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學者:讚賞並期待中國支持太平洋島國通信交通建設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4-01-03T14:50:35.551061+00:00

與會中外學者表示,太平洋島國的情況具有特殊性和多樣性,應著力幫助島國改善通信和交通條件,中國相關領域的先進技術可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白波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日前舉辦以「應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新願景」為主題的中國—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與會中外學者表示,太平洋島國的情況具有特殊性和多樣性,應著力幫助島國改善通信和交通條件,中國相關領域的先進技術可發揮重要作用。鑑於島國面積、人口規模普遍較小,可從小型項目入手,逐步使更多島國人民真正受益。三方合作的可能性雖然受到地緣政治氛圍的限制,也應積極努力,造福島國人民。

中國可支持島國改善通信和交通條件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展政策所所長史蒂芬·豪斯指出,太平洋島國具有很強的多樣性,在幫助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以人口為例,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人口有995萬,但庫克群島和吐瓦魯這樣的國家只有1萬餘人,紐埃只有不到2千人居住在國內。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人口增速位居世界前列,而太平洋島國中不少國家的人口由於外遷是在減少的。

在航空和航海交通方式高度發達的今天,外界人士抵達太平洋島國仍非易事。史蒂芬·豪斯表示,遠程線上溝通因此對太平洋島國至關重要。中國擁有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並在這一領域對太平洋島國進行大量投入,即使澳大利亞政府對此較為敏感,作為學者,他仍然十分讚賞中國的做法。

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藍色經濟研究所所長阿爾帕納·普拉提普表示,太平洋島國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很多人才流向發達國家,這對島國的智力資源是嚴重損害。與此相關,史蒂芬·豪斯指出,人員流動對島國而言是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他提到,薩摩亞和湯加等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海外匯款占比很高,因為這些國家地處偏遠,無法吸引大量投資來大規模發展經濟、實現工業化。鄰近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很好的就業機會,便會吸引島國的勞動力。

旅遊業是太平洋島國重要的經濟支柱,而在氣候變化、低碳轉型背景下,能源成本的上升同樣給人員流動帶來困難,限制了旅遊業發展。史蒂芬·豪斯再次提到中國,他表示,中國在交通和能源領域技術先進,例如可以開發具有高效燃油性能的飛機,提高太平洋島國保障人員流動的能力,他對此十分期待。

從小型項目入手惠及島國人民

2021年10月首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宣布成立的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位於山東聊城。在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機制下,將打造雙方人員培訓、技術合作、學術研究等合作平台,提升中國和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智庫為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小規模的綠色產業園,小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站,小型水電站……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於鐳提出,為了使人口少、面積小的太平洋島國的人民能夠真正受益,應該從一些小規模項目入手,支持太平洋島國可持續發展。

他舉例說,在中國各地,小型發電廠不僅見於偏遠地區,沿海也很多;中國南方有很多小型水電站,可以為一個或幾個村莊供電;中國南方也有很多小規模產業園,碳排放水平較低;太平洋島國陸地面積不大,但海域面積廣闊,可以多建設海上風電站,保障電力供應。

於鐳表示,中國在新技術應用方面全球領先,特別是擁有先進的光伏技術。中國的一些小企業在太平洋島國建立了很小的太陽能發電站,體量不大、供電不多,但實實在在地降低了島國的碳排放水平。

期待三方合作能夠重啟

聯合國亞太可持續商業聯盟副主席大衛·莫里斯來自澳大利亞,他提出開展更多三方合作支持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在他看來,如果由中國、澳大利亞和某個太平洋島國共同開發融資規劃和工程項目,有助於真正產生具有可持續性的項目,對合作參與方比如中國和澳大利亞來說,也是改善關係的機會。近期通過參與一個項目,大衛·莫里斯感到地區的氛圍正在改善,各方合作意願有所增強。

史蒂芬·豪斯也介紹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展政策所將於今年舉辦的三次重要活動,其中兩次將於6月和8月分別在斐濟和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辦。他邀請中國學者參加,並期待曾經惠及島國人民的澳大利亞、中國、太平洋島國三方合作能夠重啟。

對目前在太平洋島國開展三方合作面臨的困境,於鐳感受頗深。過去10年,於鐳曾16次到訪太平洋島國,感到越來越濃的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氛圍已對綠色能源合作造成阻礙。他舉例說,萬那杜國家會議中心的光伏電站由中瓦兩國企業合作建立,但由於控制萬那杜電網某個國家的干涉,這座光伏電站產生的電力無法併網,發電能力遭到浪費。

對此,史蒂芬·豪斯坦言,大國政治因素帶來了消極影響。在投資之外,還需要政策方面的努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