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長虹隕落,被美國惡意拖欠44億,今靠賣總部大樓「續命」

桃李春風益點財 發佈 2024-01-01T13:28:07.847951+00:00

曾幾何時,「冰箱、彩電、洗衣機」,還是人們結婚必備的三大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娛樂方式由單調走向多元化,首先進入公眾視野的是彩電。在那個時候,擁有一台彩電可以說是富有的象徵。

曾幾何時,「冰箱、彩電、洗衣機」,還是人們結婚必備的三大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娛樂方式由單調走向多元化,首先進入公眾視野的是彩電。在那個時候,擁有一台彩電可以說是富有的象徵。在整個行業尚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市場需求不大的情況下,長虹品牌高瞻遠矚地抓住機遇,開始了中國家電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降價銷售。

可以說,長虹電視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讓昂貴的彩電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從那時起,人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趣的節目。「天上長虹,人間彩虹」的口號一時間家喻戶曉,成為了長虹電視台的代言人。

說起長虹,很多80後和90後的一代人都並不陌生,在長虹大火的時候,幾乎陪伴著這幾代人的成長;而長虹也曾是電視領域的霸主,在國內連續20年蟬聯國產電視銷量的榜首位置,很少有品牌能夠撼動長虹的地位,當初在很多人的家裡都有一個長虹電視機,因為質量好,就算是使用10年也不會壞!

長虹企業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末,總部設在四川,主要生產的是家電。由於家電品類市場正處於上升階段,國內其他企業少有涉足,在不久之後,「長虹」企業幾乎就一枝獨秀,成為了家電行業中的佼佼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虹」被稱為「彩電大王」。

1989年,長虹因為倉庫貨物擠壓,率先開始打「價格戰」,「價格戰」即降低商品價格來增加商品銷量。在其他家電企業沒有反應過來時,長虹已經將積壓在倉庫的貨物售賣給消費者,迅速占領了彩電市場,打其他家電企業一個措手不及。

事實上也促使我國加快了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的升級和轉型,長虹也成為了當時彩電領域的銷售冠軍。到了1992年,其市值就高達580億之多。

在此之後,1996年,面對國外進口品牌的威脅,長虹再次打算運用價格戰突出重圍,同樣的技術和同樣的產品質量,長虹彩電的價格比國外進口的品牌低了整整百分之十八。其他品牌見此情況,也紛紛跟著降價銷售,最終成功用價格打敗了國外進口品牌。正是因為此次「血拼」,讓國產品牌在和國外進口品牌的競爭中占據了主動優勢,也同時展現了長虹品牌的影響力。

兩次價格戰之後,長虹的銷量只增不減,1996年創造了440萬台彩電的銷量,這簡直是個破天荒的紀錄。1997年長虹創造了660萬台的銷量。而TCL只銷了134萬台,康佳不超過200萬台。

據悉,長虹電視在上市之後,成為了風靡一時的國產家電巨頭,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長虹的廣告。長虹發展到最鼎盛時期的時候,認為自己已經具備壟斷國內家電市場的能力,於是與國內8大彩管廠簽訂了差不多壟斷的供貨協議。可是市場並沒有如長虹所預料的那樣出現空缺,相反彩電市場已經趨近飽和,由於判斷失誤長虹生產的彩電大量滯銷,賣不出去,庫存高達67億。

在2001年,長虹開始了公司的外貿戰略,美國作為他們主要銷售地被重點劃出進行調查。而經過調查後,APEX公司成為長虹在美國的合作夥伴。

雙方談妥的合作方式是以賒銷作為主要資金結算方式。最後一切談好,長虹設想開展一系列充滿遠景的外貿事業。可是一切卻並非長虹想像的那麼簡單,從供應商品開始,APEX的欠款就開始不斷增加,一開始是18個億而後不斷疊加,一直拖到了最終的44億。拖欠的貨款,完全打亂了長虹的資金鍊,導致集團資金流通出現了問題,難以支撐企業的正常經營。

但是長虹的虧損之路並沒有在這裡結束。2006年,長虹董事長趙勇宣布,確定等離子屏為長虹的投資方向,為了生產等離子面板,後來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投資近17億元。然而,市場最終選擇了液晶顯示器,虹歐年年虧損,長虹已經在等離子體項目上投資了40多億,而這些全都「打水漂」了。

為彌補損失、償還債務,長虹做出的舉動令所有人大吃一驚,它賣出了自己的辦公樓——長虹大廈,當時,面值1億的長虹大廈以8000萬的低價出售。

原本是家電龍頭的長虹,曾與海爾齊名。然而,長虹的市值只超過了100億,海爾的市值卻超過了1000億,長虹曾經的「彩電大王」淪落到如此地步,應該總結教訓,從自身找原因。無論企業規模有多大,優勢有多明顯,都要時刻關注產品本身,否則很快就會被後起之秀超越,甚至被市場淘汰。

如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未來我國彩電市場的出路和發展來自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把握、對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創造創新能力的增強的提高發展,這對國內類似長虹一般的企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企業應該做到防患於未然,根據時宜,生產需求需要性產品。

本文轉載自科技頭版V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