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出台中美海軍規模對比報告,造艦能力低,追趕中國來不及

皇家橡樹1972 發佈 2023-12-30T17:25:43.923933+00:00

近日,美國發布了中國海軍現代化報告,並與美國海軍規模進行對比,認為造船數量太少追趕中國海軍已經來不了。


近日,美國發布了中國海軍現代化報告,並與美國海軍規模進行對比,認為造船數量太少追趕中國海軍已經來不了。

「星座級」護衛艦是美國重點發展的新一代裝備,計劃通過建造它來追趕中國海軍大型主力艦的數量,理論上來說它可能會彌補艦隊與中國海軍的數量差距,但時間上來不及了。

先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吉爾迪上將希望擴大美國海軍造船能力,並強調有必要提高即將推出的「星座級」護衛艦的產量。美國海軍在項目開始時承諾購買20艘,還希望在未來10年內有第二家造船廠建造該級護衛艦,達到生產40艘以上的規模,而50艘左右被視為美國海軍的理想數量。

「獨立」和「自由」兩級瀕海戰鬥艦最初建造批次已經開始退役了,服役時間都不到20年,讓人莫名其妙的是既然不符合作戰要求就應當停止再建造,但舊艦不到年限就退役,新的仍然在建造,實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帝國海軍就這麼的扯皮?

那麼一貫高大上的美國海軍看中了護衛艦這一低檔艦種呢?就是因為軍艦的數量不夠用了,雖然說5月13日第100艘宙斯盾架艦「希格比號」服役了(上圖,伯克級第73艘,ⅡA型),但想維持全球霸權這麼點哪夠?

用接近萬噸排水量的戰艦去執行一般性的作戰任務大材小用了,軍費開支上也承受不起,並且瀕海戰鬥艦這種「繡花枕頭」怎麼能打仗?

沒有數量優勢僅憑所謂的「先進性」是對抗不了其他大國海軍的,所以只能用折中的辦法,就是建造一型比「伯克級」排水量小价格「便宜很多」,戰鬥力大大強於兩級「瀕海艦」的遠洋型護衛艦來維持艦隊的數量規模。

其實「星座級」護衛艦也不便宜,首艦要16億美元(合107億人民幣)後續的19艘降為11億美元(合73億人民幣),如果擴大到40艘將控制在9.5億美元(合64億人民幣,仍然比055大驅貴)。

雖然美國海軍押寶「星座級」,但從數量上看(艦隊規模)與中國海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據美媒報導:截至202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軍,擁有340艘艦船,而美國海軍是第二大海軍,擁有280艘艦船。

美國報告稱:預計到2025年和2030年中國海軍將擁有400艘和425艘艦船,這一差距預計將繼續擴大,其中大部分數量增長來自巡洋艦(055型)和驅逐艦等主要戰鬥艦;相比之下,美國海軍計劃到2027年建造280艘艦船,到2045年最終建造363艘艦船。

儘管美國認為它軍艦可能更先進,但質量不能代替數量和實際存在。

上個月「海軍節」北部戰區向群眾展示的我軍三型主力艦,它們目前都是我軍航母的「帶刀侍衛」,但從發展角度來說054A需要有替換型號,也就是說需要有一型排水量更大的遠洋反潛型護衛艦,也就是054B型,它的尺寸和排水量比要比接近052C型驅逐艦。尺寸和排水量的增加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料和儲備用於執行遠洋作戰任務,同時安裝新裝備和其它技術的整合,使它能夠作為中國航母打擊群的主要成員…這也可能預示中美海軍在次一級(護衛艦是三等戰艦)戰艦的建造方面出現競爭。

我軍的艦隊數量持續增長是以強大造船能力為後盾,目前有13個造船廠能承建海軍所需的戰艦,而且產能強大,大連、江南、中華–滬東、黃埔…其中一個的造船產能就超過美國所有7個海軍造船廠的總和。

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軍民融合實現海軍發展戰略,也就是在同一造船廠同時建造軍用/民用艦船。

而這種方法使我國的造船業能夠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仍然滿負荷運轉,而將民用大規模生產技術用於海軍造船,將先進的民用技術應用於軍艦,因為許多民用船舶建造技術同樣適用於軍艦的建造,比如說:民用大型船舶的板材很多規格的厚度都超過50毫米(航母飛行甲板平均厚度也在50毫米),這個厚度對於焊接來說很困難,如果能掌握這一工藝再應用於軍用將會使軍艦建造的更加結實…而軍民融合也是美國海軍害怕的事情,因為美國早已經不建造民用船舶了,這不但造成船廠利潤下降還導致缺乏大量的技師,造艦能力進一步萎縮是必然的。

5月18日執行完任務返回橫須賀基地的「尼米茲號航母」渾身的鏽跡。

坦率地說,美國海軍一直都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榜樣」,過去美國工業能力強才有了全球海軍,但是從1990年代後重工業逐步空心化,導致了海軍規模不斷下降,30多年來沒有以全新海軍形象展示給世界,我們當然不能學他們!

要牢記導師的話:「現代的軍艦不僅是現代大工業的產物,而且還是現代大工業的縮影,是一個浮在水上的工廠。」

沒有了大工業的土壤,怎麼可能會有海軍的持續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