兩軸:百花路城市發展軸及玉華路會仙路城市發展軸;五區:高鐵新區、城市綜合區、城南工業園區、文旅康養區及現代物流區。

9.基礎設施服務體系

9.1綜合運輸規劃體系

融入陽興高速、峽江至蓮花高速建設;

將G105、G322繞城升級改建為一級公路;將S434、S221提升為一級公路;推動峽江——新干——樟樹道路升級改造建設河西快速通道;推進G322瑞安至友誼關公路峽江縣贛江大橋擴建工程n 縣鄉道提升。

9.2公共服務中心

構建「一核、六心、四特、多節點」公共中心體系。

縣級中心(一核):行政中心。

組團中心(四心):高鐵商務中心、玉笥鄰里中心、城南鄰里中心、城北鄰里中心。

特色專業化中心(六特):智慧物流調度交易中心、玉笥養生中心、康養教育中心、建材城、汽車城、城南現代產業服務中心。

公共休閒節點(多節點):老年活動中心、體育服務中心、何君村傳統村落、沂溪傳統村落、錦繡湖濕地公園、百花公園、玉笥山省級森林公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