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對凱爾特人的比賽態度;尼克斯讓騎士夢回1990年代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發佈 2024-01-05T01:33:16.598945+00:00

凱爾特人本季季後賽第一個客場,輸給亞特蘭大鷹。——話說,主客場,區別到底多大?73勝那年,庫里主場場均29分,客場32分。2009年,科比主場場均25分,客場29分。72勝那年,喬丹主場場均29分,客場32分。理由挺明白:主場,角色球員容易起勢,巨星歇歇無妨。

凱爾特人本季季後賽第一個客場,輸給亞特蘭大鷹。

——話說,主客場,區別到底多大?

73勝那年,庫里主場場均29分,客場32分。

2009年,科比主場場均25分,客場29分。

72勝那年,喬丹主場場均29分,客場32分。

理由挺明白:主場,角色球員容易起勢,巨星歇歇無妨。

客場,角色球員普遍熄火,就得靠巨星來撐。

2011-12季,勒布朗和韋德都是客場比主場要多三分。波什是主場場均19分,客場場均16分。

誰是王牌,誰是副手,一望而知。

——相當多數主場龍客場蟲球隊,都適用於這個模型。

由此延伸出一個邏輯:

既然主隊角色球員經常發威,客隊角色球員經常萎靡,那該如何設置打法?

這就是今天凱爾特人布置的奇怪之處:按說鷹回了主場,角色球員們會起勢,那就應該多用擴防和換防壓死三分球才對。

但凱爾特人今天大用收縮

於是霍福德、格威與羅威被針對,今天貝、賈倫·詹森、博格達和穆雷,僅針對霍格羅三位不太防出來,就投中了六七個三分球。

凱爾特人到第四節才變陣上換防,但有點晚了。

反過來,亞特蘭大有變招。

前兩場,亞特蘭大鷹還是擴防霍福德與斯瑪特們,今天卻收縮放空了他們;凱爾特人上半場但凡叫擋拆,鷹也多用繞過掩護了。那意思:

您投吧!就賭你們投不死我們!

凱爾特人上半場就轟下了15個三分球,全場48投21中,但鷹死守禁區:結果是今天凱爾特人內線得分40,16個罰球——塔圖姆占了9個。

大概因為鷹退守得深,凱爾特人無法打出JJ雷迪克讚譽過的「無球擋切,打進打出」,全面開花,於是比賽演變成了凱爾特人要麼投三分,要麼清空單打。進攻單一了,前三節防守輪轉也慢一拍,整體懶洋洋,於是拖進最後時刻。

最後3分鐘,塔圖姆右路和布羅格登配合打三分時,凱爾特人全隊站住,只有懷特舉手,「我這裡可以傳球的!」

下一回合,便是楊單挑霍福德三分得手——這是個清空單挑,但貝和亨特都還在移動;楊出手瞬間,穆雷甚至還在內切。

而楊射中事實上的鎖局球,則是在亞特蘭大曾經的老大哥霍福德頭頂:擺脫懷特,一個拋射。

事實證明,雖然霍福德看去永葆青春,但他防守端覆蓋範圍確實不如巔峰了——他的確快37歲了。

斯瑪特賽後也說了主客場的事,說鷹「回到主場,就有額外動力了」。

與此同時,「我們得儘量多讓他們難受點才行」——很顯然,今天凱爾特人沒讓鷹難受起來。

於是鷹贏了第三場。主動權還在凱爾特人這邊,但鷹算是證明了:

凱爾特人的內線群人多勢眾,但並不完美;在鷹決心放三分填禁區打硬仗後,凱爾特人今天就是29個籃板球(其中塔圖姆10個)、16個罰球(其中塔圖姆9個),而且懶洋洋地收縮了三節,試圖跟鷹對飆三分;到第四節試圖緊起來,還是輸了。

畢竟這是季後賽,再怎麼強弱殊途,也得有態度,勝利得靠自己爭來:

沒哪個球隊是可以舒舒服服一路平趟,等對手把勝利拱手送上。

另一邊,掘金今天3比0領先了森林狼,約基奇賽後說他們的打法,「我們不想給森林狼生機,我們想做強勢的那一方,我們要先發制人」。

就這意思。

說到硬度……

騎士對尼克斯第三場,輸掉不說,全場只得79分。

一半是騎士整體萎靡,讓我懷疑是不是斯派克·李導演掏腰包賽前請騎士全隊去搓澡喝酒風花雪月了一番,「你們來一趟不容易,大家好好招待」,以至於今天全隊腿軟;一半是:

尼克斯擺出了一派1990年代季後賽的氣勢。

而騎士還停留在2023年常規賽的感覺。

今天比克斯塔夫教練,還是打得老老實實按部就班,該怎麼打怎麼打。

短輪換,定時轉,定時擺聯防被尼克斯砍,繼續拿布倫森沒辦法。

讓我忍不住想嘟囔幾句:

「你說比教練,一屆一屆換了多少球員了,改過嗎?換湯不換藥啊!丹尼·格林上半場打得蠻好的,你把他去換了幹什麼……第三節一度追到差個位數了,卻把加蘭德又拿上來,你倒告訴我怎麼解釋……」

當然客氣點說,也可以是教練風格相剋。

騎士進攻有後場雙槍,但加蘭德不以強硬見長。偏騎士在這個大三分球時代,射手並不多:球隊最好的倆射手就是後場雙衛,再就是勒韋爾。上季騎士鋒線空間是靠馬卡寧和勒夫解決的,現在自然不說了。

尼克斯那邊主帥錫伯杜,傳家的防守,從輔佐范甘迪到托里弗斯奪冠,從森林狼到公牛,招牌的單側三防二施壓,專掐對手的王牌持球手,最怕的是空間+前場籃板大隊。

——騎士贏第二場,是靠全隊42%的三分率和阿倫6個前場籃板。但前場籃板和三分球,到底不是他們的專長。

——今天莫布里與阿倫被淹沒在尼克斯的人潮中,加蘭德根本看不見籃筐;騎士只能靠米切爾強攻硬打。勒韋爾也有樣學樣,結果一度把比賽節奏帶跑偏了。

另一邊,常規賽,騎士防守聯盟第一:莫布里作為小KG掃蕩一切,騎士每場只讓對手投進11個三分球,順便每場讓對手16個失誤。

——但我們也都記得,當年凱爾特人擁有KG時,外圍防守無敵,但也有個小缺陷:禁區肉搏

——那支凱爾特人的助教,就是錫伯杜。

米切爾·羅賓遜常規賽每場打27分鐘,今天30分鐘;哈滕斯滕常規賽場均20分鐘,這個系列賽每場22分鐘。

米羅今天5個前場籃板攪和騎士禁區,哈滕今天屢屢一柱擎天,還把米切爾試圖扣籃的一球凌空按了下來。

絞肉機對決下,蘭德爾習慣性季後賽失准,但米羅和哈滕硬了起來,撐住了尼克斯的脊樑。

如此兩邊絞肉機開動,互廢武功;騎士好歹進攻還有米切爾,但尼克斯今天有倆:

巴雷特和布倫森。

話說,巴雷特隔三差五,會打出這麼場比賽,「你這小子再不練籃子就真廢了!你能不能花一個夏天好好練練籃子啊!——哦可是看著又真硬,算了再觀察兩年吧……」

他籃子穩定性是真沒譜,但衝起來又確實鋼筋鐵骨,尤其在這種絞肉機比賽中,著實長士氣。

這麼說有點古怪,但老尼克斯當年就這樣:平時打著,一個兩個都讓人搖頭;打上硬仗,大家都是三成命中率蔫頭耷腦時,平時亂槍打鳥的幾位忽然醒目起來,甚至來兩下直接帶走比賽,硬得讓人感覺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等你對他們充滿希望了,他們又軟掉了……

另一邊,布倫森。

本季尼克斯一個有趣點:二分球第一是185公分的布倫森,三分球第一是王牌大前鋒蘭德爾。到了季後賽,還是布倫森硬。

本季非助攻二分球得手,布倫森排第八。

短中投——4到14尺——得手,布倫森排第四——第三是福克斯,第二是盧卡,第一是阿德巴約。

在這個魔球時代,布倫森偏偏不是個魔球後衛:他的籃下+三分投籃比只有42%,有多到58%投籃是在中距離。

三分+籃下效率高,但可以定點鎖死;然而中距離大師鎖不死。硬的基礎,是離了三分球和籃下也能打球。

今天布倫森投進十個球,7個禁區內中投,一個罰球線中投,兩個籃下。

絞肉機到最後,就是比中投——這就是1990年代的風格。

之前聊過,米卡爾·布里奇斯在大學時其實就能打,但因為隊裡有個單打王,所以他大學就很少持球攻——那時他身邊的單打王,就是布倫森。

布里奇斯到布魯克林,跟布倫森又成了同城了,被紐約媒體問到布倫森,答說布倫森最卓越的,是籃球智商,以及腳步——一個小後衛,被誇贊腳步?

今天我們也看到了:絞肉機對決下,布倫森的單打腳步。

騎士常規賽保護籃下命中率聯盟第二,限制對手三分球個數聯盟第二。

但遇到這麼坐著打中距離的小後衛——對不上啊!

布倫森自己說最喜歡的球員,第二是保羅,第一是納什。這兩位都是中投大師。

話說:

2004年納什離開了達拉斯,迎來生涯巔峰。

2022年布倫森離開了達拉斯,迎來生涯巔峰。

庫班老闆: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