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祖為救廖齡奇兩扣蔣氏手令仍未挽回,行刑後蔣氏卻匆匆趕到

萬事之始 發佈 2024-01-05T20:08:23.986425+00:00

因為在這場會戰中,薛岳先是中了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畿明打大雲山,實渡新牆河之計,把駐守在新牆河的川軍楊森集團軍調往大雲山,以至於在新牆河一線露出了破綻,讓日軍很順利地渡過了新牆河。

對於在第2次長沙會戰後被執行軍法的第74軍58師師長廖齡奇來說,他有「取死之禍」卻沒有「取死之罪」。

說他有「取死之禍」,是因為無論是他的直系長官王耀武,還是上級領導薛岳,乃至於他在74軍的同僚,對他都沒有好感。以至於在他身陷囹圄的時候,竟無一人肯為他說好話。

說他沒有「取死之罪」,是因為他雖然在第2次長沙會戰74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的時候,沒有整理部隊,反而帶著部分殘部脫離了戰場,犯下擅自脫離部隊之罪。可這個罪名和他被執行軍法時的罪名「臨陣脫逃」相比,無疑要輕了很多。

擅自脫離部隊的罪名的處理結果或是免職,或是囚禁,都罪不至死,而「臨陣脫逃」,可是個板上釘釘的死罪。

那麼,作為一位畢業於黃埔四期,擁有留洋經歷,又是74軍首任軍長俞濟時的得力幹將和主力師師長的廖齡奇,究竟是如何「屈死」的呢?

嚴格來說,第2次長沙會戰並不能被視為一場勝仗。

因為在這場會戰中,薛岳先是中了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畿明打大雲山,實渡新牆河之計,把駐守在新牆河的川軍楊森集團軍調往大雲山,以至於在新牆河一線露出了破綻,讓日軍很順利地渡過了新牆河。

緊接著,薛岳為了穩固二線陣地,又把本該用於機動作戰的第十軍和第74軍提前動用,造成長沙城防空虛。

而且,在這期間,第9戰區的密電碼也被日軍破譯,使得第十軍和第74軍的動向全部被日軍掌握,讓日軍有充分時間調動主力對這兩個軍進行打擊。

第十軍倉促應戰,軍部被日軍騎兵偷襲,軍長李玉堂遇險,幾乎性命不保。

第74軍的情況稍好,由於天氣的原因瞞過了日本空軍的偵查半天時間,才得以能夠布置陣地。可隨即就遭到了日軍的瘋狂攻擊。當阿南惟畿得知74軍的確切位置後,下令第3、第6師團放下一切任務全力攻擊74軍,為了增強攻擊力量,還把第十一軍直轄的坦克聯隊和重炮聯隊也派了上去。

要知道的是,日軍第3、第6師團可都是擁有4個步兵聯隊的甲種師團,兵力都在3萬上下,又各自擁有一個炮兵聯隊,再加上坦克聯隊和重炮聯隊的加強,無論從兵員數量上還是火力裝備上都要超過74軍幾乎兩倍以上。

74軍遭此打擊,損失慘重,連軍長王耀武都差點被俘。據他事後對人說,在危急時刻,日軍離他不過十餘米遠,幸好他藏身草叢未被發現。

第十軍和74軍遭到嚴重打擊,長沙周邊再也沒有一支強有力的部隊,長沙被日軍攻陷。

雖然長沙隨即就被趙季平師收復,可這對於在蔣氏面前信誓旦旦要保住長沙的薛岳來說,這就是個無可洗刷的污點。

在這一戰中,阿南惟畿基本上實現了他的目標,即儘可能的殲滅第9戰區主力。至於攻占長沙,那不是日軍的目的。因為即使攻占了長沙,日軍也沒有能力固守,漫長的補給線就能把日軍拖垮。

而對於薛岳來說,雖然收復了長沙,但畢竟曾經失去過,這有損於他的榮譽。而且,第9戰區主力第十軍和第74軍都被打殘,讓他根本無法在蔣氏面前交代。

因此,選擇替罪羊,選擇誰來當這個替罪羊,是薛岳當時面臨的緊迫問題。

1941年10月16日,蔣氏飛臨南嶽衡山,召開軍事會議。

蔣氏一下飛機,就給此次會議定下了調子,即,不是慶功會,而是檢討會。

在蔣氏看來,第2次長沙會戰之所以打成這個樣子,責任應該由薛岳來負。

1次長沙會戰中,第9戰區之所以能夠獲勝,關鍵在於薛岳充分利用了第9戰區的地形和民情,採用了大縱深的梯次配置,逐次抵抗,不在具體的「點」上與日軍拼消耗,然後將敵引至預設地帶,採用伏擊、側擊的戰法,既打擊了敵人,也沒有丟失空間。

可在此次會戰,薛岳的部署完全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主力部隊沒有配置在外線,反而放在了正面。

而且,第9戰區三個主力軍第十軍、第26軍和第74軍,還是逐次進入戰場,這就給了日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而造成這一切的,都是薛岳中了阿南惟畿明打大雲山,實渡新牆河的計策,把用於防守新牆河的主力調走,露出了破綻。

新牆河防線過早的失去,造成二線的第37軍和99軍為了掩護三線部隊的展開,只能在汨羅江一線的正面拼死抵擋日軍,可又不是對手。薛岳也只好把第十軍、26軍和74軍投入了戰場,並且還都擺在了正面。

所謂是「一步錯步步錯」,薛岳在第2次長沙會戰中失了先手,造成了以後步步被動。

如果薛岳不是太過於在意長沙城的得失,這個仗就不是這個打法了,他完全可以放棄長沙,以得力之一部阻斷日軍的後續部隊,其餘各部撤往兩翼對日軍進行反包圍。待到日軍疲憊之時再予以反擊,定可獲得不俗的戰果。

可長沙是薛岳的「面子」,為了這個「面子」,他下令各部都救援長沙,如此一來,救援部隊就恰好和日軍走了個頭碰頭,在第十軍和74軍遭到重創後,其他部隊也沒有打殲滅戰的實力,所以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後來雖然收復了「面子」,可卻傷了「里子」。

但薛岳是個知錯改錯就不認錯的人,在給蔣氏的電報中,薛岳稱,此次會戰之所以未能取勝是因為各將領處置失當之過,他願意承擔指揮無方之責。

這個說法看似是薛岳認錯,但其實是把責任推給了一線將領。

那一線將領都有誰呢?不用說,自然是楊森、王耀武、李玉堂和26軍軍長蕭之楚、37軍軍長陳沛和99軍軍長傅仲芳了。

可楊森,薛岳是動不了的。先不說楊森是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又是蔣氏的侄親家,就論楊森在此次會戰中的表現,那也是無可挑剔的。

大雲山之戰雖然是楊森派人去打的,可卻是奉了薛岳的命令,如果處罰楊森,豈不是說薛岳錯了?

而且,在第9戰區的密電碼被日軍破譯,整個第9戰區處於電台靜默狀態的時候,楊森可是代理薛岳在指揮的,如果把責任推給楊森,那可就太不厚道了。

把責任推給陳沛和傅仲芳?似乎也不太厚道。37軍和99軍每次作戰都非常賣力,雖然戰功不大,但屬於任勞任怨類型的部隊。此次會戰這兩個軍沒有頂住日軍的攻勢,未能給第9戰區三線部隊的展開贏得時間固然有責任,可這兩個軍的戰鬥力就擺在那裡,他們也確實頂不住。如果把責任推給二人,就有些過於苛責了。

至於蕭之楚的第26軍,和37軍、99軍的情況都差不多,作戰也很賣力,就是實力不濟,打了敗仗也不能都怪他們。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把責任推給第十軍的李玉堂和74軍的王耀武了。

可大家都知道,74軍可是蔣氏的心頭肉,王耀武又是蔣氏的愛將,想要拿74軍開刀,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蔣氏來到南嶽的時候,首名召見的並不是薛岳,而是王耀武,以王耀武的精明,能承擔這個責任?

薛岳想來想去,只能把責任推給李玉堂了。李玉堂這個人老實,又沒有那麼多的背景可以依靠,兼之第十軍在此次會戰中打得確實不好。

就在薛岳苦思如何推卸責任的時候,蔣氏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薛岳的打擊面似乎也太大了些。

出了問題,責任都是部下的,他自己僅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要負指揮責任,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可蔣氏又不能處理薛岳。薛岳雖然問題很多,但畢竟一將難求,在當時的各個戰區中,能夠找到替代薛岳的人還真沒有。

既然無法處理薛岳,那就要找出一個替罪羊。李玉堂就不用說了,給個撤職就行。那74軍的損失也得找個人出來頂罪吧?

就在這時,薛岳說了一句,據查,74軍58師師長廖齡奇臨戰脫逃。

此言一出,立刻就被跟隨蔣氏來到南嶽開會的陳誠和白崇禧認同。蔣氏也表示同意。

1941年10月17日,蔣氏在召開的軍事會議上以廖齡奇為反面典型,大肆批評在座諸將。

就在大家認為王耀武能夠站出來為廖齡奇辯解一番的時候,坐在台下的王耀武卻一言不發。

那麼,薛岳為何要把廖齡奇拿出來頂罪呢?王耀武又為何對自己麾下的師長見死不救呢?

說起來,這都是廖齡奇過於狂妄所致。

在74軍的軍、師級別的官長中,要論資格,51師師長李天霞是黃埔3期的,57師師長余程萬和副軍長馮聖法是黃埔1期的,僅有廖齡奇是黃埔四期的。

可這些資歷要比王耀武深厚的人中,都對王耀武畢恭畢敬,這其中固然有王耀武會來事,人緣好的成分在內,王耀武的軍事才能還是獲得了大家的認可的。

不然,在這幾人中,除余程萬是政工出身,在軍內的資歷不太深厚外,哪一個不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

可廖齡奇卻偏偏不信邪,他甚至放言,王耀武也就是機遇好,本領才能並不出眾。而且,讓廖齡奇看不上王耀武的還有王耀武的市儈作風,在他看來,將軍的功名應該在戰場上取得,靠拉攏蔣氏身邊人為他說好話而得到提升算得上什麼好漢?

這一切早都被王耀武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可王耀武是個有城府的人,在廖齡奇沒有在戰場上犯大錯的情況下就對付廖齡奇,會讓人覺得他小肚雞腸。

而這一次,王耀武認為機會到了,沒有落井下石就不錯了,還指望他給廖齡奇說話?

那麼,廖齡奇又怎麼得罪薛岳了呢?

1940年10月,廖齡奇的原配夫人因產後風而死。薛岳的參謀長吳逸志就找到了廖齡奇提親,想要把薛岳的小姨子嫁給廖齡奇。

這本來是件好事。

吳逸志之所以能來給廖齡奇介紹對象,那肯定是秉承著薛岳的意旨,一來,廖齡奇出身黃埔,又有過留洋的經歷,本身又是精銳師的師長,前途光明,是個好對象;二來,薛岳想把小姨子嫁給廖齡奇,也有拉攏的意思。

可這樁婚事卻遭到了廖齡奇的拒絕。

如果僅是不同意也就罷了,可廖齡奇卻偏偏說,我歷來不搞裙帶關係。這下子就惹惱了薛岳。

當然,薛岳也不見得就此來對付廖齡奇,可在74軍需要有人出面來當這個替罪羊的時候,薛岳自然先想到廖齡奇。

如果廖齡奇真的娶了薛岳的小姨子,即使廖齡奇真的「臨陣脫逃」了,薛岳也不會把他推出來送死。

蔣氏在南嶽會議上一宣布廖齡奇的罪名,廖齡奇就不服了。他找到蔣氏,要為自己辯白。

在這件事上,廖齡奇做的有點操切了。本來,蔣氏還沒有想好如何處理廖齡奇,很有可能的是會撤職或者囚禁起來。廖齡奇的58師雖然傷亡慘重,但給日軍造成的傷亡也不小。況且,此役,又有哪支部隊不是傷亡慘重呢?

可廖齡奇卻認為,自己無罪,蔣氏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自己臨陣脫逃是對他不公,因此請求面見蔣氏。

可蔣氏正在氣頭上,怎麼會見他?

廖齡奇見蔣氏不肯見他,倔勁上來了,偏要見。這下子把蔣氏惹惱了,下令把他關起來。

本來,蔣氏只是以廖齡奇為反面典型來警示諸將,並沒有拿出如何處理廖齡奇的意見。可廖齡奇這麼一被抓,那些「機靈」的人自認為號准了蔣氏要嚴懲廖齡奇的脈,開始對廖齡奇大肆攻擊起來。

大聲疾呼要殺一儆百者有之;想要藉此削弱嫡系力量者有之;心懷鬼胎,想要推卸責任者有之。

總之,參與南嶽會議的諸將連一個肯為廖齡奇說好話的人也沒有。

如果此時,王耀武和74軍的幾位師長能夠站出來替廖齡奇說幾句好話,蔣氏可能就順坡下驢饒過了廖齡奇。可現實是,竟無一人。

蔣氏無奈,只得寫了一道手令「58師師長廖齡奇臨陣脫逃著即槍決。」

可手令到了侍從室主任賀耀祖手裡的時候,賀耀祖卻認為事情不能這麼辦,不僅沒執行,反而把手令扣了下來。

難道賀耀祖和廖齡奇有什麼特殊關係不成?不然,他為何要在牆倒眾人推的時候卻在暗中保護廖齡奇呢?

一種說法是,賀耀祖認為,蔣氏處理廖齡奇的決定是在氣頭上做出的,因為廖齡奇確實罪不至死。等到蔣氏的氣消了,定會重新處理。

另一種說法是,廖齡奇的老上司,74軍首任軍長俞濟時給賀耀祖遞話,讓他暗中照顧一下廖齡奇。

賀耀祖也很幫忙,在扣下了蔣氏的手令後就勸諫蔣氏,要對廖齡奇寬大處理。

至於俞濟時為何不直接給王耀武遞話,讓他出面給廖齡奇求情,這豈不是更好?畢竟,俞濟時曾經是74軍的首任軍長,在王耀武面前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也可能是俞濟時認為王耀武對廖齡奇已經起了殺心,如果直接向王耀武求情或許會起到反作用吧。

果然,當薛岳和王耀武得知蔣氏的手令被賀耀祖扣下,並且還聽取了賀耀祖要對廖齡奇實行寬大處理的意見後開始著急了。

對於薛岳來說,廖齡奇死與不死,對他的影響其實並不大。他是一方統帥,涉及的是全局的指揮責任問題,並不是某個具體戰場的勝負問題。

而王耀武則不同,他所涉及的可是具體的戰場的勝負問題。如果不在74軍找一個替罪羊,那責任就是他的。他很有可能會像李玉堂那樣被解職。因此,王耀武找到薛岳再次面見蔣氏,表示了要對廖齡奇嚴肅處理的意見。

一面是戰區司令長官和心腹愛將,另一面是一個區區的師長,蔣氏該何去何從?

終於,蔣氏還是下定了決心,準備聽取薛岳和王耀武的意見。因此,蔣氏提筆在原手令後面又加上了「可也」二字,這就意味著要立即執行。

可這第2份手令仍然被賀耀祖給扣下了。賀耀祖認為,既然認為廖齡奇有罪,那就應該進行審判,由軍事法庭給廖齡奇定罪,而不是未經過審判就私下定罪。

這下子,王耀武更慌了。

不僅於此,參會的第9戰區諸將心中也很是慌張,既然已經判決了廖齡奇,那為何還不執行呢?是不是這其中又有變故呢?如果有了變化,那是不是意味著還要有一批人被處理呢?

蔣氏心中其實也很慌張,他害怕的是如果處理不好這個事,會造成軍心不穩。

可相對處理廖齡奇,會造成一個師的軍心不穩,他還是在意會引起一個軍甚至一個戰區的軍心不穩。因此,在1941年的10月21日,也就是在南嶽召開的軍事會議的閉幕式上,蔣氏突然宣布,廖齡奇已經槍決。

此時的賀耀祖終於明白了,殺與不殺廖齡奇其實不是個對錯的問題,而是蔣氏需要殺一個人來穩定軍心。想通了這一點,賀耀祖終於放棄了要繼續營救廖齡奇的念頭,只能在執行書上簽字了。

但出於傳統上殺人不見血的作法,賀耀祖在刑場上鋪上了紅地毯,也算是給廖齡奇留了尊嚴。

可出人意外的是,廖齡奇剛被執行完,蔣氏卻匆匆趕到,不知何意。

難道是蔣氏後悔了,想要刀下留人?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

上文說過,蔣氏之所以要對廖齡奇執行軍法,並非廖齡奇有必死之罪,而是為了借廖齡奇之死來安撫軍心。也可能他突然想通了,又不想殺廖齡奇了?畢竟,廖齡奇也是一員難得的戰將。

可他還是姍姍來遲了。

當蔣氏詢問負責執行的團長,廖齡奇在死前留下什麼話的時候,這位團長並沒有把真話告訴蔣氏,只是說,廖齡奇在臨刑前很後悔沒有好好報效校長之類蔣氏愛聽的話。

蔣氏聽後一言不發離去。

果然,廖齡奇之死還是激起了58師的動盪。可一個師的範圍畢竟很小,所能引起的波瀾也不大,很快就在新任師長張靈甫的安撫下平息了。

後來,廖齡奇被安葬在南嶽忠烈祠中,墓地享有將軍規格。

由於廖齡奇的死因無法言明,他的碑文上竟無任何生平事跡的記載,僅有「廖師長齡奇之墓」七個大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