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競選「卷」飛了,家長「硬核」自我介紹,老師看後瑟瑟發抖

曉雯教育 發佈 2024-01-03T06:15:05.993007+00:00

家長群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方便老師發送一些消息和通知,也能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促進家校溝通,而家委會也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成為老師的「好幫手」。

家長群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方便老師發送一些消息和通知,也能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促進家校溝通,而家委會也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成為老師的「好幫手」。

因此很多家長就以進入家委會任職為自豪,為了競選家委會真是「卷」上了天,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都能那麼「硬核」,把老師看得一愣一愣的,看著那些傲人的履歷,老師瑟瑟發抖,內心大喊「惹不起」。

家委會競選「卷」上天,家長「硬核」自我介紹,老師看後瑟瑟發抖

現代社會競爭講究的就是一個「拼」字,學生不僅要拼成績,還要拼父母,因此現在很多家長都調侃「小時候給家長丟人,當了父母后給孩子丟人」。

但也有些家長自帶優越感,為了競選家委會,把自己的底牌都亮了出來,這位同學的媽媽是知名外企HR,掌管著整個公司,爸爸更是復旦附中的校友,真應了那句「要錢有錢,要人脈有人脈,要資源有資源」,這樣的家庭一般人真是比不了。

「學歷至上」是社會的固有觀念,學歷越高的家庭,學生受到的薰陶和感染就越強,而且這樣的家長也能幫到班級的其他學生,因此在競選家委會的時候,高學歷也是很吃香的。

就拿下面這名同學的家長來說,父母都是研究生,在讀博期間還擔任過研究生會主席,畢業後也都在高校當老師,這樣的學歷背景嚇壞了老師,這要教不好孩子可有的罪受了。

其實家委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合老師的工作,平時還會有很多的工作內容,但凡學校有個活動,家委會都得挑大樑,所以時間寬鬆很重要,工作太忙反倒沒時間幹家委會的活。

所以有家長就會從這個角度闡明自己的優勢,工作自由且對校內活動有幫助的話,很容易就被選中了,不得不說這家長算是精準拿捏家委會的目的,想不入選都難。

有些家長學歷、事業可能拿不出手,那就只能砸錢了,想要通過「炫富」的舉動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樣就能為競選家委會爭得一席之位。

比如有家長說自己拆遷分了25套房子,後來又分了15套房子,還坦言自己學歷不高,但平時比較空閒,有時間為班級盡一份力,網友:孩子都成富二代了,還那麼爭強好勝幹啥,把機會留給別人吧!

家長群里的硬核消息,不只有亮瞎雙眼的簡歷,還有故意「炫耀」

家長群也好,家委會群也罷,設立的初衷都是為了促進家校協作,但是現在卻逐漸跑偏,成為某些人的秀場,從卷孩子到卷學歷再到卷家世,總之處處都透露著家長的優越感。

有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更高等級的學習群,直接成為「雞娃」父母,孩子還不到5歲,就提前學完了小學一多半的課程,拿著這些戰績去向老師申請,老師看後都替孩子感到累,真是無語極了。

其實很多家長都在有意無意地展露自己的家境,一方面是想要讓老師多多關注學生,二來也是想給孩子掙面子,但實際上如此高調的行為讓人討厭。

表面家長老師對他們比較恭維,但背地裡就會對這種炫富嗤之以鼻,甚至有些老師還會因為家長的炫富而對學生有了異樣的看法,最起碼會擔心惹到家長而減少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所以家長的自作主張反而坑害了自己的孩子。

在筆者看來,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並不是靠這些外在條件,而是家長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如果家長只會一門心思「雞娃」,到頭來給孩子累夠嗆,自己還永遠不知足。

所以家長別找錯了重心,提升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當然能夠入選家委會對孩子的發展有好處,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要根據自身條件去決定。

家委會的工作並不輕鬆,既要家長有能力又要有時間,如果做不到的話就沒必要非要參加競選,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培養上比花時間在家委會上更好。

同時筆者也希望那個家委會在選拔的時候也別只看外在條件,還要綜合考量,能夠幫助家長和學校進行溝通協調的人才合適,千萬別讓家委會淪為雞肋存在。

【筆者寄語】家長為了競選家委會,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履歷一個比一個厲害,老師看了都有些害怕,生怕惹到這些「大人物」,因此家長還是要低調一些,別因為招搖過市給自己和孩子添麻煩。

話題:你如何看待競選家委會的做法?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