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南越王墓做「保健養生」

光明網 發佈 2023-12-30T12:44:28.048919+00:00

崔亞平文/羊城晚報記者 文 藝圖/羊城晚報記者 鍾振彬兩次報考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我叫崔亞平,在南越王博物院藏品管理部工作,負責南越王墓遺址及院內藏品的預防性保護。自從2006年進館,我工作已超過17年了。我的家鄉在陝西省咸陽市。

崔亞平

文/羊城晚報記者 文 藝

圖/羊城晚報記者 鍾振彬

兩次報考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我叫崔亞平,在南越王博物院藏品管理部工作,負責南越王墓遺址及院內藏品的預防性保護。自從2006年進館,我工作已超過17年了。

我的家鄉在陝西省咸陽市。大家都知道陝西是文物大省,地下文物資源非常豐富,我的爸爸對歷史、考古有濃厚興趣,受他的影響,我大學選擇了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我的母校西北大學是我國第一家開辦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的高校,幾十年來培養了大量文物保護技術人才,可以說占了文博行業的半壁江山都不為過。

說起來,我跟南越王墓淵源不淺。大三暑假,老師帶我們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正好看到了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的外展。這次展覽讓我見識到了跟我們陝西,還有山西、河南等完全不一樣的文物風情。印象深刻的是大量精美玉器,同時,鎏金的屏風托座和朱雀頂飾,也讓我感受到不一樣的考古學文化內涵。

本科畢業那年,我向原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現為南越王博物院)投遞了簡歷。當然,我最終還是考研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畢業時,我又一次投簡歷,最終成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一員。

預防性保護不僅僅是添置設備

關於文物保護,大家了解得最多的可能是文物修復。尤其是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後,公眾對文物修復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對於文物保護以及預防性保護,人們仍知之甚少。

對文物保存環境實施控制,從而減少外部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延長文物壽命,稱為預防性保護。如果說文物修復可以看作外科醫生為文物「動手術」,文物保護是全科醫生為文物「治病」,那預防性保護則是保健醫生防止文物「生病」。我目前就是一名「保健醫生」。

潔淨、適合、穩定的環境是我們的追求,這對文物「延年益壽」至關重要。通過布設監測系統,讓傳感器充當我們的「眼睛」,幫助我們感知文物所處的環境信息,這樣的「眼睛」既有氣象站,也有不同類別的傳感器。

院內我們採取的策略是「大環境控溫,小環境控濕」,其中濕度調控是重中之重。大環境溫度我們通過中央空調進行調控,設定的溫度是20℃,而庫房和展櫃的小環境則是進行濕度控制。

此外,南越文王墓遺址的預防性保護策略和展廳又不一樣,它要做的是防範漏水、回南天冷表面結露、濕季高濕、乾季風化作用明顯等高風險影響,以保持全年狀態的相對穩定。

今年是南越王墓發掘的四十周年。這四十年,實際上也是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不斷發展的四十年。我認為,預防性保護不僅僅是添置設備,而是以終為始以延長文物壽命為目標。文物以何種面目見到我們,我們又要將它以何種面目交給子孫後代?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文物能夠以更好的狀態長久保存,子孫後代依然能感受到我們初見它時的那份悸動。

來源: 羊城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