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濃縮的法國鍵盤史,鋼琴家江晨獨奏會「用料十足」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1-03T21:38:33.939377+00:00

「提起法國鋼琴藝術,大家常說『法國式浪漫』或『法式珍珠觸鍵』,我覺得還是比較片面。」為了讓大眾和業界對法國鋼琴藝術有更全面的了解,鋼琴家、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江晨帶來了一部堪稱「高度濃縮的法國鍵盤史」的音樂會。

「提起法國鋼琴藝術,大家常說『法國式浪漫』或『法式珍珠觸鍵』,我覺得還是比較片面。」為了讓大眾和業界對法國鋼琴藝術有更全面的了解,鋼琴家、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江晨帶來了一部堪稱「高度濃縮的法國鍵盤史」的音樂會。

這場音樂會4月21日晚在上音歌劇院上演,即使對專業人士來說,曲目都頗為生僻,卻又可聽性極強。為此,江晨特地撰寫了四千多字的曲目介紹,深入淺出,引導聽眾欣賞。

音樂會上半場選了庫普蘭的四首小品《收割機》《神秘的路障》《修女莫妮克》《嘀嗒鍾》、福雷《敘事曲》、弗朗克《前奏曲、聖詠與賦格》,下半場選了德彪西《意象集》,包括《透過樹葉間的鐘聲》《月落荒寺》《金魚》等,以及杜蒂耶的《鋼琴奏鳴曲》。

鋼琴家劉念劬專程來看了小師妹的音樂會,除了感受到法蘭西音樂的唯美,更覺她盡現了技術與人文的含量。

「她帶領我們用現代鋼琴『閱讀』了一部高度濃縮的法國鍵盤史,從18世紀到20世紀、從羽管鍵琴到管風琴的想像。」劉念劬說,杜蒂耶的《鋼琴奏鳴曲》很難在音樂會上聽見,庫普蘭《神秘的路障》二度返場,被演奏得沉鬱而內省,讓人在神秘之中聽見了屬於遠古與未來的雙重聲音。

「有些曲目在國內鮮少上演,即便對專業人士來說,都是比較生僻的。」如此選曲和江晨在法國留學的經歷有關。

11歲,江晨就與指揮家黃貽鈞帶領的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1992年,她從上音附中畢業,考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先後獲得鋼琴、室內樂、藝術歌曲、鋼琴伴奏四個碩士學位,1998年在日內瓦高等音樂學院獲得相當於博士的最高級演奏家文憑。

9年的法國留學生活中,她耳濡目染接觸到獨具特色而風格多變的文化藝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對音樂的概念和對音樂會聲場空間的構建。在上音鋼琴系任教後,江晨又潛心研究了不同鋼琴藝術風格,這場音樂會更像是一次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不過,江晨的選曲沒有限於業界,也兼具了可聽性。為了讓更多非專業觀眾更容易進入欣賞狀態,她撰寫了四千多字的曲目導賞,儘量減少音樂的專業分析,而是更多使用歷史、文學、繪畫等方面的描寫與暗喻,來引導欣賞。

演奏家的身份之外,如今的江晨還是上音鋼琴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每周的課時量極大,行政工作繁多,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屬於演奏家的時間?

「我嘗試在一個時間專注一件事,我切換頻道的速度比較快。」她說,「腦科學研究發現,多種多樣的科目能激活不同的大腦興奮點,互相形成積極休息的良性循環。當然,音樂會前幾天我會更集中在腦海中的音樂里,這樣每次回到音樂世界是新鮮的、感恩的,是帶著發現美的能量的,是幸福而得到滋養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