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港等於東西湖嗎?東湖高新,和武漢光谷又有什麼區別呢?

武漢邏輯鋪 發佈 2024-01-02T08:14:18.176326+00:00

有網友說,臨空港就是東西湖有網友在平台發文,說武漢臨空港經濟開發區就等於東西湖,這個說法你不能說錯,因為東西湖和臨空港,是兩個牌子一副人馬,但國家批准的臨空港開發區面積其實只有19平方公里,是一個功能區,東西湖面積有495平方公里,是一個行政區。

有網友說,臨空港就是東西湖

有網友在平台發文,說武漢臨空港經濟開發區就等於東西湖,這個說法你不能說錯,因為東西湖和臨空港,是兩個牌子一副人馬,但國家批准的臨空港開發區面積其實只有19平方公里,是一個功能區,東西湖面積有495平方公里,是一個行政區。

東西湖,可有城市和工業化的區域只有120平方公里左右,還有370多平方公里是農村,有基本農田,是不能夠開發建設的。

武漢民間,也將光谷等同於東湖高新,其實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批准的面積只有24平方,如今管轄的500平方公里,大部分都是託管,不屬於正規意義上的東湖高新區。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某個單位,國家批准的有編制人員是30個,因為工作內容很多,此單位經過市里同意,招了100個臨時工,時間長了,臨時工也把自己當成了單位的正式職工,張口閉口我們單位如何如何。

東西湖,只有19平方公里是有編制的,其餘地方都屬於臨時工

國家開發區範圍

下面,我們就根據國家2018年公布的國家級開區目錄,來看看武漢3個國開區具體範圍吧(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相信,非要按自己想的來,小編也沒有辦法)

下圖為武漢市3個國家開發區批准的面積(單位為公頃,100公頃為1平方公里,各位自己換算一下)和四至範圍(東西南北的邊緣)

首先看東湖高新區,共有5個區域,總面積24平方公里(光谷,小編對很多地名不熟,這裡就不具體標出5塊地的位置了,有很清楚的朋友,可以在文章後留言告知),武漢經開總面積10平方公里,武漢臨空港開發區總面積19平方公里

東西湖的兩塊地,一塊位於徑河街道,一塊位於吳家山火車站旁邊,武漢經開的這塊地,就位於河四新交界的北面(曾經的神龍汽車公司就在這個區域)

所以大家能夠明白了吧,真正國家批准的開發區面積都很小的(如同國家允許的單位編制,名額都不很多),所以臨空港不等於東西湖,東湖高新也不等於光谷。

國家建立開發區的目的

很簡單,希望提高土地的產出。

武漢市黃陂區,國土面積2261平方公里,2022年GDP1261億元,相當於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為4800萬元,武漢市江漢區,國土面積只有28.98平方公里,2022年GDP則高達1512億,每平方公里創造產值52.1億

江漢區,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產值,是黃陂的100倍。

成立國家級開發區的目的,是希望單位土地創造更高的產值,從而達到節約土地,同時引進新的技術(這類開發區就叫高新技術開發區)、引進外資擴大出口(這叫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對一個地區的封閉管理,有利於採取不同的政策,吸引客商。

地圖上搜索「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會發現只有很小的一個範圍,且遠離市中心,搜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和漢南都被包括在內,之所以有這麼大區別,原因說出來也簡單,廣州的開發區,只發展工業和高科技,武漢的開發區,住宅面積遠遠大於工業面積

所以,武漢人才容易把國家開發區等同於行政區。

最後,估計有網友會問,單位里臨時工早晚會被辭退,這些被開發區託管的地方,將來會不會回到原來的行政區呢。

當然會了,特區、功能區都只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成立的機構,目的達到以後,其功能會取消或者縮減,比如深圳,1980年代為4大特區之一,當時的特區只限定為關內,關外要去關內需要通行證才能進出,但如今深圳已經一體化了(關外關內沒有區別了),特區帽子雖然還在,但優惠政策已經不多,和上海基本一樣了。

等光谷,經開和臨空港後區域內,實行的政策和黃陂江夏差不多的時候,這些功能區就面臨著取消了,最起碼也不會特殊對待,各位以為然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