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億礦藏,中國優先採?中國對塔利班的手段,美國根本學不來

湘評中外 發佈 2023-12-30T19:59:11.191681+00:00

近日,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一篇反思報告,該報告中講述了為什麼美國在阿富汗承受了巨大的代價,最後的果實卻被中國摘走了。

近日,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一篇反思報告,該報告中講述了為什麼美國在阿富汗承受了巨大的代價,最後的果實卻被中國摘走了。對此,美國需要反思什麼?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這背後我們又能看出中美兩國何種不同呢?

這篇報告一開始,首先強調美國在阿富汗花費巨大。根據布朗大學的數據,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上花費了2.3萬億美元,在涉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行動中,有2402人死亡,20,713人受傷或致殘。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花費了208億美元,後續的重建投入超過2萬億美元,但到撤退一年多以後的今天,中國竟然成了最大的贏家。

為什麼有這種結論呢?報告的先給出的理由是,在經濟上,中國已經成為這一地區最大的投資者——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和巴基斯坦外長扎爾達里前不久在伊斯蘭瑪巴德會見了阿富汗臨時政府代理外長穆塔奇,三方經協調後同意中巴出資600億美元,聯合援助阿富汗重建,並逐步將中巴經濟走廊的經濟合作拓展到阿富汗地區。

相應的,中國將最先獲得開發阿富汗礦產資源的權利。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估計,阿富汗的礦產資源儲備價值能夠達到1萬億到3萬億美元之間,其擁有23億噸鐵礦石、3,000萬噸銅和140萬噸稀土,而且可能還擁有大量鋰礦石,這將對中國擺脫對外礦產資源依賴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儘管之前始終有人說阿富汗的基礎設施過於落後,開採任何礦產的成本都是難以估量,但中國人正在行動,今年1月份中石油已經與塔利班簽訂了一份石油開採的合同。

而在外交上,從2015年開始,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建立的中巴經濟走廊已經花費了620億美元,這條綿延上千公里的經濟合作通道不僅幫助中國減輕了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能源進口通道依賴,而且還為中國與阿富汗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拓展空間和榜樣,中國可以通過拓展中巴經濟走廊的範圍,將阿富汗囊括進來,也可以仿照中巴經濟走廊,打造中國打造阿富汗之間的合作模式。

最後在安全上,中國通過自身的外交影響,不僅一直督促阿富汗建立更加包容的政治框架,而且還利用阿富汗外長會、「莫斯科模式」磋商、中阿巴三方外長談話、上合組織對話會、中俄巴伊非正式對話等模式促進阿富汗地區和平與穩定,共同排斥域外國家對阿富汗地區局勢的干預,同時敦促阿塔對極端勢力進行打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可以說,中國方面的成功,反襯出美國在阿富汗地區的失敗。此前,美國方面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阿富汗政府內部本來就有各種各樣的分歧,只要外部壓力足夠大,阿富汗政府很容易自己亂起來,只要亂起來就會影響中國的安全與穩定,達到美國分散中國精力的目的。

但美國忘了一個問題,美國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從阿富汗撤退,緊接著美國扶植的加尼政府倒台,這意味著美國在阿富汗的政治影響力迅速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美國可以通過凍結外匯儲備的方式將壓力傳導給阿富汗,但中國推動的多邊合作框架同樣可以用合作的方式來化解阿富汗的壓力,缺乏政治影響力的美國已經無法扮演其歷史上經常充當的攪屎棍角色,所以這不可避免地導致美國和中國在這一地區力量上的此消彼長。

放眼整個全球格局,美國認為其在阿富汗的失敗讓中國成了摘桃子的人,同時其在中東的戰略收縮也同樣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所以,這個智庫提出了一個反思,美國進行戰略收縮,集中僅有的力量來全面應對烏克蘭危機和與中國的大國競爭本身是沒有錯的,但為什麼只要是美國的影響力在這一地區退潮,中國就很快會補位上去,難道中國的戰略資源就是無限的嗎?

這個智庫發出了這樣的反思,但卻沒給一個像樣的答案。客觀地講,中國的實力目前還趕不上美國,中國之所以能夠填補美國撤退後的空白主要問題不是中國的國力有多麼強大,而是中國強調合作,講究策略,中國是要花最小的價錢辦最大的事情。

孟子曾經說過:「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無論是幹什麼都強調力量,出事情了第一反應永遠是我的航母在哪裡?在美國國內蒸蒸日上的條件下,這種思維模式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往往效果不可逆,誰不服就把他打到服為止,把他打服了,他的力量被摧毀了,就只能有服從這一條路可走。

但中國不一樣,凡事講究理,出現問題以後,通過協商的方式找到雙方可以合作的點,然後雙方相向而行,找到互利共贏的路共同走下去。這種情況儘管看起來中國付出也不少,但不同點在於,一方面,中國的合作不以消滅敵對勢力為基礎,避免了這方面的實力消耗;另一方面,中國的合作基於互利共贏,有投入就有回報。而這恰恰是那些已被「贏者通吃」思維慣性所裹挾的美國決策層,很難意識到並最終踐行的地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