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界面新聞 發佈 2024-01-06T03:05:33.587581+00:00

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界面新聞編輯 | 2023年4月19日,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研討會」上,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天滿介紹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和運行情況。

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

界面新聞編輯 |

2023年4月19日,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研討會」上,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天滿介紹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和運行情況。

李天滿說,今年以來,四川省聯合陝西、甘肅建立了川陝甘三省協同聯動機制,統籌推進分區管控、生態保護、矛盾化解、社區發展、科學研究和基層基礎建設等工作,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李天滿表示,四川省林草局將持續攜手各方力量,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2021年,中國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涉及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總規劃面積2.2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區1.93萬平方公里,占公園總面積88%。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著近72%的野生大熊貓,是野生大熊貓核心分布區、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具有極高的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生態體驗價值。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副會長肖南介紹了SEE基金會近年來在四川省開展的多項生態保護工作。他表示,未來SEE基金會將持續發揮社會化保護平台作用,創新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助力提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以《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進行了主旨分享。魏輔文院士表示,基於生態文明體制建設,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具體形式,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就是進一步加強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利於促進大熊貓棲息地原真性完整性保護。

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其首要任務是在整合連通碎片化棲息地上,全面加強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在當前保護形勢下,將破碎化的大熊貓棲息地「化零為整」修復連通是當務之急。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秘書長、西華師範大學副研究員楊彪表示,自2020年起,SEE基金會與四川省林草局及其他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大熊貓棲息地修復的探索與實踐,在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騰訊公益、阿里巴巴公益等企業和網際網路募捐信息平台的支持下,通過提升退化大熊貓棲息地質量,恢復退化其生態功能,取得了較好示範效果,建立起棲息地保護與社區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體系。

在國家公園體制探索與建設中,地方政府是實施主體。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委常委、總工會主席石華志分享了來自滎經的國家公園建設實踐,「滎經縣通過構建『1+3』體系,以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引領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立足區域自然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國家公園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共贏的道路,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高質量建設。」

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問題,是當前大熊貓國家公園面臨最大的難題。四川省大熊貓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松介紹了黃土梁廊道、土地嶺廊道、二郎山-大相嶺廊道群、小相嶺廊道群等大熊貓重點廊道建設的實踐經驗,「希望通過大熊貓生態廊道的建設,實現大熊貓棲息地連通成片,促進野生大熊貓局域種群的交流。」

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正是依託企業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等自然保護工作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會上,滙豐銀行企業可持續發展部氣候事務總監袁圓介紹了滙豐銀行支持大熊貓生態保護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在滙豐銀行的資助下,SEE 基金會在大相嶺保護區選取了小寨子溝(綿陽市北川縣)、大相嶺(雅安滎經縣)、栗子坪拖烏山廊道(雅安石棉縣)、申果莊(涼山州越西縣)4個項目點,通過參考原生大熊貓棲息地植被組成,並以人工促進更新的方式,調整不同類型的退化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結構,達到提升大熊貓棲息地質量的效果,為積極探索和試點國家公園的管理模式做出了努力和嘗試。

螞蟻集團可持續綠色公益部高級專家范敏分享了螞蟻森林參與保護地建設的實踐案例。圍繞大熊貓棲息地修復,螞蟻森林已經通過SEE基金會等公益機構在四川涼山州植樹造林超過1萬畝;螞蟻森林還積極參與大熊貓保護工作,2018年至今已經與自然保護機構合作支持了關垻、福壽、老河溝、柏林、鞍子河、新龍和八月林共7個公益保護地建設,總計守護面積超過279平方公里,並支持開發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產品。

擁有極其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東非地區,如何建設國家公園、可為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會帶來哪些借鑑和參考?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研究員王青鋒以《東南部非洲國家公園概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王青鋒研究員系統介紹了東南部非洲的生物多樣性與保護地管理情況。東南部非洲的國家公園在多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尚有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過度放牧、蝗災災害、環境污染、燒炭取材等,「希望東南部非洲國家公園的經驗和教訓,能夠為我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發展提供借鑑和幫助。」

中國是最早簽署和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建立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世界經濟論壇自然倡議大中華區總負責人朱春全博士以線上參會的方式,介紹了生物多樣性等國際公約及進程對國家公園管理的影響。朱春全博士認為,2022年12月19日通過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新藍圖,這一框架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如何調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參與和支持而言,是非常好的抓手。

隨著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等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環境與經濟發展,「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在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主任張琰介紹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定義和運用。他表示,自然保護地不光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方式,還是NbS的重要載體,NbS在自然保護地內外均可實施。如果設計得當,兩者可以完全兼容並協同增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