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號月底發射,這回要上戴眼鏡的載荷專家?又到猜人環節了

甲烷鍋爐 發佈 2023-12-31T07:40:15.011640+00:00

在這個月底,這樣一幕又要重演了,根據外媒的報導,神舟十六號將在本月30日上午發射,預計當天即可對接空間站,兩個乘組6天航天員繼續在太空會師,在軌交接。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神舟十五號乘組在太空中馬上就要滿6個月了,還記得去年11月30日他們剛剛進入「天宮」空間站,對啥都感到新鮮,而我國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的壯觀畫面,也被計入歷史。在這個月底,這樣一幕又要重演了,根據外媒的報導,神舟十六號將在本月30日上午發射,預計當天即可對接空間站,兩個乘組6天航天員繼續在太空會師,在軌交接。隨後,神舟十五號乘組預計會在6月5日前後撤離空間站,返回地面。

而每次神舟飛船發射之前,大家最為感興趣的,就是猜乘組裡都有誰,現在又到了猜人環節。很早之前,就聽說神舟十六號會上第三批航天員,我國航天員大隊第三批航天員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其中航天駕駛員7人、航天飛行工程師7人、載荷專家4人,這回肯定有1到2人要上去,但到底會是誰呢?

很多人判斷,神舟十六號這回要上一名載荷專家,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我國空間站已經由在軌建設階段轉入常態化運營階段,各種在軌科學試驗任務才是它的工作重點,而出身科學家的載荷專家,顯然要比出身飛行員的航天駕駛員更適合這類任務。當然,也比航天飛行工程師適合。

其次,按照我國載人航天「兩老帶一新」的原則,前兩批航天員肯定要繼續上,他們可以做航天駕駛員,也可以做航天飛行工程師,但唯獨載荷專家這個職位,還是科學家來擔任更合適,特別是如果碰到太空中的試驗剛好是自己專業領域的,那再合適不過了。

另外,未來我國空間站如果真的要進外國航天員,那麼是載荷專家的概率最大,比如此前傳言的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員Tricia Larose博士,她的實驗項目「腫瘤與太空」就入選了我國空間站對外合作的「17國9個項目」。當然,目前第一批9個項目大概率還是由中國航天員和載荷專家來完成,後續其他的合作項目,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而「兩老帶一新」的「兩老」,排除已經執行和正在執行空間站進駐任務的12名航天員,那麼只剩下楊利偉、劉旺、張曉光和景海鵬4人了。其中呼聲最高的是景海鵬,他曾經執行神舟七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一號三次任務,經驗可謂是非常豐富,劉旺和張曉光則各執行過一次任務。

最後,咱們來聊聊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區別。其實在國際上一般是分為四類的,分別是航天駕駛員、任務專家、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比大家通常理解的多了一個任務專家。

其中航天駕駛員和美俄一樣,在陸海空三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他們主要負責太空飛行器操縱與控制,同時一般也是指令長。而任務專家也是專業航天員,主要負責太空飛行器的維護和載荷管理,以及走出載人太空飛行器進行「艙外活動」。當然,由於我國和俄羅斯的飛船每次只能搭載3人,因此任務專家和航天飛行工程師一般是由一人兼任的。

而航天飛行工程師則主要在從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他們主要主要負責確保太空飛行器的正常運行,對太空飛行器各系統設備進行必要的維修、檢查及執行出艙活動等。載荷專家則在從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大部分是非職業航天員,他們主要從事某項科學研究和實驗工作,只負責有效載荷的管理和操作。

再提一嘴,這次可能上神舟十六號載荷專家的名字,很多人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位戴眼鏡的教授,但實際上,從他的履歷來看,如果真要上去的話,更適合做航天飛行工程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