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國際部將納入中招!民辦國際學校要涼涼?

葛瑞說 發佈 2024-01-03T13:49:40.481367+00:00

那麼廣州的國際課程納入中招系統將掀起巨浪則是埋藏在暗處的一顆炸彈。不少已經收到消息的家長問我,廣州的國際課程納入中招系統,會有什麼影響?

大家好,我是葛瑞老師。

灣區的國際高中又開始新一輪的暗流涌動。

如果說深大師院停止招生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在明。

那麼廣州的國際課程納入中招系統將掀起巨浪則是埋藏在暗處的一顆炸彈。

不少已經收到消息的家長問我,廣州的國際課程納入中招系統,會有什麼影響?

本來不想說這個事兒的,怕引起家長們更深的焦慮。

但是該來的總歸要來,大家了解清楚政策背後的用意後,也能更好的做出應對和準備。

如果覺得前文太囉嗦,可以直接翻到最後看總結。

近一兩年教育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動,雙減、民轉公、營轉非、不符合規定的學校停止辦學等等。

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減負、規範辦學

我們國家的現狀就是,教育資源的局限導致了教育競爭的內卷。

211全國錄取率約5%,985大學全國錄取率約2%,估計大家已經耳熟能詳。

小升初、中考、高考,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篩選漏斗。

教育競爭太激烈了,最好的學校搶占了最好的生源,也擁有最優秀的師資和資源。

大家為了進好學校瘋狂內卷,補課、培訓、作業到凌晨...孩子苦不堪言,家長也焦慮不已。

這個社會很殘酷,因為我們的教育就是零和遊戲,決定升學的是排名,總有人做差生,靠前永遠只有10%。

那怎麼辦?

雙減。禁止補課培訓、禁止搞排名、禁止跨區域招生。

受過9年義務教育之後,就往自己適合的方向發展,能讀書的就繼續讀,不能讀的就去發展職業。

現在國家很明顯在往這個方向鼓勵。

為什麼我要說這些?中國的教育制度跟國際課程納入中招有什麼聯繫?

實際上國際課程也一樣,最好的國際學校匯聚了最好的生源。

比如深國交、華附國際部,全國招生,匯聚了市區甚至全國最好的生源。

想進入這些「神校」,備考和培訓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也很有必要。

國內體系都不允許搞掐尖搞排名了,國際課程自然也無法倖免。

說回正題。

家長們聽到的消息應該是:廣州的公立國際部要納入中招系統。

實際上,不管是公立還是民辦學校,其開設的高中國際課程,都要進入中招。只不過時間早晚問題。

有一個背景非常重要——規範化辦學。

關於國際高中規範化辦學,葛瑞之前曾多次提起。

最近一兩年的各類國際學校「暴雷」事件,大都在「規範化辦學」這個大背景之下。

比如「某國際學校停止辦學」、「某國際學校改名」、「培訓資質國際高中摸排」...

「暴雷」的學校,一部分是因為辦學資質不齊全,一部分是因為辦學資質要整改。

沒有辦學資質,那就不給辦學。

資質不合規,那就要整改。

需要整改的首當其衝就是培訓資質的學校。

在雙減的推動下,培訓資質的國際學校必須轉為普高。

在我們國家,真正意義上合乎規定的學校類型,只有三種:

公立學校

民辦學校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我們都知道,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實際上都有國際課程,以前也都在進行正常招生和教學。

但是政策開始落地之後就不行了,不管公辦還是民辦,如果還要繼續辦國際課程,就還需要申請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政策之下,廣州多所學校已經開始行動,比如省實、六中、廣州外國語。

接下來是重點,國際課程納入中招後,有哪些影響?

大前提:國際課程規範化之後,只能在3種學校類型開展:

1、公立學校(需申請中外合作辦學)

2、民辦學校(需申請中外合作辦學)

3、純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這個前提很重要,因為它意味著,公立和民辦學校的高中國際課程,將按照普通高中的招錄辦法進行招生。

1、公立和民辦國際課程招生需經過中招系統

以前,不管是公立國際部、民辦國際高中或者是培訓資質學校的國際課程,在招生方面都沒有嚴格的界定。

比如公立國際部,有的直接遞交中考成績就行,有的既需要提供中考成績也需要參加入學考試,還有的只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即可。

民辦或者培訓資質的國際課程,招生範圍更廣,全國各地,基本上只要你來我就收。

但是現在不行了,所有招生都需要經過中考填報志願的形式來招生。

不參加中考,將無法報讀國際高中。

這一點廣州外國語學校已經開始執行。

4月16日廣州外國語學校舉辦高中宣講會:今年起國際班(廣外AP&AL)將納入中招,目前暫定國際班放到第三批次進行錄取。

2、不能再進行跨市招生

根據現在的高中招錄辦法,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不得違規跨地市招生。

以往各個「神校」全國招生、掐尖將不復存在。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深國交。

3、需達到普高最低錄取線

2022廣州普通高中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為545分。

未來,國際課程也不是想讀就能讀了。

高中分流,已經蔓延到國際課程。

對於學習成績差,想轉國際賽道的學生,可以說是一個晴天霹靂。

4、可能還要學普高課程

廣州培英、天省國際部對於學生的畢業要求是:學生按要求完成高中必修課且通過學考。

也就是說,讀國際課程也要學國內的政史地課程,並且通過考試。

雖說學考並不難,合格率達到98%,但對於一心只想走國際路線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這一點目前還無法確定,有待各個學校具體執行落地。

總結一下。

1、公立國際部將納入中招系統,是真。

2、未來,不管是公立國際部、還是民辦的國際課程,都將納入中招,只是時間問題。

3、國際課程納入中招後:

學生想選國際課程需通過中招填報志願,中考成績需要達到當地普通高中最低錄取線,甚至可能還要學普高課程。

學校開設的國際課程將無法跨市招生。

最後再多說一點。

這一輪的政策變動,其實對知名公立國際部影響並不大

因為公立國際部的絕大部分生源,也都是本地從小到大在中國教育體制內學習的學霸,考試和學習都沒問題。

唯一一點就是無法跨市招生,但這部分生源的占比也並不大。

最焦慮的,應該是民辦普通國際高中。

因為招生,是它們即將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對於成績差又想要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孩子來說,國際課程納入中招非常不友好,因為只要分數無法達到普高錄取線,那就意味著無書可讀。

當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辦法總比困難多。

大部分民辦國際高中,在招生方面會存在一些彈性和操作空間,比如自主招生,但肯定沒有以前那麼輕鬆和明目張胆了就是。

中考分流階段,如果無法考到普高最低分數線,但還要選擇國際教育路線,擺在面前的還有三條道路:

1、直接出國

2、職高國際課程

3、純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了東莞松山湖曼切斯通書院,因為沒有申請到辦學資質,最終選擇了職高牌照,算是歪打正著,提前布局了。

整體而言,對於國際教育我這一兩年有個感觸,那就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將回歸主流。

不管政策怎麼變,雙減也好、民轉公也好、審查資質也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始終沒有受到影響。

國際教育起源於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最後再回歸到它,也算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最後的最後,未雨綢繆,不要等暴雨來臨的時候才想起撐傘。

辦身份記得找葛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