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電動車,如何「有效」智能化?

donews 發佈 2023-12-30T18:03:25.681806+00:00

撰寫:程書書編輯:李信馬 圖源:東方IC 年初,受不了每天通勤三個小時的文先生換了新住處,新家距離公司倒是近了不少,但是又有了新問題:4號線人滿為患,經常要等至少兩趟才能擠上車。擠了兩個月,算了算路程,疲憊不堪的文先生決定買輛電動車。

撰寫:程書書

編輯:李信馬

圖源:東方IC

年初,受不了每天通勤三個小時的文先生換了新住處,新家距離公司倒是近了不少,但是又有了新問題:4號線人滿為患,經常要等至少兩趟才能擠上車。

擠了兩個月,算了算路程,疲憊不堪的文先生決定買輛電動車。

逛了五六家不同品牌的電動車營售店後,文先生發現,電動車的主「賣點」跟他印象中的不太一樣了。印象中,就是電池耐用、跑的遠,而如今,精準電量、手機app控車、智能鑰匙、智能防盜等高科技功能占據了店主們對車介紹的大部分時間。

智能化的升級,固然有激發文先生買車的欲望。只是聽了一圈下來,對選哪個品牌、哪種車型更加猶疑不定,實在是「選項」有點多。

01:「小電驢」,大市場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輪電動車生產與消費大國,兩輪電動車是我國居民短距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和生產力工具。兩輪出行產業高峰論壇曾流出過數據,中國每天發生的兩輪出行需求超過10億次。

雖然市場需求量龐大,但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兩輪電動車市場發展逐漸趨於飽和,規模趨於穩定。在2012年至2018年間,兩輪電動車的銷量一直穩定在3200萬左右。直到2019年及2020年,銷量才大幅提高。

增量一部分來自於「新國標」政策的頒布。工信部頒布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以下簡稱「新國標」)於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新規要求上路的電動車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時速在25km/h以下,電池電壓需小於或等於48V,整車質量應當小於或等於55kg,不符合該技術規範的車輛不得銷售。

在頒布《新國標》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郭永新表示:「目前電動自行車全社會保有量2億多輛,年產量3000多萬輛,對照新國標,估計有6成車輛不合標準。一部分是產品較為低端,在性能上不達標;另一部分是因為一些標準過標,成為了『超標車』。」

雖然各地的政策期限不同,但過渡期整體大致集中在2021年至2023年。這意味著,三年內,有超過1.2億輛兩輪電動車被更換掉,帶來了市場新的增長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本來趨於穩定的市場競爭格局。

此外,疫情讓外賣物流、同城配送、線上購物、共享出行等消費業態突起,也帶來了兩輪電動車的新增量。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增速沖高至29.3%,2022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約為5010萬輛,同比增長15.2%,預計2023年銷量將達到5400萬輛。

02: 智能化的「攻」與「守」

龐大的市場吸引著新玩家們涉足,只是在以傳統兩輪電動車巨頭為主的格局下,傳統三電為基礎的產品已無法實現超越和產生絕對的優勢。因此,想要異軍突起,新玩家們則不得不尋找其他的突破口。很明顯,這個被找到的突破口是智能化。

2014年,曾任華為副總裁的天才少年李一男敏銳地嗅到在兩輪電動車市場上高端化產品的相對缺失,於是成立了小牛電動(以下簡稱:小牛),推出智能鋰電概念。小牛的首款產品N1,能用APP遠程控制、配備BMS電池管理系統......創新的高科技體驗戳中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很快就收割到一批喜歡嘗鮮的年輕用戶,

隨後,小牛推出的M系列、N1系列、U系列等車型更是將智能體驗作為核心賣點,搶占用戶心智,成功的將智能「標籤」與自己捆綁。

主打智能化的還有小米生態鏈企業九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號)。這家公司創立於2012年,最早為外界熟知的是做智能平衡車。2019年12月底,才正式宣告入局電動兩輪車行業,發布了第一款智能電動車產品,實現無鑰匙感應解鎖以及將GPS防盜器放置在車的控制器中,通過軟體的方式與整車相連的防盜功能。

理念上,九號更為直接,提出聚焦用戶真實需求的「真智能」概念,把機器人的概念融入到電動車裡。在市場策略方面,則直接鎖定了高端智能化賽道,樹立起「高端電動車」形象。

2021年4月份,誕生於出行平台的哈囉電動車發布了適用於兩輪電動車的VVSMART超聯網車機系統,同時發布搭載該車機系統的智能電動車新品A80、A86、B80,高調入局兩輪電動車。「兩輪電動車的智能絕不是硬體的簡單堆砌,它的內核應該是基於一個強大的軟體作業系統來連接用戶的出行生態,擴展服務場景。」哈囉電動車事業部總經理遲星德彼時稱。

隨著打出智能牌的新進玩家們的異軍突起,攪動原有的穩定市場格局,坐不住的老牌廠商們也紛紛嘗試智能化轉型,在2021年接連發布智能新品。

2021年3月份,新日電動車與華為終端達成合作,新發布的XC3、F5等車型接入華為HiLink生態,用戶用華為手機、音箱、平板、智慧屏等可實現對電動車的智能語音控制、遠程操作設備、智能場景一鍵控制等。

當月,台鈴也發布了兩款超智版智能電動車——獅子王超智版和N9超智版,均搭載了雲動力4.0省電系統,具備「一次充電,雙倍里程」的節能優勢。此外,它們還搭載了智能語音交互系統、NFC近場通訊系統、TFT液晶投屏儀表及生態APP等應用軟體。

同一時間,雅迪也發布旗下首款AI智能電動車——冠能2.0系列。在TTFAR電機、TTFAR能量回收控制器、TTFAR石墨烯3代電池等核心部件上帶來突破性的技術革新,並搭載全場景智能音控系統,支持APP遠程控車、AI語音操控等等。

不久,愛瑪發布了A500及愛瑪智行系統,該車型主打「百公里不充電」,搭載以力矩控制為核心策略的動力、能源管理系統「引擎MAX能量聚核系統」,實現150KM+的實際騎續航里程。

智能化成為了兩輪電動車新老玩家們的角逐點,這些功能也已基本成為各家標配。究竟要買哪家產品,像文先生這樣的新消費者還真的選不定。

03:如何「有效」智能化?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智能化功能增加的還有電動車的價格,而這在一定成度上招致了部分消費者的吐槽。

據天貓2020年發布的電動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四線及以下城市女性消費者成為電動車購買的主力群體,並且保持了良好的增長速度。而她們在選購電動車時,則主要關注性價比、安全、便捷、價格等方面,其中性價比是首位。

因此,如何平衡智能化帶來的「不划算」才是智能電動車抓住用戶的關鍵。

前不久,在哈囉智能電動車戰略發布會的群訪環節上,遲星德談道這一點時表示:「我們覺得真正智能的新一代電動車還是應該把技術和用戶的痛點融合起來,用技術解決他們的一些實際問題。如果把這些做起來又做到比較合適的價格的話,才是真正創造新一代的智能電動車。」

為此,哈囉提出了普惠理念。「我們定位就是要做普惠的智能電動車。為了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利,儘量讓我們的車覆蓋更寬的價格帶。」遲星德表示:「我們既有1499的日常通勤智能電動車,也有比較高端的,面向極速需求的人群。」

在這一次的戰略發布會上,哈囉智能電動車針對不同用戶需求推出了三款全新定位的「極智」系列產品:C55Pro、D35Pro、MD35pro,均搭載哈囉電動車22年首推的自研智能平台——HI-Turing圖靈T30。據了解,T30通過軟硬體結合,實現了快充、精準續航、電池安全衛士、無感解鎖、輔助騎行……諸多智能化功能。

基於自身平台經驗,哈囉智能電動在用戶智能化需求探索以及產品智能化創新上是有著相對的優勢,而其接下里的產品是否能如遲星德希望的那樣「在新的一個時代里能夠成為消費者新的選擇,通過智能技術可以給用戶創造更多價值」則需要時間來回答。

智能化是兩輪電動車市場需求的大趨勢,對於企業來說,重要的是做出「有效」的智能化功能,而不是一味的在產品上做「雞肋」智能功能疊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