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口碑堅挺的《灌籃高手》,已經成了動畫電影的教科書

好歌獻給你 發佈 2024-01-02T23:11:20.210099+00:00

4月19日,《灌籃高手》公映前一天,預售票房已突破1.15億元,一躍成為中國影史上的進口動畫預售票房冠軍。4月20日,《灌籃高手》公映。上映4天,票房已突破3億,預測票房達9.5億。事實證明,口碑堅挺的《灌籃高手》,已經成了動畫電影的教科書。

4月19日,《灌籃高手》公映前一天,預售票房已突破1.15億元,一躍成為中國影史上的進口動畫預售票房冠軍。

4月20日,《灌籃高手》公映。上映4天,票房已突破3億,預測票房達9.5億。

事實證明,口碑堅挺的《灌籃高手》,已經成了動畫電影的教科書。

流川楓、櫻木花道、宮城良田、赤木剛憲、三井壽這些陪伴了80後、90後度過童年與青春歲月的角色,再一次現身於大熒幕上,帶觀眾坐了一回時空穿梭機,他們於大熒幕上補齊了湘北和山王當年未能展現出來的那場終極對決,圓了觀眾與青春故友重逢的夢。

與青春故友敘舊的同時,80、90一代的觀眾也藉此契機,以成年人身軀,窺探從前那個放學鈴聲一響便飛奔回家,急不可耐打開電視機的自己,與年少時的記憶重逢。

情懷涌動,一大批中青年在懷舊心理的驅使下,走進影院,哪怕是熬夜,也要與青春重逢。

電影公映首日,該片零點場票房預售票房超2000萬元,觀看零點場的觀眾多達49.6萬名,躋身中國電影零點票房場前十名。

觀影效果讓觀眾大為滿足,一些影院中,觀眾齊聲歡呼、集體熱淚盈眶。

有人在影院中因感念青春默默流淚,無數人在觀影過後再社交平台表示滿意,表示「爺青回」。

一些觀影者穿上了湘北秋衣,沉浸式觀影,還有人在現場拉起了「全國制霸」的橫幅。

即便是行路不便,拄著拐杖,也要前來懷念青春。

口碑也堅挺不倒,豆瓣評分維持在9.0分以上,這個評分是只有「神劇」才能拿到的待遇。

無論是票房成績,還是口碑,《灌籃高手》都是進口動畫電影中的天花板。

開頭的線稿勾勒出湘北五虎的人物肖像,隨著筆觸一再加深,青春時的激動與熱血蔓延,上升,不知不覺攻占心頭。

以湘北高中與山王工業兩支球隊在全國大賽中的交鋒為主線,電影展現了宮城良田、櫻木花道、流川楓、赤木剛憲等人在過程中對夢想的堅守和澎湃熱血。

許多觀眾衝著「情懷」二字而來,心甘情願為其買單,可這部影片有情懷,但又不止情懷。

畫面精美得沒話說,三渲二技術的運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畫面的流暢性和人物形象的養眼程度,絕妙的分鏡完美呈現賽場上的精彩與緊張。

懷舊大IP,原本的人物,原本的故事情節,讓觀眾坐上了時空穿梭機,如願重拾青春熱血。

可《灌籃高手》帶給觀眾的不止於此,整部電影並沒有被「情懷」二字框定,沒有一成不變地復刻原有情節,而是將主題一再深化,藉由體育競技,對人生、自我、成長進行剖析。

這一過程中,敘事的主角、主題曲都有變動,雖引發了一定的爭議,卻也可見創作者對創新的追求。

井上雄彥說自己在年歲漸長之後,價值觀較之從前已有了改變:「活著絕不是一帆風順,但人還是要向前走」。

帶著這一領悟,他展開了這次創作。

於是故事以全國大賽為明線,以宮城良田為主視角展開。

宮城良田沒有被賦予戲劇性的高光,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他是湘北五虎中高光最少的存在。

他矮小而瘦弱,沒有超群的天賦,沒有主角光環的庇護,人生道路上卻有著自我懷疑與揮不去的心結,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

比賽與宮城良田的回憶交錯。

循因覓果,賽場上的失誤、遲疑,來自於宮城良田的心結:哥哥因海難去世,是家庭揮不去的迷霧;遭遇了校園暴力;與母親的關係日漸冷淡。

他下意識模仿早已逝去的,引以為榜樣的哥哥,主動將自己邊緣化,鎖在陰影之中。

最終,在熱愛的驅使下,他在籃球中得到療愈,找回了自我與活力。

縱觀整一部電影,你未必能尋覓到一路酣暢淋漓,一路披荊斬棘的爽文感,卻能從主角的消沉與蛻變中尋覓到面對困境的力量。

童年時代與青春時代,總愛把自己代入被人為賦予了高光的角色,幻想自己是櫻木花道,是不知放棄為何物,只怕熱淚不怕刀鋒的臭屁天才籃球手,幻想自己是流川楓,是進攻鬼才,一舉一動都自帶高光。

可現實中,大多數普通人都沒有天賦的托舉,總要在人生的某一時刻,與現實妥協,承認自己天賦有限,能力有限,學著去接受那些無力改變的東西,學著去觸摸人生的天花板。

認清現實,接受遺憾,但繼續向前,永不言棄,就像井上雄彥對人生的感悟:「活著絕不是一帆風順,但人還是要往前走的。」

也如影片中安西教練所言:「即便是到了最後一刻也決不能放棄,放棄的話,比賽就輸了。」

宮城良田的平凡者設定,不是爽感與熱血的來源,卻是切入命題的最佳載體。

他的存在感稀薄,身上背負著缺憾與執念,卻拓寬了影片的創作空間,讓主題順勢深化,由日漫里趨近飽和的盲目熱血,轉變為「活著絕不是一帆風順,但人還是要往前走」的人生課題。

與此同時,他也串聯起了球員們的挫敗與蛻變。

從前孤高自傲,執著於單打獨鬥的流川楓,終於學會了合作;連連敗北的赤木剛憲,總算在不言敗的堅持中戰勝了勁敵;墮落而自卑的「不良少年」三井壽,也完成了浪子回頭的蛻變,找回了曾經迷失的自我。

賽場上的每一次喘息、碰撞、突破,每一次跑位、傳球、投籃,令觀眾不由得屏息凝神,這一幀幀一幕幕也與賽場外的人生形成呼應。

由此,畫框內外在一剎那有了共性。

體育競技中噴薄而出的腎上腺素,經由球員們自我救贖的達成,與自我價值的實現,轉化為觀影者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時的勇氣:面對困境時不再退縮,面對既定遺憾時不再擰巴。

井上老師為我們呈現的,不僅是熱血激情,不只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妄幻想,還有「接受遺憾,直面遺憾,超越遺憾」的人生哲理。

而影片的最後,宮城良田一家人也終於學會了與生死釋懷,帶著遺憾,帶著緬懷,卻放下了心結,勇敢往前看。

90年代,湘北五虎正青春,而27年過去,湘北五虎依舊正青春,可許多當年守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的孩童,都已人至中年。

有數據表示,《灌籃高手》的受眾年齡集中於30-39歲這一區間,多已趨近中年,或人至中年。

中年,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意味著肩頭的重擔,仿佛是與「激情」、「熱血」、「夢想」毫無關聯的年紀。

令人彌足感動的是,《灌籃高手》曾為孩提時代的我們傳遞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27年後,故事有完結,體育競技的精神卻沒有定格,它有神奇魔法,在觀眾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適時遞上勇氣與力量。

總而言之,即便是對於未看過原作,不熟悉籃球的觀眾而言,《灌籃高手》依舊是一部值得反覆咂摸的作品。

只因這一份共鳴與感動不止屬於80後、90後,也不止屬於籃球愛好者。

00後,甚至是更年輕的觀眾可以去看,處在人生低谷期,不知前路何去何從,不知如何燃起希望的人也可以去看。

它不但是一部分人的情懷匣子,也是一本人生答案之書:如何與遺憾握手言和?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如何在迷茫中找到自我?如何在逆境中重拾信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