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十三天、都是運載火箭,馬斯克發射失敗,這個江蘇人卻成了!

蘇商會 發佈 2024-01-05T12:57:00.293299+00:00

不盤不知道,江蘇航空航天產業的家底,還挺厚實。前面有一段路,大家目標不一樣,終點也就不一樣,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不盤不知道,江蘇航空航天產業的家底,還挺厚實。

前面有一段路,大家目標不一樣,終點也就不一樣,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北京時間4月20日晚9時30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艦」重型運載火箭在發射升空3分鐘後,於墨西哥灣上空發生非計劃內的解體,在半空中爆炸,太空飛行器未能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星艦」此次發射是北京時間4月17日晚8時宣布暫停發射之後的首次發射。

至於暫停發射的原因,北京時間21時12分,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表示,一個加壓閥似乎被凍住了,所以除非它很快開始工作,否則今天不能發射星艦。隨後,馬斯克又表示,「推進劑正在卸載,幾天後再嘗試發射。」

「星艦」(Starship)與其他火箭相比其最大的創新在於,其使用液態甲烷/液氧推進劑作為動力,一級助推器「超重型推進器」和二級「星艦」飛船均可以回收。另外,回收方式上,SpaceX公司安裝4個固定柵格翼,不配置著陸腿,計劃採用地面塔架「捕捉」的形式進行回收。目標是計劃在未來將人類送往火星。

同樣是運載火箭,大有大的牛,小有小的好。就在「星艦」試飛的10天前,我國雙曲線一號遙6「連雲港號」運載火箭(代號「SQX-1 Y6」)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連雲港號」也是我國首枚以地級市名字命名的運載火箭,是由民營企業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際榮耀」)自主研發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由星際榮耀董事李順成冠名。李順成是江蘇連雲港出來的企業家,為了支持家鄉經濟發展、提升家鄉知名度,便將火箭命名為「連雲港號」。

「連雲港號」和「星艦」雖然性能不一樣,但是「上天」的意義同樣偉大。

「星艦」承載的是馬斯克的「火星夢」。同樣,「連雲港號」寄託的是李順成的「故鄉情」,他們面對的都是星辰大海,實現的是人類共同的「飛天夢」。

另外,巧合的是,「星艦」和「連雲港號」都是民營火箭。

商業航天·民營火箭

眾所周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是美國民營公司,而中國的火箭產業,主體支撐是央企、國企,民營企業主要是做配套。不過,近年來,我國也有民營火箭,並且發射成功率為62.5%。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里,航天領域、火箭發射等都屬於國家行為。一是因為對航天技術實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發射成本高,資金以億為單位,風險係數偏高,一般的民營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有限。

此一時彼一時,事態總有轉變。隨著市場的發展,自SpaceX證明了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大幅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後,更加多元的航天需求和商業模式孕育而生,推動了航天技術和大眾生活的連接。

航天事業「下凡」後,我國也開始推動商業航天事業。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60號文中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2015年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後,中國商業航天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出現爆發式增長。

國內民營火箭主要有探空(亞軌道)火箭和運載火箭兩種。前者發射方便;後者由多級火箭組成,裝有箭體、動力裝置系統和控制系統,可將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空間探測器等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

近年來,發射探空火箭的星際榮耀、推進液氧甲烷大型發動機實驗的藍箭、建設自有火箭智造基地的零壹空間等民營火箭公司,成為商業航天的先行者。

(圖片截自百度詞條)

目前發射成功次數最多的民營火箭分別是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系列,星河動力的「穀神星一號」系列,零壹空間的OS-X型「重慶兩江之星」系列以及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的天龍二號遙一運載火箭。

其中,2018年4月,星際榮耀成功發射了名為「雙曲線一號S」的商業火箭,成為國內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民營火箭,也是美國以外第一枚取得飛行成功的民營火箭。同年5月,星際榮耀順利完成了自主研發的15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燃氣發生器點火試驗驗證;2018年5月,零壹空間宣布,自主研發商業火箭「重慶兩江之星」發射成功。

星河動力是起勢猛並且成績顯著的火箭民企。2018年成立,星河動力的火箭產品包括「穀神星」系列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以及「智神星」系列中型重複使用液體運載火箭。2020年至2021年相繼成功完成三次發射,實現了國內民營火箭的首次連續成功和首次一箭多星商業發射的突破。另外,其「智神星」一號火箭計劃今年首飛。融資方面,2021年7月至12月,星河動力完成總額12.7億元B及B+輪融資。

凡事有成功也就有可能失利。

2018年10月和2022年12月藍箭航天發射了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和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均發射失利。

藍箭航天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民營航天企業之一,也是首個嘗試入軌發射的公司。藍箭航天不僅在國內發射,也做國際生意,並且成功簽單。

2015年成立的藍箭航天,2017年1月與丹麥Gomspace公司簽訂火箭發射服務協議,是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承接的第一筆國際市場商業火箭發射服務的訂單。

2020年9月,藍箭航天完成了1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至此藍箭航天累計融資金額近26億元,在國內民營航天企業中排名首位。

火箭市場廣闊,不斷有民企投入進來,重點研究突破的方向也各有不同。

比如,成立於2015年的天兵科技,致力於自主研製下一代常溫綠色液體推進劑及極簡式宇航推進系統。九州雲箭產品聚焦在液體火箭發動機。東方空間研製引力-1號固體捆綁式中型運載火箭,也是中國商業航天公司第一款在研的捆綁式火箭;火箭派以發展「地月空間經濟」為基礎,以深空探索為未來導向。

江蘇南通也有一家民營火箭公司,即深藍航天,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完成百米級液體運載火箭回收試驗的民營火箭公司,以液體可回收運載火箭研發及提供商業發射服務為主。

總體而言,民營航天事業處於起步階段,從技術到基礎設施,再到商業化場景的搭建,都在一步步完善。火箭發射成功,能夠接收和完成商業化訂單,民營火箭才能形成完整的發展閉環。

江蘇航天航空產業日新月異

近年來民營火箭雖然起勢猛,但是中國的航天事業主力軍還是國企、央企,民企更多的是在產業鏈上的深度參與。

自1970年4月24日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後,開啟航天強國建設之路,並且一路向陽。「長征」「神舟」等運載火箭、航天飛船就是我國航空航天實力日益強大的最好例證。截至2022年,我國完成了數百次航天發射,僅2022年一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運載火箭,2022年發射任務54戰,54捷,獲得滿堂紅。

航天事業的日漸強大,也衍生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不斷驅動經濟增強。

就江蘇而言,在航天事業的產學研用各個環節都有深度參與。首先,在科研教育方面,江蘇擁有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雙一流」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南航」)。在2022「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南航有18個學科上榜,2門學科躋身世界50名,其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取得世界第三。

南航在航天方面實力自然也不容小覷。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號」成功返回地球,南航的校旗與兩位航天員一同凱旋。2011年11月9日南航自主研製的「天巡一號」成功發射,南航也成為國內第四家有能力研製衛星的高校。這樣的成績還有很多,202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研製的應急信標裝置搭載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南航成為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

南航師資力量雄厚,從院長到工程師都有卓越貢獻。比如葉培建,既是南航航天學院院長,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系列各型號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

另外還有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也是江蘇省唯一航空類專業高職院校,系統打造航空工程、航空飛行(服務)等特色專業群,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飛行器、航空發動機、大飛機、航空材料專業導師,省內涉航企業家擔任創業就業導師。

其次,在產業方面,江蘇除了前面提到的以連雲港命名的雙曲線一號遙6「連雲港號」火箭和以張家港命名的「張家港號」天兵科技天龍二號液體運載火箭之外,還有上下游產業,形成產業集群。

截至目前,南京未來科技城已集聚南京神舟航天智能科技、航天極創物聯網研究院(南京)等16家航天航空(含軍工)類的企業。其中江蘇賽博防務技術、南京特藝電子科技等6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南京艾科美熱能科技有限公司1家南京市瞪羚企業。

蘇州也不示弱,在航空航天產業鏈上游的新材料、結構件部附件,產業鏈中游的關鍵系統、航空智能裝備,產業鏈下游的試驗檢測、維修及配套服務等諸多領域持續發力,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

2022年,蘇州集聚航空航天產業鏈重點企業303家,產值規模預計達到41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 集聚了長風航空電子、吉太航空、華易航、邁信林等優秀內資以及通用電氣航空、新宇航空、賽峰等外資航空航天零部件企業。

各個區域錯位布局,發展各不相同。

航空航天產業代表了製造業的高端水平,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一座城市看中,另一座城市必然也想投入發展。

2021年,無錫市唯一一家市級航空航天產業園在惠山高新區成立,正式進軍高端製造業,從雄厚的製造業切入原本空白的航空產業,2023年2月10日正式啟動。

在產業定位上,無錫瞄準航空發動機和燃氣機,即「兩機」1個主導產業,塑造機載設備、研發試驗與檢測2個特色產業,培育商業航天1個新興產業。

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產值達30億元,集聚航空航天企業總數50家,將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建設成為長三角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的重要構成和全國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標杆。

目前來看,航空航天事業是一片藍海,呈現著欣欣向榮之態。夢想不是一朝一夕實現的,奔赴星辰大海除了需要「飛天夢」之外,更多的是需要雄厚的實力、先進的技術、充裕的資金、優秀的人才,還有充足的時間。

參考資料:

瘋狂機械控《我國民營火箭發射失敗,但別忘了SpaceX至少失敗過9次!》

36氪《第七個國家航天日,民營火箭公司的星星之火開始燎原|行業觀察》

蘇州發布《蘇州,衝上雲霄》

南京未來科技城《總投資額達20億元!南京未來科技城航天航空產業邁出穩健步伐!》

無錫惠山發布《夢想照進現實!航空航天大產業夢自此起航!》

來源 | 新蘇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