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從軍十二年,她的女兒身為什麼一直沒有被揭穿?

鴻臚少卿說故事 發佈 2024-01-02T05:35:40.573758+00:00

說到我國古代的四大巾幗女英雄,大家常常會想到誰呢?她們是樊梨花、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其中花木蘭更是婦孺皆知,畢竟她的故事廣為流傳並被收錄在教材中,可見其影響之廣。然而,在了解完這些故事後,我們也不禁會產生了一個實際疑問:花木蘭穿男裝從軍十二年,為什麼沒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呢?

說到我國古代的四大巾幗女英雄,大家常常會想到誰呢?她們是樊梨花、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其中花木蘭更是婦孺皆知,畢竟她的故事廣為流傳並被收錄在教材中,可見其影響之廣。

然而,在了解完這些故事後,我們也不禁會產生了一個實際疑問:花木蘭穿男裝從軍十二年,為什麼沒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呢?或者說為什麼就算發現了也沒有揭穿她呢?接下來,讓小編來一本正經地探討這個問題。

一、花木蘭所生活的社會環境

首先,根據在大家上學時學過的一首文言文《木蘭辭》來看,花木蘭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是少數民族鮮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權。

花木蘭的故事就發生在北魏時期,與同時期的南朝漢族政權相比,當時北朝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民風彪悍,經常有女子女扮男裝的情況出現,所以花木蘭這種替父從軍的事例也並不稀奇。

從《木蘭辭》中對統治者的稱呼為可汗可以看出,本人的作者和花木蘭應該都是少數民族,即使不是鮮卑族,也很有可能是匈奴、羯、氐、羌中的一族。

二、花木蘭家族身份探秘

我們了解到,北魏實行軍民分開的政策,軍隊專門從事打仗,民則從事耕桑。而軍主要由鮮卑及其他少數民族組成,農業主要由漢人從事。軍民之分也就是胡漢之分,也是胡漢分治的一種體現。

《木蘭辭》中有一句「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可以看出花木蘭的家族就屬於那種戰爭時必須動員上前線的軍隊編制,這也說明她極有可能是少數民族。

而在北魏時期,府兵制就逐漸出現,這種制度類似於私人武裝,往往以某一個區域為單位募兵,花木蘭的家族應大概率屬於府兵系統,通常在一個村莊中招募,因此花木蘭替父從軍的事情,村民們或許都是知道的,但都是從小長起來的同鄉,並不願意向上級透露,所以她一開始就隱藏了自己的身份,而且非常成功地隱藏了好幾年。

三、真實的花木蘭形象

我們所看過的各種改編影視作品中花木蘭的形象往往是身材高挑,面貌清秀。但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花木蘭很有可能是一個身寬體胖,拔了鬍子的猛張飛

作為北方少數民族,花木蘭大概率從小就熟於騎馬射箭,因此體力和身量都異常優秀。這樣體型較為健碩的女子男扮起來更不容易被察覺。

另外、花木蘭隨軍出征,戰場條件一定是十分艱苦的,現代醫學證明,在高負荷的體力工作之下,女子的身體總會產生巨大變化,雌性激素分泌會明顯下降,而同時用於增加肌肉力量的雄性激素會大量分泌,女性可能出現閉經等現象,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男性體徵的出現,比如肌肉發達、身強體壯、虎背熊腰。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花木蘭在戰場上的形象可能越來越強壯,也就越來越不容易被人發現了。

四、花木蘭所從事的兵種探秘

從《木蘭辭》中的描述,收到可汗的徵兵告示不久,花木蘭就可以去置辦駿馬、鞍韉等戰爭物資,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花木蘭的家庭經濟情況是非常好的。要知道,當時的一匹可以上戰場的馬匹的價格相當於一戶普通家庭5年左右的收入,而花家一出手就是全套的戰爭物資,經濟條件可見一斑。

北魏的兵役制度要求除了可汗的私人武裝,其他軍人大多要自帶戰爭裝備,有錢的軍戶可以買馬買刀買盔甲,沒錢的只能提著大棒腿著上戰場吧。而有馬有刀有盔甲的這部分兵很有可能被編入騎兵序列,而像花木蘭這些自帶馬匹但是戰前訓練又不足的騎兵,則可能在軍隊中擔任偵察輕騎兵或者傳令兵的角色。

這樣的兵種讓花木蘭有很多的時間不在軍中,也不用和其他士兵多接觸,從而降低了作為女兒身被發現的機率。

五、緊張的戰地生活

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頻繁,導致連年戰亂。木蘭從軍時的北方戰事一定非常緊張,極有可能時常要提防敵人大半夜來偷營。因此,為了方便士兵們隨時起來作戰,可供休息睡覺的時間也一定是非常有限。所以士兵們通常是和衣而睡,這樣的睡覺方式非常適合戰時狀態,同時也有效地防止了有外人意外發現花木蘭的真實女兒身。

最後,我們設身處地的設想一下,如果你是花木蘭的戰友,一個大老爺們,成年累月背井離鄉地在外作戰,周圍也都是神經大條、不修邊幅的摳腳大漢,偶然間發現了花木蘭的女兒身,你會是什麼反應?匯報上級處決她,還是保守秘密、寬宏大量的留下她?這個選擇就智者見智了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