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時間,荒地變良田,天佑德青稞種植基地開耕啦!

掌上西寧 發佈 2024-01-03T16:08:12.351314+00:00

4月22日,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海西州(德令哈)青稞種植基地第一屆開耕節暨海西大區核心客戶聯誼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鄉浩特茶汗村種植基地舉行。

  4月22日,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海西州(德令哈)青稞種植基地第一屆開耕節暨海西大區核心客戶聯誼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鄉浩特茶汗村種植基地舉行。天佑德青稞酒公司總經理萬國棟;天佑德青稞酒公司副總經理、海外事業部總經理馮聲寶;營銷中心副總經理全健健;彩虹部落文化旅遊公司副總經理徐鵬雲;營銷中心海西大區總監曾曉澤;天佑德青稞酒公司青稞基地負責人羅小忠參加。

萬國棟說道:「大家都知道,青稞本身的產量就很低,而釀造一斤青稞酒更需要三斤左右的青稞,這就決定了青稞的稀有、珍貴、高價值屬性。當前隨著我公司市場拓展及產能的逐步釋放,青稞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公司在未來的五輪驅動戰略中又是以青稞為主導的「青稞酒、青稞酒家、青稞菜系、青稞食品、青稞酒旅」。因此,我們更需要自建青稞基地,打造完整的青稞產業鏈體系,一方面有效保障我們的青稞產能;另一方面,確保我們青稞原糧的質量穩定與優質。」

  歷經三年 青稞種植基地舊貌換新顏!

  「2023年計劃種植青稞、燕麥兩大作物15926畝,計劃青稞種植面積13100畝,燕麥種植面積2826畝。為保證2023年基地種植計劃順利完成,年初已準備了柴青1號種子300噸,崑崙15號種子20噸,天佑德1號種子2.5噸……」《天佑德青稞酒海西州青稞基地規劃報告》中提到了2023年青稞種植計劃,一副農耕畫卷正徐徐展開。據悉,德令哈青稞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屬天佑德青稞酒公司募投項目,總投資3,062.05萬元,項目建設周期為3年,目前基地擁有員工約40 人,各類大型專業機械30台。

  早在2020年,天佑德青稞酒公司與海西州人民政府簽定戰略合作協議,以流轉租賃方式承包了位於德令哈市蓄集鄉的1.8萬畝土地,用於建設第一個自有青稞種植基地,並計劃用2-3年的時間進行土壤改良,採取的改良方式主要有:深翻、雷射土地平整、施羊板糞、打壟、灌溉、試種、秸稈還田等。經過近3年的改良建設後,現已完成每年各階段作業工序、農資物料投入、渠道修復、設備改造、作物種植等土壤改良基礎性工作。從2023年開始,基地的經營方式由代耕模式調整為自營模式。

  再難也要種出青稞來!

  開墾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天佑德青稞酒公司員工孔祥國深有體會。蓄集鄉常年乾旱少雨,土壤鹽鹼含量又非常高,想要種出作物來,這註定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除雜草、翻地、漫灌土地沖走鹽鹼、施入有機羊板糞增加氮磷鉀含量……」通過一系列措施,萬畝荒灘變良田。去年,青稞基地首次試種一萬畝,並成功生長出了青稞。

  「基地管理員通過與專家、附近種植戶進行技術諮詢,各專家均表示用燕麥做土壤改良作物較為常見。」孔祥國向我們介紹到,燕麥殼堅耐鹼,具有發達的根系,生長較快,生育期短,相對易長高且不易被鹼腐蝕,更易在鹼地發芽生長。在土壤改良期,這種作物若能試種成功,很大程度上能達到用燕麥做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目的。另外,基地也從附近種植戶在撂荒幾年後的地中所種燕麥的長勢情況看到了燕麥的生長優勢,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基地也是考慮如果屆時燕麥長勢和高度好,還可收割為青乾草,並將麥茬翻入地中,在保證綠肥的基礎上還可實現一定的經濟收益。

  「企業+合作社」的種植方式,不僅確保了青稞的品質,也為當地農牧民開闢了一條致富之路。近年來,天佑德青稞酒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依託自身產業優勢,按照「特色產業,帶動一方百姓發家致富」的思路,大力投入發展有機青稞、高品質青稞種植,該產業鏈已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為鄉村振興貢獻了企業力量。(西寧市廣播電視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