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美國「偷窺習慣」從何而來?

參考消息 發佈 2024-01-05T13:45:34.067918+00:00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導俄羅斯《觀點報》網站4月17日刊登題為《美國偷窺所有人的習慣從何而來?》的文章,作者是瓦爾代俱樂部項目負責人季莫費·博爾達喬夫。全文摘編如下:間諜狂是一種強迫症,總覺得所有地方都有人在收集自己的蛛絲馬跡。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導俄羅斯《觀點報》網站4月17日刊登題為《美國偷窺所有人的習慣從何而來?》的文章,作者是瓦爾代俱樂部項目負責人季莫費·博爾達喬夫。全文摘編如下:

間諜狂是一種強迫症,總覺得所有地方都有人在收集自己的蛛絲馬跡。所有國家都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旦生存條件惡化,會不正常地試圖將外部敵對勢力的活動視為導致本國一切不幸的根源。這尤其常見於如下民族,即文化落後,並一直生活在外部勢力可能對自己使詭計、搞破壞的緊張當中。於是,他們便開始採取措施,包括強化對周遭一切的控制,並在自己的定居點周圍設置路障。

事態甚至發展到聯合國秘書長可能遭美方竊聽的地步。其發言人表示,他們對此並不感到吃驚。看來全球已經司空見慣了,知道世界頭號大國的自我感覺是如此不適,以至於認為有必要偷窺周圍的所有裂縫,必須在每個角度安放竊聽器。

從人類正常交往的角度來看,這屬於極端反常的行為。但我們無處可去:要擺脫美國人是不可能的,就如同忽視他們的存在這一事實本身一樣。所以,不妨試圖弄清作為我們從前的夥伴,他們為何會有這一癖好。

美國人最積極監視的是盟國。大概每位歐洲領導人都心知肚明:自己的電話一直處於中情局或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之下。

為何美國人要對周圍所有人進行間諜活動?其一,因為他們災難性的不自信。儘管擁有無以倫比的成就與發明,積累了最可觀的財富,具有武裝到牙齒的軍隊,但說到內心和諧自洽,美國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國家之一。

我們中的很多人跟美國人打過交道,知道他們有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患得患失感。其中最主要的一點與美國的最大優勢之一,即驚人的商業效率有關。其基礎便是不停地算計、不斷地撈取利益,這自然會導致美國人懷疑別人也存有同樣居心。因此,即便是對最親近的盟友,也需密切監視,讓對方大事小事都不能背叛。

其次,美國人從事間諜活動,是因為他們財力雄厚。近150年裡所積累的巨大財富,令它能夠由國家出資,維繫數量驚人、擁有最先進設備的情報機構。要從控制國際貿易路線中獲得利潤,便需在全球保持存在、建立軍事基地,哪怕最偏遠的角落也不放過。這些境外前哨被用來危害他人,並保障自身安全。

更何況美國獨特的社會經濟體制也無需國家在公共領域投入大筆資金。交通運輸體系和全民醫療的現狀雖然可怕,但並非實質性問題。國家有閒錢來充當軍費,監視全世界。

其三,美國監視其他人,是因為骨子裡就喜歡這樣做。沒錯,哪怕我們很難想像如何能從知道他人隱私中獲得快感。在歐亞大陸上,我們習慣了生活在相當開放的空間當中,不同民族和人民之間沒有太大的地理障礙。而美國其實是被大洋包圍的島,只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在陸上接壤。這兩個國家也是受美國人監視最厲害的。

島國生活意味著特殊心理的形成,在這種思維當中,處在地平線外的所有人都是未知且可怕的危險。「被圍困的堡壘」心態是一種病,它需要不斷尋求自身安全的新保障。我們所有人都很清楚,00年代前半期,當美國在全球多地發動侵略戰爭時,美國使館變成了不可攻克的堡壘。

即便是在最好的友邦境內,美國使館也都用混凝土徹起圍欄,並輔以鐵絲網。最奇怪的是,這並未令使館人員感到特別不適。只因為處於包圍之中的生活,視世界其他國家為敵對且危險之地的態度,對普通美國民眾來說再自然不過。

改變這樣的行為邏輯是不可能的,因為正如我們所目睹的,它完全是客觀狀況使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