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初 | 支援新四軍鞏固擴大淮海抗日根據地(上)

依依然拜讀歷史 發佈 2024-01-02T02:50:00.987863+00:00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百團大戰勝利結束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深為我軍之強大所震驚。遂調集大部兵力,回師華北,重點掃蕩。

作者梁興初

支援新四軍鞏固擴大淮海抗日根據地(上)


一、挺進蘇北、南下支援新四軍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百團大戰勝利結束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深為我軍之強大所震驚。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要實行「更大規模的報復作戰。」遂調集大部兵力,回師華北,重點掃蕩。並推行其野蠻的「三光政策」,使根據地人民群眾遭受殘酷浩劫。而對一貫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國民黨則採取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以軍事打擊為輔,以誘降為主的策略。


國民黨見有機可乘,便在全國範圍內發動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大造反共輿論,借端製造摩擦,妄圖消滅新四軍,逼迫八路軍撤至黃河以北。在敵後,國民黨軍隊按照蔣介石的密令,高唱曲線救國,紛紛投降日寇,積極配合日寇向我根據地的進攻。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國民黨反動將領湯恩伯、李品仙就是根據蔣介石的命令率領十五萬兵力,向我皖東、皖東北的新四軍發動了進攻。


黨中央、毛主席針對當時的形勢,確定了「團結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總方針,在軍事上則採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政策。為了粉碎日寇的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鞏固和擴大我抗日根據地,並命令二萬八路軍(包括教導五旅五千人在內)南下支援新四軍。

教5旅旅長、開國中將梁興初(圖片來自網絡)


我教導五旅接到命令後,即將防務移交給教二旅四團和六團,並於一九四O年十二月廿二日,由魯南郯馬地區之南北高莊、胡集一帶出發,向南挺進。當時,支援新四軍的目的很明確,部隊士氣非常高漲,雄赳赳,氣昂昂,一天走一百多里路,腳上打著血泡,還是搶著背雙槍。


日寇為了阻擋我們南進,對隴海鐵路封鎖嚴密,沿路兩側挖有封鎖溝,布有稠密的碉堡,夜間還有小分隊不斷巡邏。為了保障部隊順利通過,派出了得力幹部穿上便衣去偵察敵人的活動規律,並選擇通過的道路。與此同時,在部隊中進行了思想動員,和夜間通過封鎖溝及遇敵處置方案的訓練。


部隊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分兩路通過了隴海鐵路。旅直率十三團從李園子(新安鎮東北約二十里)順利通過,經高流、陰平、廟頭鎮,於二十五日進到蘇北陽東南之錢家集、龍莊集結。十四團由馬家窪子通過。由於道路泥濘難走和過河耽誤了時間,當一、二營及團直大部通過鐵路後,天已大亮被敵發覺。正在橫越鐵路的一營一部和衛生隊聽到槍聲便又跑回鐵路北。敵人立即調集500餘人帶九二炮三門分兩路向三營襲擊,因該營多系新兵,未經戰鬥鍛煉,與敵接觸後逃散200餘人,戰鬥中斃傷敵五十餘人。黃昏後,三營繞過封鎖溝,通過鐵路與十四團團直和一、二營匯合,而後,經馬家場、齊莊、周坪,於二十六日進至錢家集與旅會合。


一九四一年一月七日,國民黨反動派在皖南發動了茂林事件,大舉向新四軍軍部進攻,並無恥宣布撤銷新四軍番號。我黨中央、毛主席除向國民黨提出強烈抗議外,中央軍委於一月二十日發布命令,任命新四軍第一支隊長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負責整編部隊,將全軍擴編為七個師、一個獨立旅,堅持抗日,防止頑日派的襲擊,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此情況下,我教導五旅奉命改為新四軍獨立旅,原十三團改為第一團,轄三個營;十四團改為第二團,轄一、二營。原三營過隴海路後即編入一、二營。改編後,擔任新四軍總預備隊。


一九四一年二月初,奉命南渡運河到淮陰、寶應地區的梁岔、順河集、高良澗一帶集結待命,並利用靠近洪澤湖畔的方便條件,進行了通過獨木橋、划船、跳水溝等訓練,大大提高了部隊在水網地帶作戰的能力。在這裡過了春節。旅黨委即派劉興元主任專程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盱眙縣的趙莊去報到請示任務,並送去了一些文件。江北指揮部負責人是張雲逸、鄧子恢、鄭位三、羅炳輝、張勁夫同志。他們還專門為歡迎八路軍南下開了一個歡迎大會。主要是聲討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的罪惡。

獨立旅政治部主任開國中將劉興元(圖片來自網絡)


在一九四一年三、四月間我旅又回到了淮海地區。同南進支隊(張愛萍負責)共同堅持鞏固和發展淮海地區根據地的鬥爭。以後,又是新四軍十旅與南進支隊(當時,改為九旅)調換了建制單位。以後,就是這兩個旅(新四軍獨立旅和十旅)在淮海地區黨委領導下共同堅持了淮海區的鬥爭,保衛了山東與江蘇、皖東北這個戰略聯繫和通道的廣大地區,(當時十旅旅長是劉震,政委是吳信泉。)


我們獨立旅在淮海地區的任務就是在新四軍陳毅軍長和劉少奇政委領導下完成的。回到淮海地區時,又直接在黃克誠師長兼政委領導指揮下做了一些鞏固和發展淮海地區抗日根據地的工作。


二、堅持戰鬥,鞏固和發展淮海抗日根據地


淮海根據地東臨黃海,西抵運河,北靠隴海路,南至鹽河,位於江蘇北部,毗鄰魯南、濱海根據地,是聯繫華中、山東的樞紐,是堅持華中抗戰,鞏固華北根據地的戰略要衝地區,與蘇皖地區、鹽阜地區唇齒相依,相互支援,彼此呼應。它的面積約為9028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萬人,鹽、魚業、農產品極為豐富,是我軍物資兵員補給地之一。

淮海區大致方位


所以,敵偽對此地區極為重視。在全區設據點五十餘處,常駐兵力六千人以上。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於黃橋慘敗後,退至射陽河西岸的風谷村、沙溝、陶家林等地區,糾集散兵,組織特務武裝,收買潛伏在根據地的土匪、青紅幫、小刀會等封建會道門勾結敵偽,破壞我根據地建設,襲擊我後方機關和地方工作人員,燒殺搶掠,民不聊生,社會秩序很亂。


我獨立旅進至淮海地區的任務是:一方面積極分散剿匪,組織反掃蕩,粉碎敵偽的進攻,打擊和消滅韓德勤部,鞏固和發展根據地。一方面繼續擔任新四軍的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機動作戰。華南局為充實和加強獨立旅的戰鬥力,決定將地方黨在一九四〇年組成的一支游擊隊——淮河大隊撥歸獨立旅指揮,一九四一年八月正式編為獨立旅第三團,轄三個營,共一千多人。


部隊進到淮海地區後,即以營為單位分散剿匪。此時,韓德勤認為有機可乘,於三月下旬犯我錢家集以東地區,遭我一團主力打擊後,狼狽逃竄。


原盤據在金塘莊、三馬廠、姚莊的土頑,為策應韓頑亦向我襲擾。與此同時,山東國民黨東北軍五十七軍一一二師榮子恆旅,南越隴海鐵路,企圖增援韓德勤部。四月六日,在榮子恆旅趕到之前,我獨立旅即令一團將金塘之敵全部包圍,經一晝夜的激戰,將該敵全部殲滅,並乘勝攻占了三馬廠;二團主力也同時攻克了姚莊,此戰共斃傷俘敵500餘人。


當榮子恆旅於四月十日進至淮陰西北之丁集地區,準備向我進犯時,我獨立旅奉命堵殲該敵。但由於時間倉促,準備工作不足,通信聯絡阻滯,兵力未能充分集中使用,雖激戰終日,未解決問題。


次日,當我重新調整部署之際,敵乘機向西北逃竄。此役雖未全殲來犯之敵,但給敵人以應有的殺傷和消耗,徹底打破了敵人的增援計劃,使整個態勢出現了有利於我蘇北根據地的局面。


丁集戰鬥後,我獨立旅一團活動於錢家集、里仁集南北地區,二團活動於錢家集東南地區,繼續執行剿匪任務。


編者:該文選自《軍史旁編續編第一集》,是根據梁興初將軍的回憶、口述,並參照38軍有關軍史整理而成的。

注 站外首發於公眾號38軍子弟。https://mp.weixin.qq.com/s/YunavsWvIgL4kxDHPT_GWA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