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各個擊破」,白宮或滿盤皆輸,美官員:不想跟中國開戰

戎評說 發佈 2024-01-05T15:02:15.821727+00:00

面對中美差距的不斷縮小,美國政府官員罕見強調,不想與中國開戰。出現這種情況或許是美國所沒有想到的,畢竟在美國眼中,歐洲因為俄烏軍事衝突的影響,應該會更加主動的靠近美國,不管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都會與美國保持高度的合作關係,但現在歐洲政要都前往中國進行訪問,這也說明在歐洲心中,中國依然是最佳的合作夥伴,沒有之一。

西方多國領導人訪華,中國開始對歐洲使用「各個擊破」的方法,最終美國一招不慎或將面臨滿盤皆輸的困境。面對中美差距的不斷縮小,美國政府官員罕見強調,不想與中國開戰。

最近這段時間歐洲政要的訪華之行,無疑是最吸引全球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從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再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到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最後就是即將到訪中國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可以說,歐洲的幾大核心國家都派人對中國進行訪問,直接表明了中國對於歐洲的重要性。出現這種情況或許是美國所沒有想到的,畢竟在美國眼中,歐洲因為俄烏軍事衝突的影響,應該會更加主動的靠近美國,不管是軍事、政治還是經濟都會與美國保持高度的合作關係,但現在歐洲政要都前往中國進行訪問,這也說明在歐洲心中,中國依然是最佳的合作夥伴,沒有之一。

法國總統馬克龍原本在出訪之前還宣稱要讓外界聽到「歐洲統一的聲音」,疑似是打算藉助歐盟來對華展現強硬的立場和態度。但是在本次訪華期間,馬克龍成功與中國簽署了一系列合作項目,其中為空客拉來的千億客機訂單,也讓其反壓德國總理朔爾茨一頭,成功完成了一次揚眉吐氣。因此,不少西方媒體也認為,馬克龍在回國專機上關於台灣問題的中立表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對中國的一個善意信號,通過強調法國乃至歐洲將會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客觀且中立」的立場和態度,來穩定中法和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關係。而德國也同樣如此,貝爾伯克在訪華期間雖然在台灣問題上說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言論,但她也非常清楚的意識到中國對於德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特別強調德國並不打算對華脫鉤,因為這樣對於德國而言並沒有任何好處。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過去一年俄烏衝突的衝擊下,德國經濟也遭受了不小的影響,去年與美國出現了1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這也是在兩德統一之後首次出現的情況。

一方面,俄烏衝突導致德國的國防安全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加速了德國資本的外逃。另一方面,俄羅斯中斷對歐洲天然氣供應導致德國能源問題加劇,德國不少企業選擇出逃至美國,加速了自身的工業空心化。同樣,法國也面臨與德國一樣的問題,並且法國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貿易逆差情況更加嚴重,特別是在美國宣布要執行《削減通脹法案》之後,馬克龍就更加明白要加強對華合作的重要性,如果繼續保持現狀跟美國展開貿易合作,那麼法國遲早會淪為美國刀下的一隻肥羊。其實通過法德這兩個歐盟核心成員國的表現,就可以清楚的發現,歐洲雖然在政治和軍事上與美國保持一致,但是在經濟上還是高度對中國「依賴」,他們不但依賴從中國進口各類型商品,而且也非常依賴龐大的中國市場。對於現階段的歐洲而言,藉助中國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最終才有望擺脫當前的經濟低迷狀態。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歐洲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強,已經無需贅述,這也可以讓中國實現對歐洲的「各個擊破」,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明白保持和穩定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性,強化與中國的合作的必然性。說白了,國家之間的合作講究的是一種利益基礎,既然歐洲從美國那邊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相反還被美國掠奪和剝削,那麼就尋求中國的幫助和支持。因為與中國的合作都會得到真金白銀的好處和利益,這一點也是美國所無法比擬的。畢竟美國除了割歐洲的韭菜和薅羊毛以外,根本不會給歐洲任何的幫助,即使是這次歐洲面臨二戰結束之後最嚴重的能源危機,美國也只是通過高價出口液化天然氣的方式來「幫忙」,賺了歐洲數倍的利潤,而這就是美國最大的弱項。

在看清了美國的嘴臉之後,包括法國在內的不少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在能源供應上選擇與中國合作,最終美國徹底處於下風,全面落敗或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可能是看到自己在中美博弈時沒有太大的優勢,以及中美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美國也開始主動去釋放一些積極信號來緩和雙方的緊張關係。日前,美國五角大樓官員科林·卡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對於中美衝突並不感興趣,而且這個衝突也是可以規避的。換句話說,美國並不想與中國展開一場全面衝突和對抗,能否取勝還是一個未知數,不管勝負如何,對於美國霸權而言絕對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衝擊,這個結果美國可能不敢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