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血戰,中國軍隊參戰29萬傷亡5萬,日軍傷亡狀況如何?

趣知史館 發佈 2023-12-31T21:40:45.376938+00:00

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台兒莊也許是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地名。但是,穿越歲月的煙雲,回到85年前,這個處於蘇魯交界地帶的山東小鎮,卻成為全世界各地知名媒體所關注的焦點。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台兒莊也許是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地名。

但是,穿越歲月的煙雲,回到85年前,這個處於蘇魯交界地帶的山東小鎮,卻成為全世界各地知名媒體所關注的焦點。

1938年4 月9日這一天,中國軍隊在台兒莊重挫日軍兩個師團,打破了侵略軍在華夏大地所向無敵的所謂「神話」。

那麼當年的台兒莊到底發生了一場什麼樣的戰鬥?

又是什麼樣的強敵讓中國軍隊付出傷亡5萬兵員的代價,艱難地贏得勝利?作為敵方的日軍傷亡情況又如何呢?

來勢洶洶 日寇鐵蹄踐踏家園

1937年7月7日,日軍蓄意挑起盧溝橋事變,揭開了日本侵略者進軍華北的帷幕。

在挑起事端後,日本迅速向華北增兵,並瘋狂搶占軍事要地。

關東軍第2、第15旅團及大泉和堤支隊分赴北平、天津和張北縣,又從國內調遣第5、第6和第10師團進入華北地帶。

隨後還陸續增兵,至8月底,日軍已經在我國華北屯兵30餘萬。

至此,日本全面占領中國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為了奪取北平北面的察哈爾、綏遠兩省,並控制平綏鐵路,進而切斷中國與蘇聯的聯繫。

8月8日日寇集結重兵,對駐防在居庸關南面的南口的我國軍隊發起了「亞洲最大的山嶽之戰」,理所當然地遭到我軍頑強抵抗。

經過18天的慘烈激戰,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日軍還是於8月26日占領了南口。

與此同時,日軍還調集海陸空軍種13萬兵力投入上海的「8.13」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攻取上海後,便逆長江而上,長驅直入,連克蘇州、鎮江等主要城市。

最終於12月攻取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南京城裡腥風血雨,大街小巷陰風怒號;30餘萬同胞喪命於日寇鐵蹄之下,民族的生死存亡拷問著四萬萬中國軍民。

偏偏這時,日寇狂妄地放話數月之內滅亡中國。死亡或者失去家園成為了塞滿中國民眾心頭的實實在在的生存恐懼。

華北告急,上海告急,南京告急,華夏告急!

於是,恐慌情緒籠罩著中華大地、悲觀論調充斥於言談報章。

日本鬼子卻依然在磨刀霍霍,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布局貫穿中國北部和南方戰場,調集重兵在江淮與魯南之間擺下決戰態勢。

好大喜功的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以「追剿眼前之敵」為由,通過華北方面軍向日本大本營申請增加兵力。

獲批後,日軍立即投入「消滅運河以北中國軍隊」的部署,在魯南、蘇北一帶陳兵五六萬,在華北方面軍的指揮下,分頭向台兒莊方向進逼。

坂垣第5師團沿著膠濟鐵路逼近臨沂城,磯谷率第10師團順著津浦鐵路南下直抵台兒莊。

他們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向南拓展江淮通道,讓日本軍隊能夠南北呼應,進而占領整個中國。

此時此刻,英勇無畏的中國軍人挺身而出,他們要挽狂瀾於既倒。

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調遣多支部隊總計29萬餘兵力,精心做出口袋般布局,意欲聚殲來犯之敵。

就在魯南與蘇北交錯地帶,部署著中日雙方幾十萬重兵。

日軍帶著它此前少有敗績的狂妄與驕傲,輕敵深入,旁若無人,無所顧忌。

我國軍人則帶著強烈的復仇怒火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決心,還有為正義而戰光榮,個個摩拳擦掌必欲踴躍痛擊敵人。

如果單單從兵力數量來看,我軍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

但是,若從武器裝備考慮,日寇的武器比我們先進的多。所以說這是一場非常艱苦的生死對決。

敵我雙方在即將到來的決戰中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最終結果鹿死誰手?都還有著頗多的懸念。

不辱使命 熱血男兒血戰台兒莊

台兒莊戰役是先從外圍開始的。

1938年2月下旬,日軍第5師團從濰縣南下,接連攻取沂水、莒縣和日照形成陳兵臨沂城下的態勢。

我軍由龐炳勛率部在臨沂設防,抵禦日軍第5師團的正面攻勢。

龐炳勛部幾乎在孤軍作戰幾個晝夜後,陷於精疲力竭地苦苦支撐的境地。

就在即將潰敗之時,張自忠將軍率領的第59軍從淮河流域日夜兼程,猶如神兵天降,從日軍背側向第5師團發起了猛攻。

大大激發了我軍臨沂守兵的鬥志,也從正面發起對敵攻勢,使日軍第5師團腹背受敵,處處被動挨打。

這樣的局面大大出乎日軍的意料之外,在損兵折將仍然無法扭轉戰局的情況下,只好卸甲丟盔,倉皇逃脫,退回莒縣據點。

台兒莊戰役的第一回合,就以神勇的中國軍人取勝而告終;首戰告捷,大大提振了前線將士的士氣,凝聚了全體參戰人員軍心。

更為重要的是,臨沂守衛戰的勝利,截斷了日軍借津浦鐵路南下的便捷,大大削弱了日軍機械化行動的能力。

為後來李宗仁在台兒莊圍殲孤軍深入的磯谷師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另一路日軍就是磯谷率領的第10師團,它一路驕橫跋扈,以不可一世的氣勢迅速於3月14日推進到藤縣。

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我軍陣地狂轟濫炸,導致我軍傷亡慘重。

苦戰3天,付出了守城部隊陣亡官兵近千人,第41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以身殉國的巨大代價。

最終因援軍相距遙遠,未能有效馳援致使藤縣失守。

遭遇頑強抵抗的日軍傷亡也不小,雖然占領了藤縣,也造成了2000多人的死傷。

奪取藤縣後的磯谷師團緊接著又攻占了臨城(現已更名為薛城),然後再次兵分兩路。

一支沿津浦線南下直指徐州,遭到我軍拼死抵抗,攻城未果;另一支就近進攻棗莊和嶧縣城,目標是合圍台兒莊。

3月20日,在藤縣嘗到甜頭的磯谷師團故伎重演,又以飛機大炮與步兵齊頭並進戰術,集中4萬餘兵力,與台兒莊守軍交火,相持幾天無大的進展。

3月24日,日軍出動2000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台兒莊大舉進攻,與守城部隊激戰三天三夜,致使北門守軍第186團1營幾乎全軍覆沒,日軍才得以攻入城內。

此後日軍在得到援兵相助後,再三在城內發起強勢進攻,占據了台兒莊約三分之二的城池,卻始終拿不下南關一帶。

原來,這裡是奉李宗仁命令必須堅守的一支部隊,他們的目的就是把日軍死死拖住在台兒莊內,以便我軍從城外實施對日軍的反包圍。

31日,我軍第52軍和第75軍成功實施了對敵坂垣支隊的打援,激戰數日打退了日本援軍。

台兒莊內的磯谷師團眼見援軍無望,困獸猶鬥,決定以死相拼,國軍雖數倍於敵軍兵力,卻因裝備落後致使戰鬥呈現膠著狀態。

4月3日,我軍終於等來了大反攻的命令,台兒莊城外,中國空軍對日軍陣地傾瀉足夠的炸彈,緊接著步兵又發起了猛烈衝鋒。

城外敵軍死傷無數,完全失去了還擊能力;除去少數潰逃者外,悉數就擒,並繳獲日式裝備不計其數。

城內守軍則立即轉守為攻,奮起與城內日軍展開激烈巷戰,一時間台兒莊城內是槍林彈雨、呼天搶地,殺聲震天。

由於城內日軍根本無處可逃,最後落得個死的死、降的降的悲慘結局。

耗時月余、敵我雙方經過殊死搏鬥的台兒莊戰役,以國軍傷亡5萬多人的代價,斃傷日軍兩萬餘人,中國軍隊守住陣地而宣告結束。

縱觀台兒莊戰役全局,我軍雖有數量優勢,但在武器裝備上大大落後於日軍,而要在裝備劣勢的情況下取得戰役的勝利,一線軍人需要何等的勇猛與頑強?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將帥需要何等的魄力與智慧?我們不妨回顧幾個經典片段窺其見一斑。

抗戰首捷 英雄壯舉百世永流芳
作為國共再次合作,全面抗日後,我國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首個巨大勝利。

台兒莊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對於後來抗日戰爭進程的積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毫無疑問它會永載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鬥史冊。

而在這場偉大的戰役中,中國軍人表現出的無畏和奉獻,演繹出多少感人畫面,值得人們永久地懷念。

我們先來看看本次戰役中以身殉國,軍階最高的王銘章師長的動人壯舉。

在藤縣阻擊戰中,面對敵人數十架飛機和30餘門大炮的地毯式轟炸。

王銘章師長沒有絲毫的畏懼,拖著腹部和軀幹多處中彈的傷殘,處於最前線的位置督戰死守,最終在敵人的炮火中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場的藤縣縣長周同深受感動,得知王師長的死訊後,縱身躍入敵陣廝殺,同時為國殉難。

台兒莊戰場上的國軍186團團長王震,在所率1營的戰士幾乎全部犧牲,陣地嚴重缺員時,不顧一切地親自端起機槍向著敵人狂掃。

台兒莊戰火初燃時,日軍在莊北五里劉家湖村的炮兵陣地,遭到國軍91旅183團3營營長率領的士兵舉大刀、攜手雷毫無章法地直接殺入。

砍得敵人猝不及防,毫無招架之力,乖乖丟下大炮,抱頭鼠竄地倉皇逃命;成為當時「活張飛大鬧劉家湖」的一段佳話。

而更加廣為傳頌的還是保衛台兒莊的國軍敢死隊。

在兇殘的日軍借著猛烈的炮火破城後,為了迅速奪回陣地,負責守城的31師師長池峰城立即組織敢死隊,得到戰士們的積極回應。

他們踴躍報名;深受感動的池師長立即宣布:「為嘉獎各位的勇敢和無畏,本人決定每位敢死隊員賞30塊大洋。」

立即引來已經報名的敢死隊員的異議:「這一出擊都不知道能否回來,還要銀元做什麼?

我們打仗不是為了發家致富,而是為了趕走日本鬼子,為了我們的子孫不受日本人欺負,為了爭取全民族的解放。」

就是這麼些毫無私心的可愛的戰士,身上捆著手榴彈,手持大刀,在夜色沉沉中衝進敵人中間一陣猛殺。

一時間殺得敵人血肉橫飛、鬼哭狼嚎。

他們中有人受傷了,爬起來繼續廝殺;有的鬥不過群敵,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引爆身上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最終,陣地是奪回來了,原本57人的敢死隊卻只剩下11人,如此悲壯的場景,令人唏噓、令人心碎,更加令人肅然起敬!

另外,在台兒莊外圍戰場的臨沂保衛戰中,兩位高級軍事指揮張自忠和龐炳勛之間摒棄個人恩怨,默契配合,共同對敵所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也是台兒莊戰役所演繹出來的一段美談。

張、龐二人原本都是西北軍的同僚,在過去的交往中產生了些許嫌隙。

當時李宗仁派遣龐炳勛率第40軍在臨沂設防,只為誘敵;在遭遇日軍第5師團的正面攻擊後迅速陷入困境。

而遠在淮河流域的第59軍軍長張自忠接到馳援臨沂的命令後,火速行動,僅僅用了一天一夜的急行軍,走完了本該3天的行程,提前趕到臨沂外圍,殺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

得到增援的龐炳勛部也迅速轉守為攻,前後夾攻把坂垣的第5師團打的滿地找牙,灰溜溜地逃回了莒縣。

兩位將軍在戰場上表現出的高風亮節,高度體現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民族精神。

而正是這樣的民族精神支撐著我們完成了漫長十四年的抗日壯舉。

結語

一年一度清明節,致敬先烈不忘本。我國經歷了數十年的改革開放。

無論是經濟建設、國防力量還是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改善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全球第二的經濟體量雄踞世界東方。

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建基於無數像台兒莊戰役中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換來了致力於國家建設的和平國際環境。

因此,我們必須銘記長眠於華夏大地的英烈們的豐功偉績,踏著英雄的足跡,接過他們手中的未竟事業,去實現他們振興中華民族的遺願。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今天的我們如何為中國特色現代化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怎樣擔負起自己在民族復興進程中的那份使命?戰爭年代中國軍人表現出的勇氣和無畏,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作者:雲上客官
  • 編輯:C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