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顯示器主要看什麼參數

topskys顯示器支架 發佈 2024-01-06T13:04:00.081338+00:00

一、前言  本文不是硬核的科普文,目的是幫助有需要的小夥伴快速「入門」,知道怎樣去挑選適合自己的顯示器。有不當的地方歡迎指出!  首先要說明的是,顯示器的挑選很主觀,每個人的預算也不同,他的需求≠你的需求,你的需求≠他的需求。  二、影響清晰度的參數  1.

  一、前言

  本文不是硬核的科普文,目的是幫助有需要的小夥伴快速「入門」,知道怎樣去挑選適合自己的顯示器。有不當的地方歡迎指出!


  首先要說明的是,顯示器的挑選很主觀,每個人的預算也不同,他的需求≠你的需求,你的需求≠他的需求。

  二、影響清晰度的參數

  1. 尺寸

  顯示器通常通過「寸」來表示,多少寸代表顯示器面板對角線的長度。

  那是不是尺寸越大,顯示器看起來就越清晰呢?不是的,因為影響顯示器清晰與否的參數不止「尺寸」,還有「解析度」。

  2. 解析度

  解析度,又稱解析度。

  對於現代的 LCD(液晶)顯示器來說,解析度指的是顯示屏上的像素點,像素點是顯示器顯示畫面的最小發光單位。

  顯示器上的像素點

  而解析度參數,就是告訴你,這台顯示器橫向和豎向,都有多少個像素點。

  現在主流的解析度有三種:

  1080P:1920 x 1080,一共有 2,073,600 個像素點。

  2K:2560 x 1440,一共有 3,686,400 個像素點。是 1080P 的 1.77 倍左右。

  4K:4096 x 2160,一共有 8,847,360 個像素點。是 2K 解析度的 2.4 倍,是 1080P 的 4.27 倍左右。

  由於顯示標準也分不同領域,商業宣傳更是魚龍混雜,為了便於描述和理解,通常用K代表橫向像素,P代表縱向像素,像素需要結合顯示大小才有意義。現在還有一些筆記本廠商搞出來的所謂 2.5K,2.8K 解析度,這裡不做討論。

  現在我們有了答案。

  顯而易見的,在兩個相同的顯示器下,放進去的像素點越多,顯示的畫面就會越清晰,比如 24寸 1080P 和 24寸 2K 顯示器相比,2k 解析度的那台看起來會更加的清晰。

  3. 像素密度單位(PPI)

  我們可以通過PPI來客觀評價顯示器的清晰度,一般認為 PPI >90 就能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顯示效果,當然 PPI 越高越好。

  PPI 計算公式

  以 2022 的 MacBook Pro 為例,在像素密度 PPI 值這麼高的情況下,像素點之間的點距非常小,給人眼的觀感就是非常的清晰!往前湊似乎也很難找到像素點。:

  三、面板的類型和參數

  百度百科的解釋:

  液晶面板是決定液晶顯示器亮度、對比度、色彩、可視角度的材料,液晶面板價格走勢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器的價格(一台顯示器 80% 的成本都在面板上),液晶面板質量、技術的好壞關係到液晶顯示器整體性能的高低。

  1. TN 面板

  優點:響應速度很快,可以真正達到 1ms,因此更適合職業玩家使用

  缺點:色彩表現差,畫面泛白,可視角度小,稍微偏一點色彩就變了

  更適合職業玩家使用,普通用戶不推薦

  2. VA 面板

  優點:對比度好,畫面層次分明,尤其是遊戲中的陰影、黑夜等場景

  缺點:響應速度慢

  用手按下去,能看的一圈波紋,因為它是軟的,常被用於曲面屏上

  3. IPS 面板

  優點:可視角度廣、面板色准好

  缺點:漏光現象明顯,且不可避免

  市場主流面板,但也有高低等級之分,大多數廠商不會明確標註,因此判斷 IPS 面板好壞最直接的辦法是看價格

  4. 小結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面板是哪種,你可以看看下面這個表格,各面板的優劣一目了然:

  四、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一般指的是顯示器的灰階響應時間,也就是 GTG(Grey To Grey);GTG 表示的是一個像素在兩種顏色之間變化所需的時間,這個響應速度越快就能降低屏幕的拖影,反應更迅速。

  以一款日常辦公用的 60Hz 顯示器來說,可以理解為,一秒鐘內,顯示器要刷新 60 張圖片,此時剛好滿足它的響應時間是 1/60*1000≈16ms,如果顯示器面板的 GTG 時間高於 16ms,對人的觀感來說就會出現拖影。

  但你也不用過於擔心,現在主流 IPS 面板的 GTG 在 5ms 左右,足以滿足我們日常的需求,不用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不少廠商也會在參數上「作假」,比如,有一些顯示器會標榜自己 1ms 的響應時間,像下圖這樣:

  但這並不是顯示器原始的響應時間,而是開啟 MPRT 等技術得到的數據,開啟後會加速眼部疲勞,但也不是說這種技術一無是處,我們還是要了解到顯示器的原始響應時間,以防我們購買後覺得不適,關閉後又達不到需求的難受情況發生。

  因此,預算充足又確實有需求的情況下,還是建議購買原生的 1ms,像這樣的:

  但其實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預算有限,60Hz 夠用、90Hz 就能夠提升很大的體驗了。

  五、影響色彩的參數

  畫面的顯示效果是衡量顯示器產品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而決定畫面顯示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顯示器的色彩能力。

  在選購顯示器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參數:

  1. 色域

  從字面上看,色域就是顏色的範圍。作為一台顯示器,其色域越廣,能顯示的顏色也就越多,人眼看到的畫面效果也會越加豐富與真實。


  都 2022 年了,哪怕你對色彩沒什麼要求,也儘量選擇 99% sRGB 色域的顯示器吧,當年我從 45% sRGB 換到 99% sRGB 的色域,提升的體驗是非常明顯的,會有「這錢花得值」的感嘆。

  商家的宣傳不能全信,當看到過於誇張的宣傳,可以查一下顯示器的實測視頻、文章等,牛鬼蛇神參數經不住實際的測試,當然出入也不會過於離譜就是了。

  2. 色准

  色准,用于衡量色彩是否顯示是否準確,通過 △E 表示,△E 越小代表顯示器還原色彩的能力越強,還原的色彩越準確。

  △E<1 :人眼無法區分顯示的顏色與標準的顏色差別

  1<△E<3:很難區分的啦

  3<△E<6:有經驗的人能夠分辨出顯示顏色和標準顏色之間的區別

  △E>6:能明顯看出區別

  對於修圖、調色、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顯示器需求,還是建議買 △E<3 這個級別的顯示器。

  3. 色深

  色深(Color depth或者colour depth)是一個用來描述色彩豐富程度的參數,色深越高,色彩數量就越多,所以顏色過渡越自然、絲滑,顏色和顏色之間可以非常平滑地過渡。

  色深代表了單個像素,每個顏色分量的比特數。

  目前的顯示器主流色深是 8bit,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顯示器會將 6bit 的色深通過「抖動」來達到近似 8bit 的效果,然後宣傳這是 8bit 的產品,需要注意鑑別。但 8bit 抖動到 10bit 影響不大,你就把他看成 8bit 也無妨,當然如果是專業的需求,當然是越高越好。

  六、對比度

  對比度 = 最大亮度/最小亮度。

  對比度對視覺效果的影響非常關鍵,一般來說對比度越大,圖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鮮明艷麗;而對比度小,則會讓整個畫面都灰濛濛的。高對比度對於圖像的清晰度、細節表現、灰度層次表現都有很大幫助。

  七、HDR

  HDR 是指高動態範圍(High-dynamic-range),對應的顯示技術是 SDR(標準動態範圍,Standard-dynamic-range);相比於 SDR,HDR 更接近人眼的視覺效果,能夠同時呈現更豐富的亮部細節和暗部細節,不至於亮部過亮、暗部太暗。

  市面上常見的有 HDR10、HDR400,說實話,聊勝於無,要想有好的體驗建議購買 HDR500 及以上的顯示器。

  八、刷新率

  你可以這麼理解,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鐘畫面被刷新的次數,我們日常用的手機屏幕、顯示器等設備,如果沒有特別標註,一般都是 60Hz,也就是一秒刷新 60 次。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參數,神奇的地方在於,不同的人對他的感受真的很不一樣。

  「蘋果的 60Hz 依舊流暢!」

  「那是因為樓上的沒用過高刷手機。」

  「恕我直言,高刷只有玩 FPS 遊戲的時候有感覺,不要槓我,我用的就是高刷屏!」

  「人眼能捕捉的刷新率是有限的,你們就是心理作用。」


  因此,刷新率是一個很主觀的參數,需不需要,還是在你實際看過對應刷新率的顯示器再說,但我個人的建議是,有預算建議買高一點的刷新率,普通用戶買 75Hz、90Hz、120Hz 都可以,對於觀感的提升是有的,只是有些人察覺不到,但再用回低刷屏後就會有明顯的感覺,「由貧入奢易,由奢入簡難」似乎也同樣適用於電子產品。

  九、藍光和頻閃

  藍光屬於可見光,波長在 400~500 納米之間,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家中的LED燈、白熾燈、各類浴霸、螢光燈和液晶電視顯示器、手機屏幕燈,都會釋放出藍光。

  但並不是所有藍光都是有害的,波長在 400~450 納米之間的短波藍光,由於能量很高,甚至可以穿透眼睛的晶體到達視網膜,眼睛處於無保護狀態,如果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下,有可能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損害,導致視網膜的退行性改變,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因此,目前的顯示器都會帶有所謂的「護眼模式」來過濾一部分的短波藍光,達到「護眼」的目的,缺點是低藍光模式開啟後,顯示器的顏色會偏黃、偏暖,我個人是長期開啟的,將暖色調到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即可,再加上合適的亮度,能達到一個比較舒適的觀感。

  另外還有藍光眼鏡、藍光貼膜等各種防藍光的手段。

  再說說頻閃。

  判斷你正在使用的顯示器有沒有頻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打開手機攝像頭,對準屏幕,如果有頻閃的話,你會發現的。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認準「TUV 萊茵認證」,至於其他的過度宣傳的各種護眼,大可不看,最好的護眼是少用!

  十、顯示器支架

  買顯示器,千萬不要忽視支架的重要性,良好的角度能夠保護脆弱的頸椎,如果買來的顯示器支架無法達到要求,我們還需要額外購買支架、或者想辦法將其墊高,得不償失、費時傷財,不如在一開始就挑選一個自己滿意的支架。

  首先,我們要確認顯示器自帶的支架是否支持升降,可升降的話,最大和最小值是多少,是否支持上下左右調節顯示器,調整的角度是多少,是否支持拆掉原裝支架,裝上我們自己購買的支架等等……

  得到詳細的數據之後,發現適合自己我們就可以購買啦。

  第一款ATC20顯示器支架

  ATC20是一款單屏顯示器支架,它擁有兩截可360°旋轉的支臂, 支持顯示器上下升降,前後傾仰,左右旋轉等功能。還可以將顯示器屏幕水平360°旋轉,橫屏豎屏隨意切換,滿足不同工作人員使用需求。

  銀色外表,時尚美觀,在桌面呈現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鋅鋁合金材質,讓支架更加結實,耐用。不僅可以節省桌面空間,還可以讓辦公更加舒適,輕鬆。

  產品支持≤32寸顯示器屏幕,承重2kg~10kg以內,並配備有標準的VESA孔位(100mm*100mm,75mm*75mm) ,滿足市面上絕大多數的使用人群。

  第二款AUC20曲面屏顯示器支架

  TOPSKYS AUC20桌夾式曲面屏顯示器支架學習交流,左右調整實現簡單屏幕共享;工作時間,多角度看屏,站坐自如,高低升降,呵護頸椎,完美搭配;閒暇時間,角度調整,躺平姿勢,舒適看屏,娛樂觀影,解決顯示器固定一個姿勢的苦惱。

  同時最大支持34寸曲面屏顯示器,相比ATC20,但是功能大體相同,但支持市面上多功能顯示器(曲面屏、帶魚屏)。

關鍵字: