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開始:長虹自研RISC-V架構MCU,明年裝機1000萬

胡科娣 發佈 2024-01-01T01:37:17.034917+00:00

近年來,以華為事件為開端的半導體國產替代風潮逐漸興起。在這場國家層面的直接或間接支持下,各家企業紛紛加大自主研發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長虹作為國內知名家電廠商,近日宣布其自研RISC-V架構MCU已完成研發,並計劃明年裝機1000萬台。

近年來,以華為事件為開端的半導體國產替代風潮逐漸興起。在這場國家層面的直接或間接支持下,各家企業紛紛加大自主研發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長虹作為國內知名家電廠商,近日宣布其自研RISC-V架構MCU已完成研發,並計劃明年裝機1000萬台。

一、 國產替代風潮興起

自美國政府2018年開始對中國科技企業展開制裁以來,中國科技界開始逐漸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國內半導體產業開始逐步崛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和資本。據統計,截至2023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人民幣。這也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半導體產業將是中國最為重要的戰略領域之一。

隨著國產替代意識增強,各家企業也紛紛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取得了許多成果。例如,中興通訊已經成功實現了自主晶片生產,海思也在手機晶片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從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等成熟的半導體企業到創業公司,各家企業都在加強半導體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而長虹則是最新的一位加入自主研發行列的企業。

二、 長虹自主研發RISC-V架構MCU

最近,長虹發布了一款基於RISC-V架構的MCU,這是中國第一款採用RISC-V架構的MCU。相比於目前市面上主流的ARM架構,RISC-V架構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優越的安全性能,在國家層面也受到了高度關注。

該MCU內部嵌入了256KB的快閃記憶體和32KB的RAM,功耗低、體積小、運算速度快,並且支持多種接口進行通訊,適合於各類嵌入式設備的應用場景。據悉,該MCU主要應用於家電、智能終端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長虹在這項自主研發中充分利用了國內外開源平台及技術,大量使用了開源軟硬體,通過開放共享,大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三、 長虹計劃明年裝機1000萬

長虹的RISC-V架構MCU已經完成研發,並準備投入生產。據悉,該產品將於2024年下半年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此外,長虹還計劃在明年全面推廣該產品,預計明年將會裝機1000萬元件。

長虹在自主研發半導體方面的嘗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相比於其他公司,長虹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不是很明顯,但其在家電領域的優勢卻是非常突出的。長虹一直致力於家電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在售後服務方面也表現優異,是國內家電業界的知名品牌之一。

據悉,這款RISC-V架構的MCU採用了全新的核心設計,具有超低功耗、高安全性和強大計算能力等優點。目前,該晶片已經通過了多次測試和驗證,表現良好,符合市場需求。

長虹集團晶片事業部總經理李志明表示,長虹自主研發的RISC-V架構MCU晶片,可以廣泛應用於物聯網、智能家居、嵌入式系統等領域。此外,該系列產品還支持多種通信協議和接口,可以與其他設備進行快速連接和數據傳輸。

據悉,長虹集團計劃在2024年開始批量生產這款RISC-V架構的MCU晶片,並且預計明年將生產1000萬個晶片,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長虹集團還表示,他們將繼續加大對RISC-V架構的研究和投入,為中國晶片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於此次成功研發的RISC-V架構MCU晶片,業內專家表示,這是中國晶片產業自主創新的重要里程碑,意味著中國晶片企業開始在國際市場上發揮更大的競爭力。同時,這也是國產替代計劃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為國內晶片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晶片產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在國產替代上的投入和努力。除長虹集團外,華為、中興等企業也在積極推動晶片自研和自主創新,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在國產替代方面受到廣泛關注。

但同時,國產替代計劃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尤其是在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缺失方面,中國晶片產業仍然存在較大短板。因此,如何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成為中國晶片產業下一步發展的迫切任務。

總體而言,長虹集團成功自主研發RISC-V架構MCU晶片,為中國晶片產業的自主創新和國產替代計劃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動力。隨著中國企業在晶片設計領域的不斷突破和發展,相信未來中國晶片將會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大話語權,並成為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力量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