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怎麼會跑到湄公河,不是在海里嗎?

君安觀察 發佈 2024-01-02T03:33:16.162212+00:00

中國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有一處著名的南北向山系——橫斷山脈。在橫斷山脈中流淌著的數條河流,有一部分會繼續往南前行,跨越國界,在東南亞匯入海洋。

中國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有一處著名的南北向山系——橫斷山脈。在橫斷山脈中流淌著的數條河流,有一部分會繼續往南前行,跨越國界,在東南亞匯入海洋。


瀾滄江-湄公河就是這樣一條跨國河流,它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一路上收穫了不少名字:在青海省,被稱為「扎曲」,到西藏自治區才擁有了「瀾滄江」這個名字。


在山谷中奔流的瀾滄江 | Chen Zhao / wiki commons


瀾滄江帶著這個名字繼續往南流淌,一直流到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越過國界又改了名,始稱湄公河


我們沿著湄公河繼續南下,經過緬甸、寮國和泰國,下一站是柬埔寨。在這裡,我們會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湄公河裡有海豚,它們就是我們逝去的祖先,永遠伴隨在我們的船邊。


湄公河裡確實生活著海豚,它是鯨豚目海豚科的伊河海豚Orcaella brevirostris)。


柬埔寨桔井市,浮出河面呼吸的伊河海豚 | Jean-Claude Durka / Wikimedia Commons

為了生存,不走尋常路

一般來說,由於環境差異太大,在鹹水里生活的動物很難適應淡水環境。


但是,有一些原本生活在鹹水里的動物不走尋常路,演化出了去淡水中出差、旅遊的能力。例如有的魚類就能鹹水、淡水兩道通吃,它們被稱作廣鹽性魚類,比如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底鱂(Fundulus heteroclitus)等就是這樣的魚類。


法國南錫博物館裡的歐洲鰻鱺。雖然鹹淡兩道通吃,但是阻止不了歐洲鰻鱺成為極危(CR)物種 | G. Garitan / Wikimedia Commons


但還有一些老家在鹹水的水生動物更厲害,它們甚至演化出了獨立生活在淡水中的種群。淡水種群整個生命周期都在淡水中度過,跟海洋種群之間彼此孤立。


伊河海豚就是這樣的強者。在熱帶、亞熱帶的印度-太平洋區系許多沿海鹹水淡水和半咸不淡水中都有野生伊河海豚,它們可以分為海洋種群淡水種群


孟加拉南部沿海的孫德爾本斯的伊河海豚 | Dibyendu Ash / Wikimedia Commons


海洋種群呈斑塊狀分布,大致範圍是婆羅洲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中部島嶼,向北可到菲律賓的巴拉望,向西到孟加拉灣和泰國灣。它們喜歡生活在有淡水流入的隱蔽沿海水域,比如河流三角洲、紅樹林河道和河口這些地方。


淡水種群則分布在三條大型河流與兩個部分孤立的半鹹水潟湖中。三條大型河流為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婆羅洲的馬哈坎河,流經柬埔寨和寮國的湄公河;兩個半鹹水潟湖分別為印度的奇吉利卡湖和泰國的宋卡湖。


伊河海豚的分布範圍,圖片正中內陸較小的一條即為其在湄公河內的分布 | 蕭漫 / Wikimedia Commons

三分心機,七分可愛

和其它很多海豚不同,伊河海豚的吻部很短,這讓它們的頭看起來圓乎乎的;它們的嘴巴帶有一個向上的弧度,從正面看就是一個長了豆豆眼的圓臉——如果你熟悉長江江豚的話,你會覺得它們倆稍微有點撞臉。


在柬埔寨高波列,一隻伊河海豚浮出水面 | David Dove / WWF Greater Mekong


除了臉可愛,伊河海豚的另一獨特性在於,它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做出「點頭」動作的鯨豚類物種。


作為人類,我們可以輕鬆地做出點頭等動作,這是因為我們擁有靈活的頸部關節;而大部分鯨豚目的頸椎骨是融合在一起的,讓它點頭比讓領導點頭還難。伊河海豚就屬於少部分頸椎骨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的靈巧點頭派。


比薩大學自然博物館裡收藏的伊河海豚骨骼標本,可以看見它們靈活的頸椎 | Notafly / Wikimedia Commons


此外,鯨豚目還有一個較為普遍的行為是浮窺(spy hopping)。或許是因為想要觀察海面的情況,它們揚起頭部與胸鰭,高高地探出水面,這有點像人類在水中直立踩水的樣子。隨後,它們會逐漸下沉至水裡。虎鯨、抹香鯨等物種都有這一行為。


虎鯨估計是最著名的浮窺愛好者 | Gregory "Slobirdr" Smith / flickr


伊河海豚也會浮窺,但它最為獨特的地方在於,浮窺的時候它們經常會用嘴吐出一條長達1.5米的水柱


經科學家研究,這種吐水的行為或許是為了覓食。大家用水槍打水仗時,要是不小心中招了,打在身上還有點疼。而伊河海豚能噴出這麼遠的水柱,那效果就不止是「有點疼」了——伊河海豚在覓食的時候,可以用水柱把魚包圍起來,甚至還能把魚擊暈


吐你一臉|Roland Seitre / naturepl.com

卻是可愛惹了禍?

在以動物表演為主要盈利方式的那些商業水族館眼裡,伊河海豚一直是頗受歡迎的動物。它們不但擁有可愛的外表和獨特的吐水行為,還可以生活在淡水水箱中,免去海水缸的高額運營成本。


有市場,自然就會有人捕捉野生伊河海豚牟利——畢竟,人們只需要用機動獨木舟和漁網,就能輕鬆地捕獲它們。


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野外種群都曾被大量捕捉,用於出口和水族館展示。直到2004 年,一項國際商業貿易禁令開始實施,這才阻止了伊河海豚的出口貿易。


海豚表演看似精彩,但背後涉及到虐待、動物健康無法得到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很多負責任的動物園、水族館已經關停了動物表演相關的業務 | INSAR / Wikimedia Commons


這項禁令的頒布非常及時。要知道,現在伊河海豚的全球種群數量雖然約有7000頭,但是大部分都是海洋種群。三條大型河流中的伊河海豚淡水種群,總數加起來不到250隻,而湄公河裡的伊河海豚僅生活在柬埔寨和寮國之間 118 英里長的河流中,據估計僅存92隻,已經經不起任何更多的捕殺。


而且,在商業水族館裡,伊河海豚的福利難以得到保證。「吐水」原本是它們在野外的自然行為,但是在圈養環境下,如果沒有聽到馴獸師的指令,它們就永遠不會主動做出這一行為了。

還能看到希望的未來

不只是捕撈,伊河海豚習慣於在近海和淡水水域生活,這些棲息地也是有大量人類活動的區域,因此,相比於大部分生活在遠洋的其它海豚來說,伊河海豚更容易與人類活動產生衝突,並受到影響。


在刺網中溺水是野生伊河海豚在棲息地中面臨的主要威脅。儘管大多數漁民對海豚的困境表示同情,但放棄傳統生計對漁民來說是一件無法靠個人力量去解決的問題,需要更專業的機構和力量介入。


伊河海豚面臨的另一個威脅是噪音污染,噪音主要來自高速船隻和炸藥捕魚。


柬埔寨海邊停泊的漁船 | Marcus61 / pixabay.com


為了挽救湄公河中岌岌可危的野生伊河海豚,柬埔寨漁業法將伊河海豚列為瀕危物種,對此進行充分的保護。


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伊河海豚的死亡數量逐漸下降,人們還在柬埔寨海岸發現了10隻新生的小海豚


伊河海豚過去因為它的獨特之處受到了嚴重傷害,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加強,它的獨特之處又可以喚起人們產生進一步了解這個物種的願望。正如珍·古道爾博士所說:「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有行動;唯有行動,全體生命才有希望。」



(來源:全球發展促進中心微信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