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古代教育史首篇:淨州學霸家族馬氏汪古

草原神山 發佈 2023-12-31T07:59:46.238302+00:00

在烏盟後山地區,相對來說,四子王旗的文化教育比較發達,起碼比我老家達茂旗強,這或許也和歷史有關。今天我們就首先聊一聊淨州學霸家族馬氏汪古。

在烏盟後山地區,相對來說,四子王旗的文化教育比較發達,起碼比我老家達茂旗強,這或許也和歷史有關。今天我們就首先聊一聊淨州學霸家族馬氏汪古。

淨州路故城,位於四子王旗吉生太鎮城卜子村,史書中有時也寫作「靜州」或「靖州」,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設置,下轄一縣,即天山縣,州縣衙門同處一城,元代時改為「路」,因此稱淨州路。

根據史書記載和眾多的出土文物,淨州路在金末元初的時期,是一座有幾千戶居民的十分繁華的貿易城市,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一些很有影響的文士,例如令耶律楚材十分敬佩的耶律子春、馬氏汪古的代表人物馬祖常等。

耶律子春的作品不見留存,就說說馬祖常吧。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元代著名文學家,出生於光州(河南潢川)。著有《石田先生文集》。

實際上,馬祖常的祖籍就在四子王旗的城卜子,也就是淨州路天山縣。他在《飲酒》這首詩中寫道「昔我七世上,養馬臨洮西。六世徙天山,日日聞鼓鼙(日日聞鼓鼙,可見當時淨州一帶戰事頻繁)」。另他給曾祖父月合乃作的《故禮部尚書馬公神道碑》中寫道:「公月忽乃,世本屬雍古(汪古)部族,居靜州之天山,……曾祖諱帖穆爾越哥,祖諱把造馬野禮屬,皆以財雄邊,父諱錫禮吉思……」

綜合上述及馬氏族譜,馬祖常先祖是居住在新疆一帶,他的七世祖和祿采恩在遼道宗咸雍年間(10651074)遷居到臨洮狄道(今甘肅臨洮),六世祖帖穆爾越哥在遼國當過馬步軍指揮使,五世祖把造馬野禮屬曾被金兵俘虜至遼東,獲釋後,就居住在淨州天山縣;高祖習禮吉斯當過金國的鳳翔兵馬判官,殉職後,其後代即取其官名中的馬字作為姓氏。曾祖月合乃曾任元朝的禮部尚書。

俗話說,「詩酒相傳」,學霸的產生,首先重要的一點是有一個好的家風環境,就好比我們現在,就普通老百姓來說,教師家庭的子女更容易成才。

馬祖常的曾祖月合乃,字正卿,精通漢文典籍,雖然是一個汪古人,「而學問文獻過於鄒魯之士」(馬祖常《故禮部尚書馬公神道碑》)。月合乃在淨州天山期間,建議朝廷開設榷場,用鐵鑄農器換粟,以鎮服南方;元憲宗蒙哥命他輔助卜只兒「斷事」,「政事修舉」。忽必烈攻宋時,他負責後勤保障,所過州郡,「商農安業,軍政修舉,功居多。」因功官至禮部尚書,去世後追贈梁郡侯,諡號「忠懿」。

馬祖常的父親馬潤,也擅長詩文,曾著有詩集《樵隱集》(現已失傳);他的堂叔馬世德也很有詩名,其所作《靈隱寺》二絕並流傳至今。

馬氏汪古為官清廉,家教嚴格。淨州路古城曾出土刻有「爾食爾祿,民脂民膏」的為官「戒石銘」就真實反映了這一點。

馬祖常雖出身於世代官宦人家,數代「皆以財雄邊」(好幾輩都在邊境地區是數一數二的富豪),但家族並不寵溺他,反而對他近乎苛刻地「窮養」。馬祖常在給他母親寫的墓志銘《故先妣梁郡夫人楊氏墓志銘》中寫道:我們兄弟在幼年時,母親晝夜紡織、刺繡,貼補家用(「祖常兄弟方求哺未知事,夫人始則賣妝具、簪環、衣袂,繼則晝夜紡績、刺繡,給養不匱。」)。另外在他著的《石田山房記》中記載:馬祖常少年時經常在田野中勞作,自己養活自己,每天只能吃粥,而且種田耕地時,連個居住的地方也沒有;鄉親們見這樣,於是就給他在田野里修葺了一間房舍,有時候把馬祖常叫回自己家招待(「祖常少賤而服田於野,以給懷食。鄉之人念其子之能勞,而將去也,乃為之卜里中地,亟其葺屋而俾就家。」)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的陶冶下,馬祖常「七歲時就愛學習,有點錢就買書」。延佑初年(1314年),元朝剛開始實行科舉制度,35虛歲的馬祖常一鳴驚人,鄉試、會試都是第一名,殿試第二名,按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分別獲得縣、市狀元,全國統考第二名,妥妥的學霸一個。

馬祖常歷任應奉翰林文字(皇帝秘書)、監察御史、翰林直學士(負責起草詔書等工作,從四品)、禮部尚書、御史中丞、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副總參謀長)等官職。

金元之際,發生在四子王旗大草原的教育故事,時至今日,對我們仍有很大的啟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